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里,他们都是“守沪者”

2022-05-22 15:18:37 来源:网络

  昔日,他们身着警服、训练有素,沉着指挥城市的交通;现在,他们穿上防护服,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他们,是上海市级下沉干部,也是我们身边的坚定守护者。

  退役军人化身“TONY老师”

  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的周永杰下沉支援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广中新村居委,近日该居民区从封控区降级为管控区,解封在望。但随着封控日久、气温日渐回升,理发成为居民们的一大难题。

  看到居民在小区微信群里反映理发困难的时候,作为社区的志愿者组长,周永杰第一时间回应:“既然外面的理发师进不来,那就由我来帮大家理发吧,大家戴好口罩,注意防护。”他在小区空地上开辟出一个“爱心服务理发点”,为居民们免费解决“头上的烦恼”。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周永杰早在上军校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理发技术,一把椅子、一把剪刀、一个电动推刀……在他的精心组织下,一个“爱心服务理发点”就在小区的空地里“支棱”起来了,短发、长发、圆寸头、齐刘海,他统统完美驾驭。

  曾经在保家卫国的火线上奋战的周永杰,在此次疫情防控的火线上继续战斗。他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能发挥我的技术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大队长变身暖心楼长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一居委下沉支援的顾灏是上海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大队长。封控刚开始,他就主动向居委请缨担任11号楼楼长,并组织起了11号楼的志愿者队伍,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党员,顾灏时刻关心着楼栋居民,他组建了微信联系群,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消息;他还经常正面引导居民,稳定居民情绪。得知楼栋内的合租人员因物资不够而情绪不稳定后,他迅速上报居委,同时排摸出7户类似的情况,为其组织增配物资,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志愿服务期间,顾灏主动对接了楼内三名孤老——83岁独居老人黄阿姨和年迈的张老师夫妻两人。不管多忙,他每天都会定时问候三位老人,了解老人需要什么;他会帮助老人提前准备核酸二维码,报送抗原检测信息等;他还会帮老人采购菜蛋奶等生活必需品,让孤老们在封控期间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经济日报记者 李景) 【编辑:苏亦瑜】 ,不管在哪里,他们都是“守千变万化 沪者”

相关:

守“沪”49天 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上海疫情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同心守沪,战斗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5月15日,浙江省援沪核酸采样队顺利完成了最后一天的工作,返回驻地,他们也是赴上海支援的固定采样支援力量中最晚撤离的队伍。去无畏,归无恙,感谢浙江“大白”们为上海抗疫所做的贡献!(总台记者 费凡 陈亚宇 编辑 杨伊宁 【编辑:苏亦瑜】

北京:糊口必需品市场供给充沛、生意平稳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吉宁)在21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介绍,据监测,近一周(5月14日至20日),北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交易平稳。  从批发端看,北京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日均上市量2.3万吨以上,处于较高水平;猪肉日均交易量380吨,供应平稳、价格稳定;鸡蛋日均上市量保持在400吨以上,供应充足,价格稳中略降;粮油市场运行平稳。从零售端看,..

北京出台四条法子进一步增强社接见会面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鲁畅、夏子麟)在21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从当前防控需要出发,决定进一步从严从紧加强社会面疫情防控工作,出台四条具体措施。实施时间为5月22日至5月28日,并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   一是全面落实重点区域居家办公要求。在朝阳区、丰台区、房山区、顺义区基..

投身太行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植物达人”武德昌  新华社石家庄5月22日电(记者岳文婷)他用脚步丈量太行山、记录各种植物;他寻找到“消失”多年的缘毛太行花,并推动了河北武安青崖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他,就是“植物达人”武德昌。  武德昌曾是武安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上万张照片记录下太行山中的奇花异草。  5月21日,小满节气,武德昌和同伴早早进山。据武德昌介绍,在每个节气都要观察和记录缘毛太行..

上海疫情防控一线:老年自愿者“描画”最美夕照红  新华社上海5月21日电(记者杨金志、兰天鸣)记者20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西镇居委会办公区域看到,67岁的志愿者张玉芳正在记录需要配送的药物名字,另一位志愿者拿到一叠购药记录卡片后匆忙出门,前往医院。   上海本轮疫情防控中,社区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志愿者中,像张玉芳这样六七十岁的老人,其工作热情和能力并不亚于年轻人,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老旧居民社区,他们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青海玛多地震一周年:新校区美妙舒适 打赢重建第一仗  中新社西宁5月22日电 题:青海玛多地震一周年:新校区优美舒适 打赢重建第一仗   中新社记者 孙睿   5月22日,青海玛多“5·22”地震一周年。   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导致全县6200户14490人受灾、1665栋房屋受损。有评论称,此次地震创造了大震级中零死亡、少受伤的世界奇迹。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显示,玛多地震是汶川地震之..

防汛减灾应未雨绸缪  常 理  5月份以来,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汛期。根据气象和水利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区域性洪水。我国每年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侵害,当下的情况尤为特殊严峻,新冠肺炎疫情点多、面广、频发,而洪水会在城市、农村留下大量积水、淤泥、垃圾等,成为病毒、细菌传播的温床,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各地复工复产正在紧张进行,“淹不得、淹不起”。因此,..

5.22米高的袁隆平铜像在三亚揭幕  中新社三亚5月22日电 (记者 王晓斌)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一座5.22米高的袁隆平铜像在海南三亚揭幕。许多民众前来缅怀。 图为袁隆平铜像落成揭幕仪式现场。 骆云飞 摄   海南岛南部地区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到秋冬时节,中国各地的育种科研人员在当地获得收成后,将育种材料带到海南岛进行加代繁殖和选育,这一工作被称作南繁。因此袁隆平与三亚有着超过半个世纪的..

【中国好手艺 】杨氏泥塑  【中国好手艺 】   一块寻常泥巴,经酿泥、塑形、彩画、开描等十几道工序,化身威武雄健的武士、体态婀娜的舞者、端庄清俊的书生……  在宁夏六盘山区的隆德县温堡乡杨坡村,一百多年前,“家家会泥塑,户户有丹青”,男人捏塑、女人上彩,以此为生者百余人。传承下来的杨氏家族泥彩塑,如今已到第七代了。  传统泥彩塑,三分塑、七分彩,讲究形神兼备。酿泥是塑形的基础,选取当地黏性强的红胶土,碾碎后除掉杂物,..

在京外籍自愿者:“老外”不见外 齐心守家园  全球连线|在京外籍志愿者:“老外”不见外 齐心守家园    在北京新一轮疫情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不乏一些外籍志愿者的身影。在北京一社区的核酸筛查点位上,活跃着一位外籍志愿者,她投身抗疫的忙碌身影给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外籍志愿者谢丽(Sheri)发挥自己作为医学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帮助防疫人员穿戴防护装备、做好消杀工作,还主动帮助社区里的外籍居民了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