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2020-09-08 03:35:40 来源:网络

  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来
    从武汉到乌鲁木齐,地坛医院蒋荣猛追着“新冠”打满全场;他认为,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避免打破生态平衡

  9月第一天,蒋荣猛回家了。

  住惯了酒店,习惯了时间被“新冠”占得满满当当,回家的第一感觉,几乎有些虚幻。

  作为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蒋荣猛的战疫之旅在新冠病毒被正式命名前就开始了。南下,北上,南下,再北上,从1月的武汉,6月的北京,到7月的乌鲁木齐,追着疫情,他不知不觉打满了全场。

  蒋荣猛干了一切能干的活儿:扎进发热门诊调研疫情,进隔离病房查房治病,指导定点医院改造病区,参与制定诊疗方案,为几千名援鄂医护培训授课……有时一天跑几百公里,只睡一两个小时。

  他几乎经历了我国近二十年所有重大疫情,内心对病毒早已“脱敏”,但见到疫情蔓延一座座城市,仍憋着一股难言的情绪。驻地的床头柜上,他写下了“保卫武汉”,有时还对自己说,只要能止住疫情,我可以竭尽全力。

  接到任务后拎一个背包就闯进武汉

  蒋荣猛的朋友圈,还保留着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2日的三条记录。第一条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要点,第二条是《读书笔记之冠状病毒》,第三条是《冠状病毒:SARS和MERS之比较》。

  去年12月底,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在网上传开,作为感染科医生,蒋荣猛对病毒更为敏感。病原尚未确定,但既往冠状病毒的基本特性、传播渠道、防护手段是已知的,不少人追问,他便写了文章,解答疑惑。1月9日,蒋荣猛在上海开会,突然接到国家卫健委的通知,让他马上去武汉。

  电话持续了不到2分钟,去做什么、去多久、去哪家医院都没有细说,但两头都习以为常了。蒋荣猛没有更多行李,随身一个背包,拎了就走,当天抵汉,接他的人看了一愣,开玩笑说,你就这么来打持久战了?

  这个突然的抗疫任务,最终的确演变成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持久战。到达后头半个月,蒋荣猛在当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挨家踩点,试图摸清“新冠”的底细。

  情况并不乐观,病房中患者病情严重,有的因呼吸衰竭插了管、上了ECMO,没有危重至此的,很多也出现了肺炎,超出了一般的流感;一周内,发热门诊的接诊量翻了数倍,患者等候的队伍排上了马路;核酸检测能力有限,大量患者因此难以短时间确诊,拿起CT片一看,典型的“白肺”;不论核酸结果,都需要隔离治疗,但医疗资源挤兑,医务人员、防护物资、隔离床位,都明显不足。

  看到的情况,让蒋荣猛一刻也不敢停下。他记下了解到的情况,需要增设定点医院、从各地增派人手、加强对武汉的交通管制等建议也一并写下。到了晚上,就将白天的所见所想上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看病、培训、改造病区,不遗余力抗击新冠

  在武汉,蒋荣猛待了109天。查房救人之余,但凡感染科医生能做的事,他都做了。

  为了承接激增的感染人群,武汉越来越多的医院成为新冠定点医院。治疗传染病,院感管理的要求更高,大多医院的分区隔离达不到要求,遇到新年,人力物力短缺,改造更为困难。

  蒋荣猛到了现场,先去病房楼走一圈,掏出本子画地图,帮他们确定最易行的改造方案。有两个进出通道的,就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打隔断、加门;只有一个通道的,就拿出第一层作为清洁区,便于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消毒。他还否决了不少方案,有的医院试图在地上画线作为分区,被他制止了,有的楼体条件过于简陋,怎么改都有感染风险,他建议医院不要硬上,把病人转走。

  除夕之后,各省向武汉派出医疗队,蒋荣猛承担了紧急培训的任务。一周内,他培训了3600多名医生护士,最多的时候,一天辗转六个医疗队驻地、行程超过200公里。培训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特点、预后、防护措施等。同行见他太累,建议录个视频,不要次次都去现场,他想了想,等到下一场仍然站在讲台上。

