“背奶妈妈”的隐秘战争

2023-03-08 16:21:35 来源:网络

王廉希望公司能有间母婴室,但并不敢贸然跟人事提出要求,“毕竟我们只是小众群体,”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哪里不对,每个女职员都有做母亲的可能性,“如果能有个母婴室,会觉得自己作为女员工更被尊重。”

一名可爱的宝宝幸福地依偎在妈妈的肩膀上睡着了。图/IC photo

一名可爱的宝宝幸福地依偎在妈妈的肩膀上睡着了。图/IC photo

文丨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编辑丨陈晓舒

校对丨陈荻雁

本文5706 阅读10分钟

选择成为母亲,选择坚守职场,选择母乳喂养。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三个选项,直到做母亲的第七个月,王廉才体会到艰难。

产假马上休完,她才意识到职场女性为何常常被拷问“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没人告诉过她要怎么一边不耽搁工作,一边哺育孩子。

去上班,那母乳怎么办?带着焦虑,她逛了一圈母婴论坛,学到了一个新词,“背奶妈妈”——在公司吸奶,下班带回家。

尽管听起来陌生,但似乎是最优解决方案。成为母亲后,她已经渐渐习惯面临种种陌生挑战。

一场“战斗”在她返回岗位的第一天拉开了帷幕。战场上除了她,还有不计其数的母亲。

颠沛流离的母爱

早上八点,如果留心观察,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背奶妈妈是很容易分辨的。她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格外多,除了上班必需的物品,还要带上用来冷藏母乳的冰包、电动吸奶器、洗刷用具、哺乳巾、储奶袋等等。

王廉在青岛的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工作,公司规模不小,接近百人,生育之前,她觉得自己的工作不算太忙,朝九晚五,双休,已经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了。自从做了背奶妈妈,尽管由于刚休完产假,工作量暂时只有之前的一半,她还是感觉自己成了突然被拧紧的发条,转得晕晕乎乎。

晚上的睡眠被分成很多段落,至少每三小时要给孩子喂一次奶,一夜要起来三到五次。上班期间,一般每2-4个小时需要吸奶一次,每次吸奶大约用时半小时,生活像她的身体一样被挤压。

夜晚睡眠不足,白天的吸奶又占据了工作时间,困乏让她感觉自己脑子运转缓慢,遇到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会感觉十分吃力。有时领导布置紧急工作,她会尽量几小时不休息不喝水不上厕所,领导说没问题的那一刻才长舒一口气,马不停蹄跑去吸奶。同事看她拿着大包小包往外走,有时会调侃,“又去做饭啦?”

公司没有母婴室,最开始,她找到了一间废弃厕所,空间很小,没有电源插头,放置好板凳后,只能勉强挤下两个人,她把自己塞进去,拿出吸奶器设置好,乳汁一点点填满奶瓶,她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座“工厂”,偶尔传来的轻微痛感已经可以习惯性忽略了。

独自吸奶的时候,厕所里很安静,她会观察奶瓶上每条刻度线是怎么被淹没的。被淹没的线条越多越好,宝宝可以吃一顿“饱饭”。

‍‍王廉和同事们现在每天在一间闲置的办公室里吸奶,之前使用过的废弃厕所已经被拆除。受访者供图

‍‍王廉和同事们现在每天在一间闲置的办公室里吸奶,之前使用过的废弃厕所已经被拆除。受访者供图

在一家媒体公司工作的陈蕙运气好一些,她不需要去厕所吸奶。她的公司六楼有一间小小的母婴室,据说是由杂物间改造而成,五六平米大小,紧挨着楼梯,有张不小的桌子,三个椅子,一人多高的冰箱。

第一次走进母婴室的时候,她发现冰箱不通电,门锁是坏的,每个人最想抢的是背对门的座位。但尴尬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陈蕙印象最深的是有次自己背对着门坐在桌前,房间即使开了灯还是很昏暗,她拿一根不长的木棍把门顶上。墙壁似乎很薄,外面的脚步声越走越近,很快掩盖了面前吸奶器的嗡嗡声。是公司几位高层领导,她很快分辨了出来,还有陌生的声音,可能是老板在接见重要客人。

她想,“怎么声音这么近?他们不会进来吧?”这个就在楼梯边看似杂物间的的单独小屋会不会被领导误入?低头看着面前摊开的吸奶工具和“袒胸露乳”的自己,她骤然紧张起来,心脏几乎和吸奶器上的计时数字在同频跳动。

