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新农民”,走出一条康庄道

2020-09-10 05:17:11 来源:网络

  戈壁滩上“新农民”,走出一条康庄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谁说戈壁滩上还是不毛之地?谁说这里无人问津?

  近日,记者走进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河西走廊,不仅实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甘肃魅力,还认识了这样一群“新农民”:除了拥有西北人特有的坚韧性格,还具备理念好、技术强、乐分享、爱学习、肯改变等素质。

  告别了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让荒漠戈壁燃起新的生机。

  从贫困户到大棚“土专家”的励志逆袭

  甘肃玉门柳湖镇的高厚峰是一位种了大半辈子田的50多岁农民。何曾想到,在他人生的下半场开启了一场种田新实践,也意外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农业技术员。

  河西走廊,位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年均降雨量只有180毫米,蒸发量约3000毫米,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的艰难不言而喻。

  多年来,高厚峰就在老家甘肃会宁的几亩薄田上辛苦耕作。20世纪80年代,揣着“吃个‘肚肚饱’,家家户户种麦子”的心愿,他跟随移民政策引导,和为数不多的几十户人家背着铺盖举家迁移,来到了仅有一座水塔的柳湖。

  柳湖建乡初期,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农业设施基础薄弱,移民群众广种薄收,生活十分困难。当地政府组织大力兴水、改地,挖掘戈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拱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为群众找脱贫致富新出路。

  高厚峰是柳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3年,在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帮助下,他率先承包拱棚种植。第二年,10座拱棚平均每棚收入近8000元,加上大田种植,当年的收入近10万元。

  “日光温室的技术被我摸得门儿清!”高厚峰自信地说,“比如西瓜套种小辣子的技术,如何开沟、移苗、装管……每天该做什么,专家讲过的我都记得清清楚楚。3年里,我记了3个大本子。”在高厚峰家温室大棚的墙壁上,挂着一个自制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台账,每天他都要将棚里的湿度、温度、病虫害发生等情况详细地记录在这个本子上。2016年以来,掌握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新技术后,高厚峰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现在,高厚峰不仅是镇上聘请的农业技术员,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还被选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跟农户讲解技术要领和病害防治经验成为他的日常:“我每天要到每个农户的大棚里面查看一遍,遇到种植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场解决。”

  退伍军人当农民,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就在这几天,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几千亩青贮玉米喜获丰收了!

  陈军章花了200余万元新买的“铁宝贝”,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青贮玉米收割机,就像一台战车,轰隆隆,轰隆隆,带着由远及近的轰鸣声,在这“青纱帐”中轻松穿梭,匀速收割、粉碎、拉运……

  43岁的陈军章是嘉峪关市新城镇新城村人,18岁参军,1997年退役后,因为无法割舍的土地情节,加上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他选择了返乡发展,自主创业。

  一开始,凭借长辈们几十年种地经验的“老把式”和精耕细作,陈军章很快发现这仍然只是个低效率的谋生手段。尤其是到新疆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观摩学习后,机械化农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给了陈军章很大的震撼。

  2006年春,陈军章毅然决定借款购买新型东方红904拖拉机,开始承揽耕地业务,承包农活。凭着独到的眼光与顽强的韧劲,找到致富新“引擎”的陈军章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洋葱和经济作物,收入越来越稳、越来越多。

  近些年,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经营,让陈军章看到了农村大发展的希望。他决定继续流转土地种植,购买国内最先进的农机设备,紧跟市场需求,带动村民做大做强戈壁农业。

  2014年成立正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和租赁农业生产需要的不同类型农机,陈军章还成立了农业机械化专业收割团队。2019年,合作社与规模化龙头企业某乳业公司签下了牧草订单后,流转新城村土地3460亩,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实现生产价值600余万元,带动农户约200余户。陈军章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科学种植、管理和收割,农户不用担心销售,也不用为玉米秸秆的处理发愁。

  “种地靠脑子、靠科技,绝对有奔头。”陈军章乐呵呵地说:“我觉得现在当农民是一个挺好的职业,夏天回到乡下务农,冬天到城里买房猫冬,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小康生活!” 【编辑:王禹】 ,戈壁滩上“新农民”,走出一条康庄暗夜列车 道

相关:

开学了,“学习用品”的套路又来了……  开学了,“学习用品”的套路又来了……   学习桌、近视治疗仪、营养液……开学季,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置办各种“装备”。在商家的宣传中,这些产品有些能治疗近视、矫正坐姿,有些提高记忆力和抗疲劳能力。但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多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开学季,家长们又开始忙着给孩子们置办各类“装备”了。除了学习用品,学习桌、近视治疗仪、各种功能性补品也不时撩拨着望子成龙..

