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踩实小康路

2020-02-03 18:36:48 来源:网络

  一步一脚印,踩实小康路(新春走基层)

  种植户老吴的桃树成了摇钱树,“农业工人”李伟庭的鱼塘养出了“金鲤鱼”,贫困户老刘靠护林实现了脱贫。

  三个人,三个故事,见证了各地老百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发展产业奔小康的精气神儿。

  三个人不是孤例。记者采访发现,一家富背后,往往是家家富;一户脱贫背后,往往是全村脱贫。无论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还是特色养殖业,再或者是生态产业,千条路万条路,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找准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通往小康的路踩实走稳。

  ——编 者

  种桃种来甜日子

  “老吴正在桃园里干活呢,我们今年不是又更新了一些品种嘛,趁着今天天气好,他正在空地里种‘春雪’和‘南国红’呢!”大年初九,记者拨了好几通电话才联系上,桃农老吴的老伴儿解释道。

  这个特殊年,老吴一家和其他村民一样,接到了村委会的通知,不走亲戚、不串门,闲时就在自家桃园里拾掇拾掇。

  西接大青山,北临姑溪河,老吴的家就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桃花村。老吴名叫吴祥忠,凭一手种桃绝活,成了当地著名的“桃王”。

  时间倒回腊月间,记者来到老吴家时,他正在桃园里给桃树剪枝。“现在的日子好!从前可不是这样。”说起往事,老吴的眼眶红红的,“儿子女儿都在上高中时,学费差了100块钱,借到第三家才凑上。”

  那时,他和别人合伙开窑厂,靠挖山上的黏土烧砖。窑厂效益不好,后来还关闭了,儿子劝他种桃子,因为村里自2006年开始年年办起“桃花节”和“采摘节”,势头正劲。但村里其他人并不看好,笑话老吴选了个“赔本买卖”。原来,村里虽有100多年的桃树种植历史,但过去种得多、销得少,卖不上价。老吴不服输,从合肥农科院引进优质品种,请回专家手把手教技术。老吴的儿子也帮着钻研,吃到好吃的山东桃子,一路搭桃贩子的车追到山东,带回了好苗子。

  现在,老吴家的桃子不仅不愁销,还经常“一桃难求”。其中的秘诀是什么?旁人都说是“桃王”肯吃苦、能钻研,外加有好品种、好技术。老吴却笑着说,要感谢美好乡村建设。

  原来,村里不仅修好了路,还搞培训、促交流,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经果林。每年一到桃子集中上市的时候,村里也帮忙找销路,到当涂县、马鞍山市找城管批准,在路人多的地方摆摊设点,撑起遮阳伞,穿上红背心,卖起新鲜采摘的桃子。别的地方是“见缝插绿”,这里则是“见缝插花”。桃花村所属的李白文化旅游区在公共地带种起观赏性桃树,引导村民在早熟、晚熟品种上做文章,打造“十里桃花,万亩果园”景观,吸引游客赏花摘果。村里还办起公司和协会,鼓励开办农家乐,同时鼓励青年创业、包装精品桃胶,不断拉长产业链。

  树上果子甜,老吴日子甜。家里承包60亩地,种了20多个品种的桃子,注册成立瑞龙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借着村里的支持,搞起了农家乐采摘和电商卖桃,去年收入20多万元。一家富,不算数;家家富,才算富。抓住桃花和桃子,如今桃花村年均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30万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5年的45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6335元。

  养鱼养出好光景

  “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门前都会停着很多来走亲访友的小轿车。今年基本没了,大家都不走动了。”记者拨通李伟庭电话时,他告诉记者。

  李伟庭今年45岁,是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的一名村民,也是养鱼的能手。春节前,记者采访了他。

  走进他所在的万卢村那天,微风习习,吹皱了鱼塘的一池碧水,暖阳下,一行白鹭从天边飞来,落到田埂上,排成整齐的“一”字队伍,悠闲地歇着脚。记者眼中,一派诗情画意;李伟庭却紧张了:“等会儿再聊——这些白鹭是来吃鱼的!”

