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消毒棒可杀死99.9%冠状病毒?距离消杀浓度至少差一千倍

2022-05-27 21:12:00 来源:网络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一种号称对冠状病毒杀灭作用高达99.9%的空气消毒棒产品正在销售。这是一种形状类似钢笔的细形长管。

据厂商介绍,这种产品达到医用级别,可直接佩戴在身上,或放在需要消毒的室内空间,杀毒效果可保持两周左右。

第一财经记者仔细查阅了这款空气消毒棒的工作原理介绍,在细管内,由亚氯酸钠液体与固体酸直接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由于二氧化氯与病原体接触后可以产生强氧化作用,能够破坏病原体的成分,因此二氧化氯气体透过缓释剂和缓释膜持续释放,可起到空气消毒作用。

距离消杀浓度至少一千倍差异

此前人们使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主要是作为液体消毒,这种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使用气态消毒的方式,可大幅节省成本。而且理论上相比液态消毒而言,当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就可以不留死角地覆盖到整个空间的任何表面,也能对以气溶胶等形式存在的病毒进行消杀。

基于上述原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空气中多少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才能够杀灭病毒?在疫情早期,有台湾的研究团队希望开发出一种智能、鲁棒式的二氧化氯气体释放系统,并评估二氧化氯排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为此,他们进行了一些医院使用二氧化氯的案例回顾。

综合2006年至2016年的多项研究发现,高浓度的二氧化氯对密闭空间具有有效的消毒作用。例如,在200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200-1000ppm(百万分比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评估对实验室、医院和会议室的室内空气的杀菌效果,结果发现,当浓度达到625ppm时,30分钟内的消毒效果达到90%。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系研究员罗北平博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625ppm的二氧化氯浓度已经特别高了,人肯定不能够呆在这样的浓度环境下,一般都是先密闭消毒完人才可以进入。一般在有人作业的环境下,空气中的二氧化氯最高浓度不能超过0.1ppm。”

这也意味着,在考虑二氧化氯对病毒杀灭作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

罗北平表示,通过一根细管缓慢释放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绝对不可能到达几百ppm。“这种空气消毒棒可能距离达到消毒所需的浓度相差了好几个数量级,至少一千倍的差异。”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通风及墙面及家具表面的吸附,浓度会进一步降低,浓度不够肯定起不到杀毒的作用。”

企业尚未出具严格评审报告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款空气消毒棒产品由上海一家企业生产。公开销售记录发现,该公司原本销售的是一款名为“杀菌消毒棒”的产品,可用于除臭和杀菌,例如置于冰箱内进行除臭。去年10月底,该公司进行了经营范围变更,新增了“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生产”一项,并将产品“升级”为新款抗冠状病毒消毒剂。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对于冠状病毒的消杀功效有中科检测的报告,在安全性方面也检验合格。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到目前公开的检测报告还都仅为用原液针对细菌的杀菌效果,公司没有出具针对杀灭新冠病毒的详细有效性数据。

对此,澳门大学教授沈汉明提出:“厂商既然宣称产品对杀灭新冠病毒有效,在被允许上市销售前,就必须把详细的有效性数据公开,如果是实验室的模拟环境,那么应该把所有的实验室参数都列出来。这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产品,不能误导公众,相关监管部门也要承担起市场监管的责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原生状为气态的二氧化氯作为世卫组织(WHO)认定的新一代安全消毒剂,是一种兼具廉价和安全高效的产品,用缓释气态消毒因子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原理已经被国内外很多权威实验证明应该可行,但问题是一根消毒棒它能消毒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取决于你是否将它放置在密闭的衣柜里面消毒,还是要用于更大的公共空间的消毒。”

上述人士提出,二氧化氯消毒的关键是要让二氧化氯分子“均匀弥散在空气中”,从而达到持续不断的消毒效果。“我们正在设计一种智能系统,能够保证二氧化氯气体浓度的持续均匀释放,并可调节送风系统和浓度剂量。”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补充道,该智能消毒系统设计的矩阵排布管路输送气化消毒因子,可以保证大空间内持续稳定的灭毒灭菌浓度,而且对人体没有危害。

他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具有这种缓释消毒作用的产品非常少,相关的标准也没有建立起来,仍需要行业共同努力进一步制定起消毒标准。

一位中科院大气所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空气中二氧化氯含量的精准检测难度也很大,判断一个产品是否有消毒作用,一定要看到检测机构出具的完整的科学评估报告才能得出结论。”

钱童心

,空气消毒棒可杀死99.9跑跑卡丁车下载 %冠状病毒?距离消杀浓度至少差一千倍

相关:

522名收集作家反盗版 “笔趣阁宇宙”不应这般嚣张獗4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相关保护工作,并答记者问。图/新华社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网文平台“笔趣阁”忽然“火”了,千千万万个披着“笔趣阁”外衣的盗版平台,形成“笔趣阁宇宙”,依靠“搬运”小说章节获取非法收入。据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近九成网文平台和近八成作家一致认为,..

