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放军、各地医疗队…近7000白衣战士驰援武汉

2020-02-05 08:02:58 来源:网络

  院士来了,解放军来了,各地医疗队来了!

  近7000白衣战士驰援武汉

  疫情告急,武汉不是孤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组成“精锐部队”,他们以作战“兵团”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火线增援。

  截至2月3日晚6时,共有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29个省(自治区、市)、部队医院,共派出70支医疗队、8329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武汉市有59支医疗队、6794名医疗队员。

  目前广东、浙江、山东、湖南、天津、江苏、四川、上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重庆等15个省市组建了第二批医疗队。

  最新的增援还将继续。4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昨天开始在全国23家地方方舱医院当中调集20家方舱医院及3个移动P3实验室,支援武汉收治观察病例和轻症疑似病例的诊疗检测工作。

  “最难的时候有你并肩作战,等到口罩摘下的那一天,让我看见你的微笑,让我们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武汉的医护人员这样向战友们说。

  “旌旗十万斩病魔”

  解放军来了 希望有了

  4日,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开始正式接收确诊患者。解放军来了,希望来了。与病魔鏖战的武汉人,把解放军“增兵”称为“旌旗十万斩病魔”。

  2日,这所彰显中国力量的医院10天即告高质量建成,承载着全国人民阻击疫情的期盼。当天正式移交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

  “增兵”火神山,抽出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也纳入统一编组。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组的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马凌说:“我想请全国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誓死不退,一定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

  尽管都是医界精英,支援武汉的军医们事先仍然经过了严格培训和考核, “不达标不上岗”。针对抗击疫情需要,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选择有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等特长的专家担纲重任,力求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始诊疗工作。在军队医护人员的陪护下,由武汉定点医院转诊来的部分患者缓缓走进病房,一些身体虚弱的患者有的坐着轮椅,有的躺在病床上被推进病区。全身严密防护的医护人员逐一查房,详细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给呼吸不畅的患者通上氧气。

  院士来了

  为抗疫支招 优化疗法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全国的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1月18日傍晚5点多,钟南山院士从广州搭乘高铁赶往武汉,虽然他给出了“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的建议,已是84岁高龄的院士还是义无反顾地逆行。

  这之后,钟南山院士多次为武汉的疫情防控出谋划策。“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在镜头前说这话时,老人眼中饱含热泪。

  2月2日上午,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为武汉市汉口医院精准捐赠的100台制氧机顺利抵达,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继1月18日和钟南山院士一起来汉调研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2月2日清晨再次来到武汉。

  李兰娟说,“这次我主要是来当一个医生”。她带来了感染科、重症监护室、人工肝等科室的精兵强将,还有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连续在汉工作两天后,4日,李兰娟院士团队又公布了一个好消息,新发现了两种药物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由她领衔、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等组成的10人专家组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3日开始,浙江专家团全面入驻该医院东院区的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发热门诊,与本地专家打“配合战”,共同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役不成功,我们就不撤兵!” 陈作兵表示。

  马不停蹄,昼夜奔波,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紧急驰援武汉,在一线与武汉的医护人员们一起并肩作战。

  1月24日,除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由中科院院士仝小林领衔的中医专家团队抵达武汉,实地调研患者救治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疑难危重症,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与此同时,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也受命带领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

  随之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明确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仝小林院士介绍,新一版中医治疗方案正是专家们通过对100余例发热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病人的现场诊疗,共同会商而形成的。

  来了就要干最重的活

  重症监护病房是被选择最多的地方

  “我们不要感谢,我们只希望你们平安。这也是我们来的价值。”这也是记者采访各地援汉医疗队员听到的最多的心声。梳理发现,医疗队员都奔着急难险重的任务去,重症监护病房是被选择最多的地方。

  第一个24小时,完成人员物资集结并到达武汉市经济开发区;第二个24小时,临时党总支成立,党员54人,完成相关培训,熟悉环境,与武汉医护人员对接融合,指导病房按传染病隔离的要求,完成改造;第三个24小时,管理协和医院西院12楼病房。靠着3个24小时,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肩负起协和医院西院近百名重症患者的生命。

  “今天是来汉第八天。”北京医疗队领队、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医疗护理处副处长刘立飞4日说,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由14个单位136名人员组成,队员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属的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友谊医院、天坛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的重症医学、呼吸道、院感、急诊等领域的医生护士。