除了日常工作,会议和出差是也背奶妈妈最头疼的。岳涵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每次她都要提前和当地酒店沟通,有没有冰箱,能不能存放乳汁。

出差两三天还好解决,最长的一次出差时间是12天,每天都要培训、上课、开会。她特意跟酒店要了一个冰箱,把每天吸出来的奶放进冷冻室。会议一开就是三四个小时,也不能轻易离开。有时开着开着,她回过神发现自己的胸部涨得像两块石头,乳汁逐渐开始外溢,打湿了防溢乳垫。

她会冲到离会议室最近的卫生间,拿出吸奶器,稍微吸几分钟,尽管胀痛的感觉还在,但只能赶紧回去继续开会,心里暗暗打鼓领导会不会介意自己的突然离席。

出差结束后,她从上海背着一冰箱奶回到北京,结果女儿已经习惯了奶粉的味道,不想喝母乳了,女儿的断奶就从那天开始。

四小时“计时器”

被吸奶这件事“绑架”了——这是很多职场背奶妈妈的感受。像有一个四小时计时器悬在头顶,时间一到,无论手头在做什么,都要先停下。

背奶的半年,陈蕙很少像以前一样,和朋友出门逛街、吃饭,工作部门的聚餐也鲜少参加,因为一旦在陌生的地方待三四个小时,就有可能需要吸奶,除了大型商场以外,母婴室是否存在都只能靠运气。

但她不敢碰运气,这个经验出自她一次惨痛的经历。有天晚上下班回家,丈夫劝她先吃晚饭再吸奶,陈蕙也觉得应该来得及,拖延了几十分钟,等吃完饭,她感觉自己的乳房从涨得发疼到瘪了下去,再吸不出来奶,并且很快发烧到了39度多,只能在疫情期间硬着头皮去发热门诊,更重要的是,服药期间她无法母乳喂养孩子。

‍‍陈蕙公司的母婴室面积不大,但插头、桌椅、冰箱等基本设备俱全,桌面上摆放着几位妈妈的吸奶装备。受访者供图

‍‍陈蕙公司的母婴室面积不大,但插头、桌椅、冰箱等基本设备俱全,桌面上摆放着几位妈妈的吸奶装备。受访者供图

这也让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去哪里,都要提前寻找周边有没有母婴室。陈蕙记得自己有次不得不外出一整天,为了防止再出意外,她提前给周边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都打了电话询问是否有母婴室,但得到的回复都是没有,对方建议她“喂好孩子再出门”。

每周一是她背奶期最“噩梦”的日子。她要先参加公司的会议,时长两三个小时,运气不好还要再参加另一场会,结束后立即就要去主持部门会议,又要两三个小时,一直持续到晚上六七点。

她要见缝插针地在某个会议中途“偷溜”去吸奶,不能被领导发现,也不能被下属知道。有时实在没有时间,就要忍到全部会议结束,赶快到母婴室处理,等她吸完奶下楼,所有人已经都下班了,吵吵闹闹的工位上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

即使是没有会议的时候,为了不耽搁工作,她有时会一边吸奶一边处理工作事项。有次领导一通电话打来,让她来一趟办公室,她只能先停下吸奶赶快上楼,“我总不能跟男领导说我在吸奶吧?”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背奶妈妈”一词,有一条点赞量超过3万的视频叫作《她上班为什么总半披着衣服》,这是白雪去年7月份发布的,彼时她参加了一档叫作《上班啦妈妈》的综艺,节目简介称这是“首档职场妈妈成长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录制时,她刚刚生下孩子三个月。

在节目里,她入职了杭州一家电商公司,负责直播业务,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工作加上录制要求,让她甚至抽不出时间乘电梯到楼上的母婴室吸奶。她想了一个办法,把衣服或者围巾围在胸前,一边工作一边吸奶,所幸录制节目时,她的同事也都是妈妈,少了很多尴尬。

但出乎她意料,节目播出后,她收到了很多网友“不友善”的评论,指责她“炒作”“不称职”,她原本想忍下来,结果一条“喂奶粉孩子会死吗”的评论让她实在忍不下去了,孩子是母亲最后的底线,“骂我可以,但是骂宝宝我接受不了。”

上班第一天,白雪也试过给孩子喂奶粉,结果孩子全身起了红色疹子。家人带孩子去医院,一个接一个电话地询问她,她崩溃地冲电话那头说,“你问我,我也没有办法啊。”她焦躁到什么都做不下去,连装订文件时都克制不住地把文档摔打在桌子上,结果在第一次等级测评里拿到了全场最低分数。

白雪也在网上看到过有人指责吸奶占用上班时间,她觉得很不解,有的同事工作中出门去吸烟,一天下来也占用不少时间,有的公司也会有专门的“吸烟室”,况且就像人总要上厕所,“吸奶”同样是人之常情,怎么能算耽搁工作呢?