听孙燕姿的年青人,会听罗大佑吗?罗大佑“童年”视频号演唱会预约海报。从提前公布的歌单中能看到,这场名为“童年”的在线演唱会选曲包含《童年》《梦》《未来的主人翁》《你的样子》《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等经典歌曲,这是许多歌迷心中“只要有一句歌词,就会自动播放旋律和记忆”的歌。但罗大佑的歌之所以一直被吟唱,是因为那些旋律和歌词里,不仅封存着几代人的记忆,更可贵的是,它们探寻着对生命、社会议题的答案。无论是“音乐教父”或是“中国的鲍..

大赚900亿,“中国船王”股东分红引“内讧”撰文 / 周梦婷编辑 / 田晏林2021年,“中国船王”中远海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892.9亿元,但最后给股东分红派发的现金只有139.32亿元,仅占净利润的15.6%。面对腰斩的股价和迟迟不能收获的回报,中小股东决定联合起来“反击”,但也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是股东因为亏钱在闹情绪。在监管机构一再倡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的背景下,中远海控的分红如何才能实现皆大欢喜,也在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2022年5月27日上午1..

三年吃亏超20亿 喜马拉雅上市苍莽清代林嗣环的一篇《口技》广为流传,从开头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引人遐想,到结尾“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将说书人技艺高超且观众极为认可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说书”自古来就是一个较为受到大众喜爱的活动,直到现在,“说书”带来的声音作品依旧有大量的观众追捧。说书与听书,促成了声音经济的发展建设,而趋于资本风口的声音平台,也逐渐显露发展中的兴衰难易。声音经济兴盛生活中的声音经济存在各种形..

毛利超70%的暴利生意 要上市了作者 | 洛重阳编辑 | 呦 呦“电商之城”杭州又跑出一家独角兽,并且有可能在不久之后拿下“港股文玩第一股”的名号。近年来,国风、国潮带动了文玩市场的发展,2021年,文玩电商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662亿元。5月25日,国内最大的文玩电商平台微拍堂,向港交所递表拟在主板上市。招股书显示,成立于2014年的微拍堂,注册用户数已超过7400万。公司最近三年的毛利率均超过70%,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暴利生意。高复购率和高客单价,也..

4000亿收购案背后 博通70岁华裔操盘手想打造一个王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作者|赵艳秋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今年70岁,看上去亲切慈祥,说话语速也不快,但人称“牛头犬”,是一位凶猛的资本大鳄。5月26日,美国芯片巨头博通表示,将通过一笔高达610亿美元(约合400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交易,收购VMware。后者是一家美国软件公司,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领域具有领导优势。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很多行业人士称,这次收购有点突兀,人们想不到两家企业的协同性..

轻舟智航CTO侯聪:若何用10%的成本实现99%的L4能力关于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此前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论,有倾向于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派,用更高的性价比降低自动驾驶的应用门槛,也有以激光雷达为主的派系,力求做到对周围环境更精准的探测能力。然而随着传感器的成本逐渐向车规级方向靠拢,核心算法的快速迭代,自动驾驶不同路径之间的界限正在消融,如何打造出兼顾安全性和高性价比的量产方案,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进入“量产时代”,成为了当前各大自动驾驶公司竞相追逐的方向。对..

苹果又双叒叕要对有锁机下手?可这裂痕封得住吗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为成功的智能手机产品,iPhone在这15年的时间里已经售出了超过20亿部,其中更有超过10亿部依然活跃。然而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旗舰产品,iPhone的价格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依然是相对昂贵的,因此也使得二手和“水货”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当然,由于二手的弯弯绕绕太多,所以就会有不少人人选择购买来自海外运营商渠道流出的iPhone,也就是俗称的“有锁机”。然而日前有消息显示,苹果方面或又双叒叕一次对“有锁..

6家村镇银行“取款难” 但大中小银行存款平安性是一样的随着河南和安徽两地6家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的持续发酵,包含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正在经历又一轮的“信任危机”。最近有很多储户开始担心起中小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即便是损失大笔的定存利息,也要将存在中小银行中的存款取出。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大中小不同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呢?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安全性的基石如果提到存款的安全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存款保险保50万”这样的印象。确实如此,我国在2015年2月发..

盛怒全网的教材丑化和核酸造假,都指向统一个陷阱✪ 叶托、薛琬烨 华南理工大学【导读】近日,小学教材插图丑化、核酸机构违法造假等事件接连发生,引发公众激烈批评。这些事件无不指向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购买的公共服务,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又该如何问责?本文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能够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让公共服务变得更加专业、高效和灵活,乃至更加民主、可及和多样。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像设想的那么完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