  “我参加过非典,我肯定得去。”北京市朝阳医院呼吸科是国家重点专科,该院急诊ICU主任唐子人教授,已年过50岁,主动请缨。

  辽宁省医疗队重症组组长、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冯伟,持续在蔡甸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一线工作,隔离防护服穿上身就是一整天或一通宵。

  医护人员们为了减少或避免去洗手间,都在尽量减少喝水,饮食尽量吃些抗饿又能补充体力的食品。

  在天津医疗队支援的武钢二医院,一位重症患者醒过来后,听到医护人员的北方口音,激动得涌出泪水。“国家派医疗队来武汉了,我们有希望了。”

  “所有援汉医护人员都在全力以赴,承担最急最重的任务。”陕西省医疗队重症组60名队员,来自于陕西省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1月30日进驻武汉,全面承担市九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

  控制医院内的感染至关重要,不发生医院内的感染,患者才有安全感,医护人员才能尽最大努力救死扶伤。

  陕西省医疗队每组设有院感专家,对医院所有的建设布局及工作流程逐一查看,制定了严格的人流物流管理制度,患者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制定了医务人员的防护制度,严防医院内的感染发生。

  汗水湿透头发流到鞋底

  多救一个人 一起拼一起赢

  4日,从隔离病房退出来,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许虹感慨:“我的短靴里,全部被汗水湿透了!”穿上防护服进病房,一进去就是好几个小时,许虹脱下防护服那一刻,就像脱下一件雨衣,只不过水是从内侧流淌到鞋子里。

  39岁的许虹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护师,有丰富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经验。这次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参与救援,她是病区的责任组长之一。

  当天,从早上7时到下午3时,许虹没喝过一口水。既为了节约医疗物资,不想脱下防护服,也是因为“忙起来根本不觉得渴和饿”,体内水分则早已化成汗水。许虹说,进病区没多久,防护服里层的护士服全部湿透,浑身黏糊糊的,护目镜上一层雾气。

  “雾气很麻烦,护士会看不清血管,无法进行抽血化验等工作。”别的护士遇到打不进的留置针,许虹自己来。许虹说:“今天运气好,都是‘一针见血’。”

  在病房里,许虹主动安慰清醒的病人,问他们想不想吃东西,要不要喝水,还有什么需要。遇到难懂的方言、听不清的话,几乎零距离凑近聆听。

  “你用自信、饱满的话语去鼓励患者,就会提升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许虹说,昨天,隔离病区北三楼有两名患者出院,她和队友们的心情好了很多。

  作为江苏医疗队支援江夏区中医院的总负责人,王谦白天在医院摸排情况,到了晚上,还要梳理和安排第二天的工作。“这几天,我基本都是凌晨1时休息。”王谦告诉记者,然而第二天,他仍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队员面前。

  医疗队员的家属群里,大家曾共同约定,不管谁从医院出来,都需要在群里报平安。由于工作太晚,王谦根本没时间在群里回信息。在多次联系无果后,王谦的妻子只能通过其他同事了解丈夫的动向。

  今年37岁的王洵,是江苏医疗队里最年轻的医学博士。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2月1日,她连续查房60个病人。

  辽宁医疗队的口号是:“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医疗队员们表示,和武汉的战友一起努力,救治重症和极危重症患者,尽最大努力把病死率降到最低。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刘晨玮 王建兵 关晓锋 李冀 柯美学 王恺凝 毛茵 通讯员高萍芳 李洁 张春红 陈林 吴芬 耿湘 赵林 刘颖栗 刘昱) 【编辑:黄钰涵】 ,院士、解放军、各郑洞国 地医疗队…近7000白衣战士驰援武汉

相关:

疫情爆发后飞赴武汉 他“逆行”千里“要和大家在一起”  疫情暴发时正在上海进修 飞赴长沙租车回汉   医生朱彬“逆行”千里“要和大家在一起”   疫情暴发后, 武汉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朱彬历经曲折,“逆行”千里回到武汉。4日,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他的叙述,全方位还原这段千里“逆行”之旅。   “我要和大家在一起”   疫情暴发前,朱彬原定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在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去年12月底,他通过感染科工作群中,感受到同事们正面临着与..

武汉“封城”当天 在4000多公里外的我进了发热门诊  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就在这天,远在4000多公里以外的我——一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也被送进了发热门诊的住院病房。   我1月19日从武汉返回家乡新疆伊犁州。23日这天早晨,我间断地咳了几声,因为才从武汉回来,又要过年了,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人,打算去当地医院检查一下。   “嗯,医生,您好,我19日从武汉回来,今天有些咳嗽,所以来检查一下。”   “你是武汉回来的?..