一次重要会议前,她为了不耽搁工作,提前到卫生间吸奶,结果手忙脚乱打翻了储奶袋,洒得到处都是,衣服都湿透了,像是最后一根线被崩断,她终于忍不住在卫生间大哭了一场。

但也不能哭多久,因为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找同事帮忙在公司样衣间找到吹风机和衣服,迅速开始处理,“等吹风机把衣服吹干了,眼泪也干了,”但最终她还是迟到了二十分钟。

职场?妈妈?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新宇出版了《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一书,讨论当下社会的母乳喂养环境与现状。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接触到许多职场妈妈,她们中有的为了无穷无尽的会议放弃背奶,有的特意在公司附近新租一套房子,中午回家喂一次孩子。尽管母亲们会为了最小程度影响工作使出浑身解数,但职场对背奶妈妈的“隐形歧视”依然存在,比如在奖金发放、职位晋升中的劣势,或是被排挤在某个小群体外等。

他采访过一位在大厂做程序员的职场妈妈,原本承担的是程序维护工作,产假后,再回到公司,被调离岗位做销售。在刘新宇看来,“工作和生活”选择题背后的本质是母亲的牺牲。

在“职场妈妈”的标签下,到底“职场”和“妈妈”哪个更重要?王廉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妈妈”。

王廉加入了很多“妈妈群”,在群里,她感受到母亲的身份让所有人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联盟”。群里的妈妈们来自天南海北,话题都是很个人甚至隐私的,“很多事情没有生过孩子是不懂的,我们就在群里抱团取暖。”

给孩子喂奶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她在有100多的群里询问职场妈妈在哪里吸奶,大部分人都说自己的公司没有母婴室,有的人甚至会边开车边吸奶,还有的妈妈会抱怨坐地铁的时候,安检员会询问瓶子里装的什么液体,有的还被要求打开甚至喝一口,太尴尬了。

公司的母婴室是妈妈们的另一个“小世界”,无论是正式还是暂时的“母婴室”,“母亲”这一身份认同在小小的几平方米里被放到最大。陈蕙第一次在母婴室遇到别的妈妈的时候,站在门口有些犹豫,她和对方并不熟识,只在公司打过几次照面,没想到对方招了招手说,“来呀,一起吸呀。”很快她也可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地招呼后进来的妈妈“一起来呀”。

王廉和同事们会开玩笑地管一位母乳量多的同事叫“奶牛”,她解释,“可能别人会觉得好像不是什么好词,其实在我们妈妈眼里只有羡慕。”

但走出这几平米的结界,在公司里再触及到母乳的话题,就总会带着一些微妙的尴尬。

在母婴室没有冰箱之前,陈蕙试过把母乳放在整层楼公用的储物冰箱里。她会封好口后再加一层外包装,但放在面包、蛋糕、冰淇淋旁边,总让她觉得有点不合适,她更担心也许会让别人觉得不适。除此之外,摆在工位上的“背奶包”有时也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次她的同事看到她放在窗台上的背奶包,好奇地问“这是饭盒吗”,然后试图打开,她只能强装镇定掩盖自己的尴尬。

她不知道的是,有次在她离开工位去吸奶时,一位年轻女同事前来询问工作事项,被另一位男同事告知“她去吸奶了”,尴尬感同样包裹住了这位年轻女孩,她觉得自己似乎触碰到了领导的私人边界。

由于不想把母乳放在公共冰箱,王廉每天会把闷烧杯带去公司,把冰包和母乳放置在里面。受访者供图

由于不想把母乳放在公共冰箱,王廉每天会把闷烧杯带去公司,把冰包和母乳放置在里面。受访者供图

负重的爱

“不管什么性格的人,做了母亲之后,责任感和负罪感就会很强。”这是白雪成为母亲后,觉得自己情感上发生的最大改变之一。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职场,母亲总是轻而易举感到愧疚,所谓的“平衡”成为了怎么都完不成的难题。