  “看视频,和看一个大活人站在你面前,告诉你真的不用怕,效果是不一样的。”蒋荣猛说。刚来武汉,有医生朋友进隔离区,一定要拉上他同行才安心,他由此察觉到,恐惧光靠知识不足以抚平,还需要某些更为感性、直观的东西。后来,每走进一个医疗队,他都会说:“我来了半个月了,你们看,好好儿的。”讲完课,总有不少人向他提问,换了一个地方,最关心的问题不变,他要反复解答。因为说了太多话,口干舌燥,第一次有种嗓子眼都在喷火的感觉。

  随着床位增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成为重点。他时常去各家医院“挑病人”,把病情重的、即将转重的分辨出来。临时改造的医院,临时增派的人手,未必都能开展重症救治,一些医院氧疗设备不足,ICU床位爆满,他就将患者转去条件更为成熟的医院。

  白天多是在医院中度过,晚上回到酒店,例行参加研判会,持续到凌晨一两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更新的八个版本,他全程参与其中,讨论方案变更,往往到凌晨两三点,结束后,他负责撰写诊疗要点,人虽在武汉,同时为北京录制诊疗方案解读培训音频,活儿干完到了四五点,睡一两个小时,又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我身边的人也是这个工作状态。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特点,到了这个时候,个人得失已经不去考虑了,没有人会喊累。”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中的所见所闻,让蒋荣猛心头憋着一股难言的情绪。有一天回房,他在床头柜的纸条上写了四个字:保卫武汉。有时心里会想,只要能止住疫情,我可以竭尽全力。

  从武汉到乌鲁木齐,七个多月打满全场

  蒋荣猛的“抗疫”,比一般人开始得更早、结束得更晚。

  4月27日,武汉在院病例动态清零,援鄂三个半月的蒋荣猛返京。7天后,他再次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前往湖北,42天里,负责巡查无症状感染者,指导复工复产。

  北京发生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后,6月15日,蒋荣猛回到阔别半年的单位北京地坛医院,接管应急七病区,救治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患者。

  34天后,阵地再换。乌鲁木齐疫情发生,蒋荣猛随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专家组来到新疆,指导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

  工作内容仍是那些:查房、培训、指导救治、院感改造、研讨诊疗方案。但从最初的至暗时刻一路走来,越往后,工作越发从容顺畅。

  “武汉是遭遇战,谁也不知道疫情的走向,一切举措,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到了后期,我们国家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这个病怎么治、怎么防,换一个城市,仍能有成熟的应对思路。”蒋荣猛说。

  到乌鲁木齐后,他同样帮助当地医院进行院感改造。一家医院原本做好了支出上亿的准备,蒋荣猛给出了最省时易行的方案,开销不到前者的百分之一,72小时内即改造完成。他负责八个病区的巡查工作,每天参加重型与危重型患者的病情研判会,原本,对于重症患者插管上机的时机,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新冠疫情早期,不同地区的救治理念也有出入,多版诊疗方案对这一问题不断明确,这些逐步达成的临床共识,为新发疫情的城市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45天后,乌鲁木齐疫情平复,蒋荣猛完成了又一次支援任务,回到北京。

  “疫情折射出社会问题,人类应该吸取教训”

  抗疫七个多月,蒋荣猛成了同事眼中的“追疫人”,追着新冠,不知不觉打满了全场。

  200多天中,他住惯了酒店,窗外总是异乡的风景。去时是武汉的冬天,小雪落在身上,像雨里掺着沙子;春天很快到了,街边开满了杏花、玉兰、海棠,湖边堤岸是满树的粉白樱花,一场雨过,满地落樱,也无人观赏;四五月份,夏天近了,城市热闹起来,酒店门口摆起大排档,夜深了,人们依旧兴致不减;去过多次的乌鲁木齐,变成了一座无人出行的城市,一个多月后,疫情散去,人车涌上街头,逐渐有了流动的风景。

  最让他难忘的是4月8日,武汉解封。晚上十点多,他和朋友们特意借了车驶上街头。途经黄鹤楼,有志愿者得知他们身份,满面感动,火车开过,感谢的话语淹没在轰鸣中,但所有人都听进了心里。到了零点,长江大桥边开始点灯,高楼亮起,医疗队的影像在屏幕上闪现,激光束摇摆在夜空中,城市复苏的一刻,美好得如同梦境。