  他赶忙打开鱼塘里的增氧机,只听马达一响,汩汩水流搅动着,鱼塘的水很快就“活”了起来。“水循环起来,增加了含氧量,鱼在水底就有了氧气,就不必浮到水面了——浮上来就被白鹭吃掉了!”他说。

  去年年初,他将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了当地的一家农业现代化企业——海纳农业。因为有10年的养鱼经验,他受雇成为海纳万卢基地的鱼塘管理人,在家门口打工,成了一名“农业工人”。

  这片鱼塘有100多亩,都是附近村民流转过来的土地,也是搞“稻渔种养”的试验田。稻渔种养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一方面,稻田给鱼提供生长环境,害虫杂草也成了鱼类的食物;另一方面,鱼类游动可以松土,排泄物又为稻谷提供了天然肥料。如此一来,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一田实现多收。

  回想刚开始种养时,他摸着石头过河,遇到的问题不少,第一个就是天上的白鹭。“鸟吃鱼吃得胖胖的,飞都飞不起来”。白鹭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打又打不得,赶也赶不走”,李伟庭急得直跺脚。

  他提出要购买增氧机,公司没同意。第二天,他把老板请到了田边,对老板说:“你都看到了,我没骗你,机器还是得买。”老板没吭声,但不久后,鱼塘就多了几台增氧机,鸟吃鱼的问题大大缓解。

  李伟庭碰上新问题,总喜欢上网找答案。“什么鱼好,什么品种适合本地,应该养多大规格,网上都有,我经常上网向别人学习经验。”有时为了获得“核心知识”,他还不惜付费请人回答问题。凭借着勤劳肯干、敢闯敢试,李伟庭尝到了甜头。去年第一批鱼苗投放3个月时,他拉起渔网,拉出了2000多斤鱼。鱼塘养的荷花鱼,在附近餐厅能卖50元一斤。

  不出远门,就能挣钱照顾家里老小,李伟庭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算了一笔账,每月能领6000元工资,除此以外,土地流转每亩每年能拿1650元,收入一合计,比自己搞养殖挣的多了不少。前不久,他刚往鱼塘投放了10万尾鱼苗,收成好的话还能拿到分红。

  试验效果好,今年稻鱼种养的规模计划进一步扩大,李伟庭还打算“两头跑”,管理另外一个新基地的鱼塘。行走在鱼塘边上,鱼苗长势喜人,李伟庭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他的致富路。

  护林造林脱了贫

  68岁的刘宝才在大石砬村的林子里走着,不时地左右张望。

  既要防火,也要查看树木的长势,作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这是他每周一、三、五的例行工作。

  大石砬村是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长梁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地处坝上地区,海拔高,一般的经济作物和果树类,在这里难以生长,村民们增收乏力。多年来,村子发展缓慢,环境也变得脏乱差。

  刘宝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妻子的离世让他独自一人操持起家里的莜麦地。

  “这活儿啊,费力气不说,辛辛苦苦一整年,除掉化肥、种子和收割机器费用,收入没多少、不禁花!”刘宝才也寻思做点别的,可年纪大了,加之村里条件的局限,他感到无奈又无望。

  然而,两年前村里成立的一个组织,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张家口是首都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绿色冬奥”的倡导者。2018年春天,村里来了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大石砬村的自然条件,工作队确定了一条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脱贫之路。在机制上大胆创新,工作队在村里成立了林木种植合作社,并成功申请了河北省首个合作社造林项目。

  “这种树可咋赚钱嘞?”起初,刘宝才一脸疑惑。不过不久后,他就收到了合作社的用工消息。

  两年的时间里,驻村工作队先后实施了合作社造林项目、坝上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等等。不仅合作社的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村民和贫困户获得分红,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800亩生长老化的杨树通过技术改造后,重现生机和绿色。而樟子松嫁接红松后,500多亩地里每年可收获红松的果实——松子,成为今后村民的长效收益。

  种树、护树效果显著,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大石砬村森林覆盖率达到43.8%,相继获评“省级森林乡村”和“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2019年底,大石砬村被绿色中国行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成为河北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村。

  “我这脑袋啊,真是个榆木疙瘩!”早先还不愿种树的老刘这会儿也不得不服了:依托各造林项目务工和分红,刘宝才年增收近4000元;担任生态护林员,年收入4200元,还不耽误种莜麦。

  绿色资源正转变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到访大石砬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扶贫工作队2020年为村子精心规划了适合坝上地区的金莲花种植项目,既可旅游观赏,又可制茶增收。与此同时,配套的民宿项目火热建设中。

  如今,全村综合贫困发生率由建档初期的46.0%降至1.20%,2019年全村实现脱贫出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想着不久就能增收的金莲花项目、松子项目,想着来此避暑游玩的游客,刘宝才一把搂住了身边的一棵树,他从树干抬起头向树冠望去,露出了微笑。

  本报记者 周珊珊 周春媚 史自强 【编辑:郭泽华】 ,一步一脚中川美香 印,踩实小康路

相关:

558万余个口罩快速通关 为上海海运入境最大票疫情防控物资  中新网上海2月3日电 (记者 姜煜)据上海海关3日透露,一批在南昌海关申报进口的558万余个口罩2日晚从上海外高桥港区入境并迅速提离。据悉,这是上海海运渠道入境的最大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物资。   据了解,该批货物由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月31日采取提前申报方式在南昌海关申报,计划于2月2日晚抵达上海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上海海关隶属外港海关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一方面与..

