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生一线救治的第一个“24小时”

2020-02-01 11:54:06 来源:网络

  中新网重庆2月1日电 题:(抗击新型肺炎)援鄂医生一线救治的第一个“24小时”

  中新网记者 刘贤

  1月30日晚8点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罗玲医生正式开始在湖北孝感中心医院治疗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病人。31日晚8时许,她在电话中向中新网记者回顾这第一个“24小时”,最深切的感受是“医生护士真的是不容易,尽心尽力,都把自己的小家舍弃了”。

  41岁的罗玲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副主任。该医院14人的援鄂医疗队30日抵达孝感,简单安顿后就开始对接工作。当日晚8点半,夜班开始。作为组长的罗玲当然地将自己安排在了第一个夜班。

  “一开始还是忐忑的,因为此前没有接触过确诊病人,听说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作为医生还是必须迈出这一步。你不去,谁去?”罗玲在电话中语调轻松,但时不时地发出“嘶——嘶——”的声音。当地气温只有2摄氏度,宿舍没有空调。一眼望去,一排柜子、上下铺的铁皮床、薄薄的被子,都泛着冷光。

  了解病人情况,哪些发烧、哪些血糖血压情况不好,与当地医生交接,学习医嘱和病例系统的用法……工作紧锣密鼓地排开。值夜班时,一个医生要管30多个病人,早上查完房才能走。

  查房就得花几十分钟穿防护服。“衣服和手套都是好几层,口罩紧紧地压在鼻梁上,全身都被裹起来,跟往常看周围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听力下降、呼吸费力、做什么动作都很困难。”罗玲说。

  病人大多数情况较好,也有部分情绪不稳。“他们很可怜,待在病房好几天,很难受、很压抑,没有亲人陪伴,很需要医生护士疏导心理。”罗玲说,有两位病人是夫妻,四五十岁,病床相临,仍然很想出院。介绍从重庆来支援的医生时,他们非常高兴,双手合十着感谢。因为医护人员紧缺,援鄂医疗队的到来是“及时雨”,带来希望。

  查房一般是早上八九点钟,但31日当天医护人员们要互相认识、鼓劲,所以安排得较晚。罗玲做完、吃饭,已是下午1点。

  休息时,队员们讨论最多的还是疫情:今天确诊病人多少,发展态势如何,是不是严格隔离了……他们下班后就回住的地方,尽量减少接触。

  “我们互相都当作疑似病人对待。”罗玲解释,不是真的疑似病人,但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都在一线治疗病患,“万一有人倒下,不至于‘全军覆灭’吧”。

  第一个“24小时”过去,罗玲最深刻的感受是:抗“疫”过程中,不论是孝感本地的、还是外地去支援的医生护士,都是舍弃自己的小家,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大家都在医院住着,自我隔离,救助病人。

  这支14人的医疗队中,12位是女性,包括两位“90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们,那就是坚韧。”罗玲说,她所在的科室有4位都在奔赴湖北前两天将长发剪短,以便更好地做防护。她没时间去理发店,就自己在家剪。

  试问归期未有期。

  “我们没有定回去的期限。”罗玲说,医护人员紧缺,没有替换的队伍。作为组长,她也担心时间久了,年轻同事的心理情况,“在这场战斗面前,医生护士不是万能的,也会有无力感、挫败感”。

  援鄂才刚刚开始。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医疗物资出现短缺。“我们医护人员的困难是身体上的,累一点、苦一点。只要口罩、防护服等‘武器装备’是齐全的,我们就能毫无顾忌地上‘战场’。”

  最后,身处抗“疫”第一线的罗玲,想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传递一个信息:医生治疗已经是抗击疫情的最后一关,付出的代价(人力物力)是最大的;早发现、早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才是成本最低的;“我们矢志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但可能付出的是血的代价”。 【编辑:房家梁】 ,中国珠宝 援鄂医生一线救治的第一个“24小时”

相关:

一场48小时的奋战:山西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开工  中新网太原2月1日电 题:(抗击新型肺炎)一场48小时的“赛跑”:山西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开工   作者 杨杰英 赵娜   24小时完成谈判采购和运输,48小时之内引进落地、恢复生产两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可日产10万只医用口罩。 工人正在口罩生产线忙碌着。 李强 摄   31日,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丹阳橡胶制品公司的工人正在口罩生产线忙碌着。作为山西省第一条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线,用48小时完成一场“赛跑..