  这一年,他有过不忍、有过愤懑、有过疲乏,唯独不曾害怕。初到武汉,他戴着一个外科口罩,一头扎入满是患者的发热门诊中。和传染病打交道二十多年,经历过SARS、鼠疫、埃博拉,令外界闻之色变的病毒与细菌,蒋荣猛已习以为常。

  在他眼里,这些简单又顽强的微生物,是与人类同源同根的地球邻居,未必是不共戴天的仇敌。疫情来了,“抗疫”之外,更多问题值得注意。

  “现有的治疗,主要关注病人的生理健康,但很多患者面临心理与社会压力,这些压力会对疾病进程带来影响,这是临床治疗时应当注意的;疾病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治疗干预手段不一样,临床上也应加强对病例分类管理。”

  临床治疗之外,蒋荣猛还常思考,即便经济科技飞速发展,人类仍不能预测新疫情、也无法在疾病面前全身而退,技术与资源并不是万能药方,反思现有的发展模式,似乎更加迫切。

  “这几十年,新疫情不断出现,而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快,让我们措手不及。SARS、MERS之后,业界把‘宝’押在流感,研发药物、增设监测点,以为不会再有新的冠状病毒,结果今年,新冠来了。下一次是什么,谁能预料?”

  “为什么原本不为人知的病毒进入了人类社会?是不是人类对资源求索过度,离大自然过分近了?破坏森林,过分消耗能源,导致全球变暖,微生物的繁殖与变异必然受到影响;贪食野生动物的恶习,给了病毒更多跨越物种屏障的机会,频繁的聚集、狂欢,则让传染病更加易于传播。”蒋荣猛说,人类应该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将发达与发展等同于资源消耗,生态平衡被一再打破的同时,人类也难逃反噬。

  另一个让他关心的,是弱势群体。

  二十多年中,他出差去得最多的是贫穷的西部,很少去发达的东部。他看到传染病的“习性”——喜欢穷人。穷人生存环境恶劣、免疫力低下、健康知识与医疗资源贫乏、密集聚集居住,无一不利于疾病传播。新冠同样如此。在美国,大量有色人种患病死去,相比之下,富裕者似乎离病毒更远,即便感染,也能得到更为及时的救治。

  “很多时候,弱势群体是失声的,但我们不能不更多考虑他们的处境,漠视他们经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其他群体也无法独善其身。疫情就像一面镜子,‘和平’时期被忽视的问题,此时都会清晰地折射出来,我们只有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应对下一次挑战。”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王禹】 ,蒋荣猛 转战七个多月“追疫人”归白狐图片 来

相关:

北京环球度假区拟开通旅游专线 商业综合体形式多样  北京环球度假区拟开通旅游专线  老字号餐饮主题店将落户城市大道;度假区北部大型商业综合体计划设置购物中心、免税店、影院等   北京环球度假区将于明年正式开园。在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2020年服贸会综合展区,度假区与观众“见面”。首旅集团是北京环球度假区主要投资方,该集团总经理白凡在服贸会期间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首旅集团将围绕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展开业态拓展,打造旅游专线。同时,度假区将拓展智慧..

小偷屡次被抓 “本人同意”不是挂牌示众的挡箭牌  “本人同意”不是挂牌示众的挡箭牌   三南布衣   日前,不少广东佛山顺德街坊的朋友圈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位阿婆脖子上被挂牌在超市门口示众。照片里,阿婆坐在超市门口,胸前挂着一块手写的纸牌,上面写着“小偷,第三次偷”。超市负责人介绍,民警到场对阿婆进行了口头教育,但她的家属却不肯接受罚款,她只好出此下策。据她介绍,身上挂牌的这个行为是经过家人和老人家同意的,目的是为了警示其他的小偷,不..