王廉每天都会记录自己的吸奶量,3月6日,是她背奶的第35天,她总共吸出了420毫升的奶,在日记里掩盖不住兴奋,觉得自己“站起来了”。在奶量不足的日子里,她会绞尽脑汁分析到底影响因素是什么,食物?工作压力?和丈夫吵架了?对宝宝的愧疚感会一直萦绕到她下一次吸奶。

每次吸完奶,她也会在妈妈群里“打卡”吸出了多少,有时身体状况好,她一次能吸200多毫升,会特意在群里少报一点,“有的妈妈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奶多,心里会不好受,觉得有点对不起宝宝。”

“母爱”的负担越来越重。刘新宇研究发现,女性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感到尴尬和挫败,因为难以平衡、胜任社会角色而自责,进而产生愧疚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近年来,随着婴儿养育的标准和成本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愧疚感的出现就会越加频繁。

在研究过程中,刘新宇加入了一个妈妈群,参加了数次在北京的线下聚会。

妈妈们围坐在一起,安慰着一位因为身体不适想要停止母乳喂养的母亲,有人劝她还是不要轻易放弃,不然对孩子的愧疚感可能持续很久,“我那段时间家里生意太忙了,出了月子就去公司了,老大就没有母乳喂养,当时觉得没有什么。现在回头想想,感觉对不起老大,担心他以后会埋怨我。”

一名叫凤青的母亲分享了她的背奶经历,劝其他妈妈们“打消这个念头”。她觉得东躲西藏的自己格外狼狈,如果被男同事碰到,就算表面上“心照不宣”,心里却很别扭。更麻烦的是,好几次因为吸奶,在自己这个环节掉链子,她愧疚地觉得是自己工作没干好,对不起团队,“哺乳是在家里处理的‘私事’,而工作单位是公共场合,本来就不应该把家里的‘私事’带过来。”

凤青放弃背奶后,决定要重新大干一场,向因为“背奶”将她换岗的领导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找回工作节奏并没有这么轻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她的生活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突然的高压工作让她一下子很难承担,但最难以接受的还是自己指导过的年轻的同事尽管来公司晚,但职务已经比自己高了,业务能力也比自己强,“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回来。”

凤青想过辞职,但算了算养孩子的成本,很快放弃了这个念头。冷静思考过后,她换了新的着装和妆容风格,挑了一个假期给鼻子做了微整形手术,终于熬过了“背奶”,她决定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王廉后来实在不想在厕所吸奶,她找到人事磨了又磨,人事帮她们“升级”到了一间暂时不用的办公室。但时不时会有同事想要进来打电话或处理其他工作,她只能趁着没人使用的时候赶快把办公室“占住”,有时一边吸奶一边能听到同事在外面打电话的声音,可能对方并不知道她在里面,但这同样也会让她觉得尴尬。

为了方便孩子食用,每次吸完奶后,王廉会仔细标注吸奶日期、时间和数量。受访者供图

为了方便孩子食用,每次吸完奶后,王廉会仔细标注吸奶日期、时间和数量。受访者供图

王廉希望公司能有间母婴室,但并不敢贸然跟人事提出要求,“毕竟我们只是小众群体,”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哪里不对,每个女职员都有做母亲的可能性,“如果能有个母婴室,会觉得自己作为女员工更被尊重。”

(应采访者要求,陈蕙、岳涵、凤青为化名)

,“背奶妈一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妈”的隐秘战争

相关:

“流浪”在科幻世界里的女性,将走向何方?年初《三体》动画版、剧版接连播出,掀起一阵国内科幻迷的狂欢。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给这波“科幻热”再添了一把火。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其中有一些关于女性的声音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科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什么问题?女性视角下的科幻与男性有什么不同?科幻中描绘的女性未来,又对我们的现实有什么启示?今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湃客Talk》请到两位嘉宾,一起聊聊女性与科幻的故事。 科幻中的“她”科幻小说中一些..

半辈子“渡劫”的她,52岁重启人生“我也想为自己活一次。”作者:付玉梅或许她们曾在你心里留下波澜:关中平原上穿着红衣,说“宁可痛苦,不要麻木”的刘小样;用笔赶路、写下《秋园》的杨本芬奶奶;狭小储物间里,用画画救赎灵魂的保洁员王柳云……她们咬着牙书写自己的故事,从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普通女性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名字。52岁的黄新生也在写。她是湖南长沙的一名环卫工人,个子不高,细眼、圆脸。她的生活每日循环:天没亮就出门、清扫、拖运、回家做饭、..