新疆阿克苏地区查处一批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3日电(王小军 胡潇潇 李洪杰)记者3日从新疆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近日查处一批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目前,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管系统已受理涉及口罩、消毒液、生活用品涨价投诉83起,已妥善解决77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起,对哄抬物价、非法牟取暴利的经营者已立案调查。 阿克苏地区市场监管系统已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起。 胡潇潇 摄   1月26日,阿克苏地区市场监..

云南妥善安置1.7万多名滞留在滇游客  云南妥善安置1.7万多名滞留在滇游客  新华社昆明2月3日电(记者姚兵)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旅游大省云南在加强全省公共文化场所、演出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景区、旅游团队监管的同时,及时妥善安置滞留在滇游客。1月27日至2月1日,全省累计安置游客17692人。  记者了解到,1月26日以来,云南省文旅厅先后向社会发布3批共187家指定安置游客酒店名单,公布了全省16个州(市)游客咨询服务电话,发布了《..

男护士抗疫一线展现别样担当:把体力活留给我们  (抗击新型肺炎)男护士抗疫一线展现别样担当:把体力活留给我们   中新网长春2月3日电 (柴家权)“小柏、宝兴啊,你们是男生,到了武汉那边要多照顾姐姐妹妹们。”奋战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的吉林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柏文喜始终没有忘记医疗队出发时同事对他的叮嘱。   柏文喜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工作在ICU科护理平台。   到达武汉后,他和关宝兴、赵雪文等几位男护士主动承担了近乎所有的后勤..

抗“疫”前线:“爱”意在传递  (抗击新型肺炎)抗“疫”前线:“爱”意在传递   中新社武汉2月3日电 题:抗“疫”前线:“爱”意在传递   中新社记者 艾启平   王艳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内科护士,已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战了大半个月。她期待着:早日换下防护服,穿上那身美丽的婚纱。   连日来,在武汉、在湖北,在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线,常有这样看似平凡却依然动人的故事发生。 资料图:中国“南菜园”广西18小时集结200多..

搭简易通道、放置洗手液…上海医疗机构尽力保护就诊民众  中新网上海2月3日电 题:(抗击新型肺炎)搭简易通道、放置洗手液……上海医疗机构尽力保护就诊民众   中新网记者 陈静   春节假期刚过,上海的医院3日恢复门诊。在防控新型肺炎疫情的当下,调整门诊设置;快速搭建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简易棚;在离院出口放置免洗洗手液……上海的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新型肺炎的防控。   在上海新华医院,记者了解到,该院除了在门诊与急诊大楼外快速搭建了两个用于流行病学..

防疫,也要防“抑” 【编辑:郭泽华】

内蒙古开通人体测温仪等计量仪器检测业务24小时绿色通道  (抗击新型肺炎)内蒙古开通人体测温仪等计量仪器检测业务“24小时绿色通道”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3日电 (记者 张玮 李爱平)3日,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消息称,内蒙古开通人体测温仪等计量仪器检测业务“24小时绿色通道”,开展免费检测校准服务。   人体温度测量仪是疫情防控重要装备,针对近期群众在网上反映的一些场所使用的测温仪测温不准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

四川累计13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抗击新型肺炎)四川累计13名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中新网成都2月3日电 (王鹏)记者3日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截至当日上午,四川省共有13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据了解,2月3日上午,四川省遂宁市1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正式解除隔离出院。   患者张某,女,30岁,因发热、咳痰一周等症状到遂宁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于1月21日凌晨2时许由该院传染病院区(遂宁市传染病医院)收治隔离,..

医学专家:疫情重症病例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抗击新型肺炎)医学专家:疫情重症病例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主任马朋林教授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症病例的研究曲线表明,重症病例死亡比率已呈下降趋势,且重症病例治疗预后改善乐观。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派,马朋林教授近日赴江西南昌此次疫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