返乡人员口述:从武汉回来的我成了重点关注对象  我是500万离汉返乡人员之一   立春了,这个冬天终于要过去了。   若干年后回望,这一定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许多家庭无法团圆。疫情数据地图的每次刷新都令人揪心。我们和千万武汉人在一起,这不只是一句安慰,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之前,我们向用户征集这段时间的故事,鼓励大家写下属于自己的“武汉日志”。现在,我们挑选出其中的几篇,分享给大家。   医生们追求..

武汉一确诊感染孕妇成功自然分娩 男婴身体健康  确诊感染孕妇成功自然分娩 男婴身体健康  长江日报讯(记者苏金妮 通讯员吴立志 陈有为)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妇产科一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孕妇顺利娩下7斤2两的男宝宝。产妇娩后状态良好,男婴身体健康。   “这是我老婆,孕期38周+3,出现了腹泻、发烧、畏寒的现象……”1月29日,一则孕妇求助的微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临盆在即,孕妇及家属非常焦虑。作为武汉市第三批发热就诊定点医院以及发热..

24吨各类防疫物资运抵中国北疆  中新网哈尔滨2月4日电(记者 史轶夫)4日22时38分许,随着南航CZ6272航班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内罗毕运送到哈尔滨的近4吨的防护服和口罩等防疫物资安全抵达,在哈尔滨海关等部门协助和支持下,物资顺利通关。目前,黑龙江省接收来自海外的各种防疫物资累计超24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黑龙江省抗击疫情所需医疗物资供给日趋紧张,黑龙江省商务厅广泛组织动员各种海外资源,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清单,抓紧..

杭州致信“新杭州人”:病毒必须隔离 心永不分离  (抗击新型肺炎)杭州致信“新杭州人”:病毒必须隔离 心永不分离   中新网杭州2月5日电(钱晨菲)5日,杭州市“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致全体新杭州人的一封信》,呼吁新杭州人暂时停下返杭的脚步,在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后,大家再一起相聚杭州。全文内容如下:   亲爱的新杭州人朋友们:   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此时此刻,你们在他乡还好吗?   杭州是你们的第二故乡..

山西一确诊男子拒不居家隔离被立案侦查 已隔离收治  中新网阳泉2月5日电 (李庭耀)山西省阳泉市公安局2月4日发布警情通报称,当地警方2月3日依法对周某(男,阳泉城区人)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   经查:1月23日,周某驾车从湖北省襄阳市出发,于1月24日18时回到阳泉。在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告知且要求其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周某拒不执行卫生防疫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仍参加家庭聚会,甚至到公共场所活动与他人接触。   目前,周某已确诊为新型冠..

疫情面前村民们是怎么被动员的?年轻人是重要力量  疫情面前村民们是怎么被动员的   我的家乡是鄂西一个普通的乡镇,疫情彻底改变了家乡新年的样态,正月热闹的街面和家庭聚会如今都已消失不见,各家各户都自觉隔离在家度过一个特殊的春节。但是村民们对疫情的接受和反应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年轻人对家人的动员   最初对这场疫情有着敏锐反应的是家乡年轻人,特别是返乡年轻人。引起年轻人重视的重要时间节点是2020年1月20日和21日两天,20日武汉卫健委发布两..

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 腊月廿九村干部挨家敲门发传单  一个湖北村庄的防疫故事   正月初一早上8点多,湖北村医张茹芳(应受访人要求化名)出门上班。她的防护装备是:一件雨衣、一双雨靴、一副平光眼镜。她在雨靴外又套了一双鞋套。晚辈笑她,“非主流混搭”。   丈夫建议她工作时戴上摩托车头盔,她试着戴了一下,感觉重,放弃了。   这是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的一个村子,距离武汉市200多公里。张茹芳所在的村医务室共有两名医生,日常服务的村民则有两三千人。她在这里平..

口罩到底有多缺?不涨价 好的 股价可以涨啊手机被打爆,一天1000多个电话要口罩,生产口罩的老板们成了大红人。超哥看了一个报道,老板说,以前想尽办法去推销都卖不出去,现在还没生产,就被订光了。外加上很多工厂都没有复工,运输不畅,原料不齐等原因,所以大家才会感觉到很稀缺,很难买到,甚至需要预约凭券购买,不过这种状况是暂时的。而今天开盘后,超哥却发现更难买到的是A股上的口罩股。如果说“出门必戴口罩,口罩必戴N95”,那么昨日的A股可能就是,“涨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