软件发展大步向前 未来云视频有无限可能  软件发展大步向前 未来云视频有无限可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办公人员的日常必备。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强化了人们对视频会议的依赖,可以说是引爆了远程办公市场,让视频会议系统成为了办公刚需。   视频会议获得广泛应用的同时,其移动应用的特点也把业务边界从以往集中化的办公室扩散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和隐私数据泄露隐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云端会..

退休后义务教授英语26年,77岁教师被村民称赞“乡贤”  退休后义务教授英语26年,77岁教师被村民称赞“乡贤”  孔晖 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看世界   77岁的孔晖在大兴区庞各庄镇南地村小有名气,提起她,村民们会脱口而出,“哦,你说的是那位‘乡贤’啊。”   孔晖的家看似寻常,却有一间由卧室改装而成的教室,墙上挂着大小不一的黑板,室内摆放着约10套桌椅。   9月,正是开学季,今年因疫情耽误的英语辅导,即将步入正轨。她准备将疫情防控的英文知识作为第一节课的..

“现挤羊奶”衍生布病风险,该走出“无添加崇拜”误区了  “现挤羊奶”衍生布病风险,该走出“无添加崇拜”误区了   议论风生   不管是各地不时出现的与饮用现挤奶相关的布病案例,还是在奶消费上的认知偏差,都提醒消费者应该走出对“新鲜即营养”、“无添加”的过度迷信和崇拜了。   日前,西安2岁女童被确诊为“布病”(即“布氏杆菌病”)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医院认为,这和其曾饮用现挤羊奶有关。   据当地居民介绍,西安街头的“现挤羊奶”已出现多年。每天都有..

“150米盲道十八弯”刚走,“300米30多个障碍”又来?  “150米盲道十八弯”刚走,“300米30多个障碍”又来?   第三只眼   “盲道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盲人”,如果一座城市里的盲人朋友都不敢走盲道,那将是城市的悲哀。   据媒体报道,9月7日,昆明周贵云和老马两位盲人走了一段五华区的盲道,短短300米的盲道他们遇到了30多个障碍,树坑、矮桩、电杆都是盲人出行的“大敌”,这些障碍在他们膝盖上留下多处伤痕。对此,昆明市残联回应称,他们已联系到两位盲人并致歉..

国内游回暖 年轻人出游抢低价折扣热衷“薅羊毛”  国内游回暖 年轻人出游热衷“薅羊毛”   亲子游酒店得托管式带娃;95后住酒店得带上宠物;房车成为暑期旅游最大黑马,增长近一倍;周末不宅家,随时周边游……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得到较好的控制,虽然境外游还没有重启,但即将到来的国庆小长假人们还是“憋不住”要出门玩,机票、酒店预订量超过去年同期。   为了促进旅游行业“回暖”,政府发消费券、旅游平台给补贴成了常规操作。年轻人出游热衷于“薅羊毛”,抢到66..

服贸互惠多收获 志愿名片亦闪光  130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服贸会志愿服务工作  服贸互惠多收获 志愿名片亦闪光   服贸会于昨日拉下帷幕,1300余名来自本市27所高校及朝阳团区委的青年志愿者们成功完成了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制证、引导、安检、翻译……服贸会期间,各项志愿服务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志愿者们也已经“轻车熟路”,为来往人员提供着热情而又专业的服务。在忙碌的服务之中,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温馨与感动。   “这就是北京青年应有的..

疫情期间坚持线上教学 银川市一扫盲班近800人结业  银川市良田镇开办的扫盲班共有千余人参加 疫情期间坚持线上教学   打通扫盲最后一公里 近800人结业   每年的9月8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扫盲日”,如今,在中国仍旧存在部分文盲群体,他们当中以妇女、残障人士居多。各地地方政府以及残联、妇联仍旧在坚持着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的扫盲工作。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的扫盲班是从去年7月份开设的,妇联在镇上8个村设置实践站点,今年疫情期间扫盲班也没..

这所学校不简单 演绎“冰与火”的育人世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这所学校不简单 演绎“冰与火”的育人世界   花样冰雪课程如火如荼、中考学科成绩持续上升、市级骨干教师人数连年递增……在京城繁华的望京商圈,有一所深受百姓好评的老牌学校——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以下简称“贸大附中初中部”)。   近年来,秉承着对外经贸大学附属中学刘国雄校长“人本 和谐 容纳 责任”的办学理念,贸大附中初中部从教学质量到教师成长,再..

“现挤羊奶”感染布病 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现挤羊奶”感染布病 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戴先任   据报道,西安一名2岁女孩童童(化名)因饮用“现挤羊奶”感染布病。目前童童病情平稳,但由于布病合并脑膜炎,所以仍需住院治疗。在一周之内,西安儿童医院已发现5例布病患儿。 “布病”即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等。童童之所以会感染“布病”,是因为她饮用了街头的现挤羊奶。   一些消费者对“绿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