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战疫”,为何最初忙乱无序?

2020-01-29 21:03:31 来源:网络

执笔/王宏伟

武汉战疫,很多人第一时间在应对问题上想到的,就是“非典”(SARS)。

十七年前,在总结SARS疫情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构建了以综合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类管理、综合协调。

十七年后,当汹汹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再次肆虐时,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刚刚经历脱胎换骨式的重大改革。面对新的疫情,武汉方面最初的应对显得忙乱无序也缺乏经验。

这暴露出并不仅仅是疫情发布及时、病源查找确定迅速、医疗物资供应充足等问题,同时促使人们更需要反思一个根本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实现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

“非典”之后,我国在国务院办公厅内设应急办,履行应急值班、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按照制度设计,应急办对卫生部应急体系与制度建设进行指导,使其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当重大疫情超越卫生系统应对能力范畴时,应急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调动、整合发改、工信、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以及企业、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但是,一个现实问题是,应急办因规格低而难以协调,这为后来的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打下了伏笔。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

我国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组建了全新的应急管理部,负责主要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的主责部门分别是卫健委和公安部。

但是,改革方案规定,将原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划转到应急管理部,即应急管理部应仍然具有对各类突发事件综合协调的职责。而且,机构改革赋予应急管理部编制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并指导相关部门丶包括卫生部门制定、修订预案之责。

在整合到应急管理部的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安委会等四个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中,卫生部门都是成员单位,因为灾害事故的处置离不开医疗救援。

2

表面上看,应急管理部需要而且能够协调卫健委。但是,作为两平级的正部级单位,应急管理部要协调卫生部门必须拥有更高的制度权威。而且,从此次疫情应对看,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迫在眉睫。

从性质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生物致灾因子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危机,需要多个部门、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但是,卫生部门作为专业部门发现疫情后,难以协调其他部门第一时间响应。

当疫情蔓延开来、引起中央领导同志重视后,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方才调动起来。而且,武汉疫情应对似乎没有日常准备充分的应急机制在运行,一切都显得忙乱无序。

改革后,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作为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二十四小时枕戈待旦,以做到闻警即动。

但是,应急部仅仅作为一种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实际需要高规格的常态应急管理机构协调。临时成立指挥部以应对重大疫情的缺点,是不利于制度的更加成熟与定型,也不利于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未来,应急管理部门不仅要统筹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应对,而且至少还要协调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其意义是:

第一,实现常态卫生应急与非常态卫生应急结合。当一般疫情发生,卫生部门单独可以应对;当重大疫情发生,卫生部门负责专业救 治,应急部门负责综合协调。

第二,防救结合。应急与应急战时相互配合,平时卫生部门做好疫病防控,应急部门指导卫生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包括与其他救援力量联演联训,进而提升国家总体应急能力。卫健委应急办可在两部门之间发挥桥接型组织的作用。

3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集体学习中,中央最高领导人强调,推进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发挥应急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其他部门的专业优势。在重大疫情应对中同样适用,即统合应急部门的综合优势与卫生部门的专业优势。

如果在重疫情期间叠加重大自然灾害或安全生产事故,统合的必要性就会更加突显。这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只有以大概率思维预防小概率事件,才能把“黑天鹅”和“灰犀牛”都装进制度的笼子。

推进应急管理改革需要持续发力,而不能一促而就。

为了加强对日益复杂、日益不确定突发事件的统一应对,我国必须提升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方面的权威,特别是国家建立应急指挥总部时,要将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能整合进来,这有利于高效应重大疫情、有效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重大疫情是小概率事件,只有与灾害事灾统一考量,才有可能不断更新应急制度。

吃一堑,长一智。希望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再一次开启完善应急体制的“机会之窗”!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武汉“战疫”,为何最初忙乱无重生过去当传奇 序?

相关:

【央视快评】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尤其在此紧要关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一规划、全面协调,维护好人民利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级党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的通知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

上海观众的“老娘舅”走了!曲艺家李九松病逝享年86岁1月29日16:26,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李九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6岁。同时,知名电视主持人曹可凡也通过其微博发布,“上海人心中的‘老娘舅’走了。愿李九松先生,一位毕生为大家带来笑声的大好人,一路走好。”左一为李九松先生(图来自曹可凡微博)李九松,江苏海门人,..

“肺炎疫情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和防治过程中,医护人员承担了巨大的压力。1月29日上午,记者在华山医院见到了刚刚从有上海“小汤山”之称的市公卫中心回来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他说,华山医院派驻党员医生去武汉增援及市公卫中心增援,是不打招呼的,一般直接派驻。同时,张文宏还称,“每星期进行一到两次隔离区查房,对新年到现在值班的医生进行换岗” ,这是今天他新做的两个决定。

曾光:现在防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只是肺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采访时表示,之前我们防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现在要防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为现在有些病人到不了肺炎的程度,但仍是传染源。他还说诊断的标准现在也在改变,为的是适应在快速变化的病情。“只能跟着它赛跑”。

湖北以外的人发烧了现在该不该去医院?专家:去29日晚,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将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对话,为你解答如何打赢这场病毒“歼灭战”。胡锡进:如果现在发现自己发热是立刻去医院还是先在家里待着?曾光:我觉得武汉现在在调整,把这重心下到社区去,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对的,不要都到三甲医院去,门诊进不去大家人山人海的,大家怨声载道。胡锡进:如果在北京上海江苏不是在武汉,一个人发现自己发热了,这个时候他是去医院好还是不去医院好?曾光:..

西藏启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级响应今天上午,西藏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精神,听取各地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部署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决定自即日起,全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

曾光:全国和武汉与湖北是两个战场,要先打赢全国战场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分为武汉与湖北和全国两个战场,并要优先控制全国战场的疫情。他以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举例说,要先抢救开始被火灾波及的森林,因为这些森林控制的难度更小。他还说到了正月15会看到明显的防疫成效,出现疫情的拐点。不过,他也表示武汉的重要性也很大,否则又会出现第二波的爆发。

同车乘客发高烧,我感染的概率多大?权威专家回应29日晚,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将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对话,为你解答如何打赢这场病毒“歼灭战”。胡锡进:现在春运第二波很快就要到了,会有很多人乘上火车、飞机飞往全国各地,会不会出现第二波的疾病的爆发?曾光:我们公共卫生工作就是这样,不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做的。公共卫生就要兼顾到社会客观正常运转,只要是我们要做最大程度上防范,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我觉得就是在动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理想..

流行病学专家:疫情控制到正月十五有明显的成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接受@人民日报 专访时表示:疾病有潜伏期,从1月23号推算的话,大概到正月十五,应该能看到明显的成效。

曾光:疫情控制到正月十五有明显的成效29日晚,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将与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对话,为你解答如何打赢这场病毒“歼灭战”。胡锡进:如何看待疫情拐点将要出现这一观点?曾光:我觉得这个判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高级别专家组提了两个建议,一个建议把乙类传染病列为甲类管理,武汉人不出去,外地人不进来。14天最长潜伏期,6天就有所变化了,过后几天还要有变化,这个变化对全国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我们战场分两部分,一个是武汉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