随手丢员工证件引众怒 员工尊严岂能随意扔在地上  一种说法  员工尊严岂能随意扔在地上   斯传   江苏昆山的世硕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给新员工发证件时,随手将员工证件丢在地上,新员工只能弯腰去捡。5日,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网友愤怒,网友认为该公司涉嫌歧视员工。该公司回应,单位管理人员失职,主管率团队向员工致歉。据悉,已有大批员工从该公司离职。(9月7日《楚天都市报》)   把东西扔到地上,让对方弯腰去捡,以示羞辱,这是影视剧里..

北京市消费扶贫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带动27万户增收脱贫  北京市消费扶贫销售额突破150亿元 带动2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月-北京消费扶贫市区联动暨消费扶贫工会日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举办,并邀请北京市扶贫协作地区承德市举办“承德山水扶贫产品进北京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消费扶贫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带动2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本市将力争全年消费扶贫销售额实现200亿元。   本次活..

簋街旁一小区让厨余变肥料 可用于养植果蔬  簋街旁这小区 厨余变肥料已八年   100公斤厨余垃圾能转化出10公斤肥料 可用于养植果蔬 民安小区“绿厨小屋”的志愿管理者冯淑文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四个月。在垃圾分类方面,北京市很多社区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有的小区甚至形成“自产自销”的厨余垃圾良性循环之路。   昨日记者获悉,在东二环,紧邻着北京著名餐饮企业聚集地簋街的一个小区内,居民只要将厨余垃圾扔进..

北京中小学昨天实现全员开学 今天各幼儿园大班、中班开园  本市中小学昨天实现全员开学  今天各类型幼儿园大班、中班开园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 昨天,本市所有小学的二、三、四年级约52万名学生迎来新的学期。至此,全市中小学实现全学段线下开学,约151万名中小学生分批回校园,开启正常校园生活。   昨天8时40分,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所有校区举行了以“拥有阳光心态,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

汗水换来感激情 志愿蓝用服务诠释“互惠共享”  每天走出两万步 细心记下场馆路 朝迎宾朋暮送客 汗水换来感激情  志愿蓝用服务诠释“互惠共享”   在本届服贸会上,本市有27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他们在70余个岗位上奉献着青春力量。“全球服务 互惠共享”是本届盛会的主题,事实上,志愿服务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无处不在的“互惠共享”理念。   用脚步丈量志愿服务路线   “前往会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请上这辆摆渡车”,“摆渡车半个小时一班,请..

宋茜新作中男友“疑似出轨” 隐忍痛哭演技获赞宋茜凭借生动自然的演技将孙艺荷这一角色诠释得深入人心 由宋茜主演的《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正在热播,剧中人物感情纠葛和演员的精彩表现备受好评,宋茜凭借生动自然的演技将孙艺荷这一角色诠释得深入人心,富有感染力的哭戏令许多观众感同身受。 男友疑似出轨 姐妹团酒店查行踪在剧中,孙艺荷发现本应在深圳出差的男友Sam出现在上海的酒店,怀疑他出轨的疑心越来越大,但是她不敢去求证。姐妹们鼓励孙艺荷不管任何结果都要勇..

“光明影院”落地吉林 全年为视障群体公益放映 9月7日,“光明影院”助残公益项目落地吉林启动仪式在长春举行。作为第15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公益放映单元活动之一,仪式特别邀请视障、残障人士来到现场,共同欣赏无障碍影片《我的少女时代》。 “光明影院”助残公益项目于2017年设立,据项目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付海钲介绍,“光明影院”每年制作无障碍影片104部,每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大约在25天。由于需要在电影对白和配乐间隙加入解说,为视障人群及时传递电影画面及背后蕴..

诺兰《信条》在京举办观影活动 观众:炸脑体验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动作巨制《信条》正在全国热映,近日该片在京举行IMAX观影活动,观众为诺兰风格的“炸脑”式奇观体验和震天撼地的视听盛宴所折服,影片也以淘票票9.0和豆瓣8.3的好成绩迎来高分开局。值得一提的是,《信条》是诺兰第五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 《信条》是今年最受瞩目的好莱坞巨制之一,也是全球影市疫后重启以来的重量级作品,备受观众期待。当天的观影活动亦强力吸睛,慕名而来的观众云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