如前路危机四伏,女性要出发吗?文 | 申宽编辑 | 罗山可能每个女孩小时候都会听到这样的建议:“以后当个老师或者护士就挺好的”。建议并非出自对这些职业的了解,而是出于对“安稳”的想象——但这,与女性真实的人生无关。在收到这样的建议多年以后,蓝盈莹选择成为演员,宋坤正在成为无动力大帆船船长,张春现在是心理咨询师和作家,色阿从事性教育科普与传播工作。她们的人生选择各不相同,但相似有一点:在始终会面对意外与不确定的世界里,“女人要安..

一旦女性掌握领导力,行业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请阐述一下你能为公司带来哪些贡献。”“性别平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还远未能应付自如。”作为伦敦金融城最成功的女性之一,海伦娜·莫里西在男性主导的领域里,从因“成为母亲”而遭遇职场不公;后来用了7年时间,成为牛顿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监管上亿元的资金。而在这个行业中,女性管理的资金不到10%。《女性时代创造新职场》是海伦娜·莫里西的一部职业回忆录,也是一部可供职场人参考的自助指南。作为首..

她的上位手段,值得逐字背诵…编辑:丝吉Q来辟谣了。说刘雯“显老”——乍一看是真的。有些角度甚至可以用“诡异”形容↓但这压根不是她的错,肉色的睫毛让人的眼皮粘连在一起,看起来像是肌肉没力,不仅遮挡住模特眼神里的光,还会在有顶灯时洒下骇人阴影。不是什么“野路子”妆造,而是秀场的氛围感妆容,出自美妆神手Pat Mcgrath(我们之前写过这位

因遭大量恶意剪辑,蔡徐坤曾发律师函状告B站3月7日,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引热议,2019年4月12日,蔡徐坤曾发律师函状告B站。律师函中写道,B站存在大量故意诽谤、恶意剪辑的视频,侵犯了蔡徐坤的名誉权、肖像权、表演者权等权利,要求B站删除以上侵权内容。4年过去,B站仍有大量与蔡徐坤相关的剪辑内容。

罗志祥回应与周扬青复合传闻:我不知道耶3月8日,据台媒,罗志祥以“妹妹”朱碧石的身份出席活动,对于近日曝出其与周扬青复合一事,朱碧石笑回:“我不知道耶!问我的问题、问我的问题。”还说,“哥哥照顾我都来不及。”此外,被问哥哥罗志祥最近过得如何,朱碧石则说,“很好啊!他都在帮我写歌。并透露自己近来都在忙写歌、录音,至于会否有演唱会?他则表示:“还不能说,不能说代表会有。”他还预告朱碧石月底会有单曲计划,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型活动。此前,有八卦..

冯远征委员:艺术类院校招考要了解考生的从艺初心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近几年,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招考应届毕业生工作来看,符合用人标准、专业能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比较有限。这一情况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院校教师看来也普遍存在。分析原因,与学生集中授课时间少、且在招录过程中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考试密切相关。冯远征建议: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考察学生专业能力,并配合高考笔试适当考察学生文化水平..

男子称到德云社听相声遇霸王条款 场内禁止外带小吃饮料3月6日,一男子表示自己到“德云社”(前门三庆园店)听相声遇“霸王条款”:剧场内禁止外带小吃、饮料,本觉得是为了观看体验“如此”规定,不料进入大厅后,发现工作人员在售卖零食饮品。“进剧场就只能吃他们自己销售的商品,一瓶果粒橙就收了10元。”对此,当事人认为“德云社”作为知名相声团体,“做这种违规、违法的事情有点不应该”。

刘亚仁已经成为韩国毒王了相信不少关注韩国电影的朋友第一眼看到刘亚仁吸毒这个新闻的时候,跟桃一样一句WTF差点脱口而出了。刘亚仁,吸毒,哈???桃整个就是大脑完全被震撼了的状态,直到这些天,刘亚仁体内呈阳性的四种毒品逐一曝光,分别是大麻、异丙酚、可卡因和k粉,我们影迷的心也是逐渐凉得透透的了。特别是号称“牛奶针”的异丙酚,据说刘亚仁在去年一年就注射了73次,平均每月注射6次,总注射量高达4400毫升。4400ml就比这种大瓶矿泉水稍微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