山西太原警方查处3起无证经营、高价贩卖口罩案(事)件  中新网太原2月1日电 (李庭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以来,多地口罩紧缺。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2月1日发布消息,当地警方依法查处3起无证经营、高价贩卖口罩案(事)件。   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查获郭某、李某薇高价售卖口罩案。1月30日,杏花岭警方接到线索:辖区某小区有人在业主群内高价贩卖口罩。民警迅速展开调查工作。   经查,1月25日,郭某和李某薇在家庭聚会上得知其亲戚赵某有购买大量口罩的途径,为购..

青海一确诊患者多次主动与人群密切接触 被立案侦查  青海确诊病例苟某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人民网西宁2月1日电(杨玥)本网从西宁市公安局获悉,截至1月31日24时,西宁市已确诊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病例。其中,已向社会公布的确诊病例苟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镇汉水沟村村民苟某,长期在武汉务工,近日返宁后,拒不执行西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战疫“小人物”:同是天涯“沦落人” 携手齐盼捷报来  (抗击新型肺炎)战疫“小人物”:同是天涯“沦落人” 携手齐盼捷报来   中新网兰州2月1日电 (钟欣 贾寒峰 刘枫 乔伟)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眼下正值全国各地倾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坚守在一线抗“疫”的各行各业人员备受外界关注。即使在偏远西北乡村,仍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用尽“十八般武艺”奉献“涓涓暖流”。 图为坚守在甘肃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钟欣..

武大校友会募捐记:速集百人专业团队 黄金72小时全球采购  中新网湖北襄阳2月1日电 题:(抗击新型肺炎)武大校友会募捐记:速集百人专业团队“黄金72小时”全球采购   作者刘心羽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见证了海内外无数学子的青春和成长。疫情动向牵动着全球武大学子的心,他们迅速行动起来。   1日凌晨0点23分,记者联系上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医学分会秘书长李大林时,他正在深圳亲属家中刚刚下单一笔医用口罩。负责审核采购资源的李大林连日来都是凌晨三四点睡下,早上七八..

吉林援鄂护士日常: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不敢照镜子  (抗击新型肺炎)吉林援鄂护士日常: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不敢照镜子   中新网长春2月1日电 (记者 郭佳)“此刻(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最不想做的事是照镜子,因为明明进门的时候还25岁,出来就变成50岁,恍如隔世,已经不认识了镜子中的自己。”   这是吉林援鄂医疗队急诊病房护士孙艳茹1月31日写下的“战地日记”。她说,从1月26日吉林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武汉至今,医护人员已经快速地融入了前线的生活。   孙艳茹说,医护..

天津新增2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一患者曾在京与高热客户接触  天津新增2例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一患者曾在京某商城与高热客户密切接触   中新网天津2月1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月1日上午通报:截至2月1日6时,天津市新增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增至34例。疑似病例为154例。   第33例患者,女,48岁,居住于天津市河北区,为第17例确诊病例亲属,1月26日开始居家隔离。1月30日出现发热,1月31日就诊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经市专家组确诊为..

“包治百病”的双黄连被抢空……最近火了的还不止它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日电(付玉梅)1月31日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称,其与武汉病毒所经过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中新经纬记者查询各大药房网上销售渠道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在消息出来后的几个小时内已被一抢而空,继口罩后成为新晋“断货王”。双黄连是否真有那么“神”?还有哪些药被带火了?抢购潮之下,哪些企业将受益?   某药店的双黄连口服液已被抢空 盛佳鹏 摄   研究称..

探访福建医用护目镜生产民企:加紧量产 每天12000副  探访福建医用护目镜生产民企:加紧量产,每天12000副   中新网漳州2月1日电 (记者 张金川)“我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医用护目镜批量生产。”奥特路(漳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彤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场防疫攻坚战而贡献出一份微小力量。   奥特路(漳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漳州市一家民营企业,也是国内拥有纳米光学制造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纳米膜层..

十几年前的《血色湘西》,才是湖南卫视的经典作品似乎从流星雨开始,湖南卫视自制的电视剧就被冠上雷剧的称号,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湖南卫视也是出过很多经典作品的。2007年,湖南卫视播出的《恰同学少年》和《血色湘西》,就是一直留存于记忆当中的经典。《恰同学少年》这个剧名,完美描述了这个剧,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血色湘西》的独特,不仅在于抗战民众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那个年代的湘西风情的再现,让心心向往之。古老的湘西民俗穗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