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瑶寨”的新年变化

2020-01-28 18:22:03 来源:网络

  新华社南宁1月28日电(记者黄浩铭、陈一帆)深冬的桂西北山区,寒风习习,细雨霏霏。在邓家屯瑶族群众邓朝林的家中,篝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锅里的腊肉散发出诱人的味道。今年春节,他杀了一头猪,以庆祝通路后的第一个新年。

  沿着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达科村的盘山公路一路往上,再走一段还没硬化的陡峭山路,就能看见位于山巅之上的邓家屯,一幢幢崭新的木质楼房笼罩在云雾当中。这里居住着12户瑶族人家。

  村口一幢两层木楼就是邓朝林的家。“过完年,我要在二楼多隔几个房间出来,再建一个水房和卫生间。”他说起自己的新年愿景,还有半年,他的房子就要修缮完毕了。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1)“云上瑶寨”的新年变化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达科村邓家屯村民邓秀连正在装修的新房(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一帆 摄

  达科村是广西确定的极度贫困村。这里位于山丘地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2018年,全村共有贫困户401户1568人,贫困发生率为40.56%。

  邓家屯是达科村最偏远的屯之一,由于地处高山之上,山路陡峭,交通闭塞,过去出入邓家屯只能通过一条狭窄、曲折,连马都爬不上去的羊肠小道。村民形象地形容上下山为“两头黑”。

  “我们以前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刚开始拿着火把,后来是手电筒,徒步走到乡镇,往往天就黑了。”邓朝林说,旧房子是用山里的原材料搭起来的,木板为墙,木皮为瓦,四面透风,遇到下雨天房顶还漏雨。

  去年11月,政府修的扶贫路通到了邓家屯12户瑶族人家的门前。路通了,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可以运进来,群众开始着手修缮自家的房子。

  如今,邓家屯的群众告别了“两头黑”的生活,“木皮房子”也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小木楼。这些小木楼,底层用来堆放杂物,外围用石砖堆砌而成,一层和二层用厚实的木板装饰外墙,房顶铺设了砖瓦片。远远望去,在烟雨中颇有几分诗意。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2)“云上瑶寨”的新年变化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达科村邓家屯,邓秀连的丈夫赵成斌在加工装修用的木板(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一帆 摄

  有了路,也就有了致富的希望。邓朝林父辈好几代人种的几百亩杉木找到了运往山外的渠道,他养的20多箱蜜蜂产出的蜂蜜也能带给更多的人。“等相关证件办好后,我的2000多株成材杉木就能卖出去了。”邓朝林的喜悦溢于言表。

  不远处,还没进邓秀连的家,就先听见锯木头的声音。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丈夫赵成斌和儿子邓正勇都回到家中,正忙着给房子来一个“大改造”。

  “过年之前我们就开始装修房子了,新年要有新气象。”赵成斌说。

  今年30岁的邓正勇此前还在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发愁。因为不通路,多年前谈的一个对象还没走到村口就扭头回去。自从通了路,他的顾虑一扫而光。“今年我找到了女朋友,开车带回家了,给父母看看。”邓正勇笑着说,等装修好房子,他们就结婚。

(新春走基层·图文互动)(3)“云上瑶寨”的新年变化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达科村邓家屯村民邓正勇在喂猪(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达科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登嵩介绍,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是达科村致贫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来,当地政府投入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村共解决14个屯370户1317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所有屯实现通路通车,住房稳固率达到98.5%。数据显示,达科村2019年脱贫248户957人,目前全村还有24户70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2.75%,预计今年实现脱贫。(完)

【编辑:苑菁菁】 ,“云上瑶珠江台 寨”的新年变化

相关:

黑龙江省卫健委为援鄂医疗人员投保 累计保额每人180万元  中新网黑龙江1月28日电(程岩 记者 史轶夫)28日下午,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为切实做好援鄂医疗人员的保障工作,在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协助下,多家保险公司免费为137名援助医护人员投保指定疾病险和意外险,每人保额累计高达180万。   27日,为有力驰援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决战决胜疫情攻坚战,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派出第一批黑龙江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共137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并立..

名古屋飞上海CZ380航班19名乘客已集中隔离  中新网上海1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28日在此间举行的问问发布会上表示,经核实,27日下午,由名古屋飞往上海的CZ380航班,共搭载27名旅客。其中有19人在14天内有武汉旅行史。   上海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介绍最新的情况和举措。邬惊雷说,机上人员均佩戴口罩,上述19名旅客与其余旅客在不同舱位。   据介绍,上海海关按规定程序,对上述19名旅客逐一测温,未发现异..

内蒙古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139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抗击新型肺炎)内蒙古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139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28日电 (记者 张玮)2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援鄂医疗队从呼和浩特市集结出发,139名医护人员携带医疗物资奔赴前线驰援武汉。   下午2点钟,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等4个盟市的139名医护人员集结在呼和浩特市白塔国际机场,奔赴一线。 图为内蒙古医疗队携带医疗物资赴前线。 奥蓝 摄   19..

农村防疫“三十六计”:接地气 破谣言 守护基层防线  (抗击新型肺炎)农村防疫“三十六计”:接地气 破谣言 守护基层防线   中新网宁波1月28日电(记者 林波 项菁)“铛铛铛,过年过节,别太出门……”这几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花堂村的几位村民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口戴口罩、手拿扩音器,行走在村巷中,用当地方言叫喊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的温馨提示,劝导村民“宅”家过年,尽量不出门。   “春节返乡人多,用最传统的叫喊方式流动宣传,容易被当地人接..

陕西石泉合心村 种桑养蚕 富了农户  陕西石泉合心村   种桑养蚕 富了农户(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高炳   梯田层层,冬云低垂,晏昌平手握剪刀,在桑园里忙着修枝剪杈。天气寒冷,老晏心里很热乎,“种桑养蚕一辈子,咱山里人能靠这行当脱贫致富,一想就来劲儿!”   陕西安康石泉县合心村地处秦巴深处,1984年,这里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鎏金铜蚕”,经鉴定为西汉时御赐养蚕大户的奖品。2000多年来,这里的百姓世代..

广州铁路部门护送白衣天使援鄂:待你们凯旋归来  中新网广州1月28日电 (郭军 阳莉)1月27日上午,由广铁集团广九客运段高铁动一车队担当的G2056次列车在广州南站始发时,迎来了一群特别的旅客。他们是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团队,由60名医生、护士组成,准备前去支援武汉,一同随行的还有他们筹备的药品、防护服、医用口罩、注射器等200多箱宝贵的医疗物资。 G2056次列车上乘务员将救援物资有序安放在车厢里 仲召爽 摄   由于时间紧..

发倡议捐款捐物 中国社会组织紧急行动抗击疫情  (抗击新型肺炎)发倡议捐款捐物 中国社会组织紧急行动抗击疫情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发布倡议组织应对疫情、组织捐款捐物并筹集资源助力疫情防控、直接加入对抗疫情战争……面对新春期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多家社会组织紧急行动,积极应对,果断出击,抗击疫情。   继中国民政部发布关于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后,民政部社会组织..

“小行动”汇聚打赢疫情防控战“大力量”  【彩云网评】“小行动”汇聚打赢疫情防控战“大力量” 首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新华社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战是一场必须打赢也一定能够打赢的大仗、硬仗。   防控疫情,人人都应成为参与者,不仅需要各地各部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力遏制疫情蔓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定信心、同..

广州通报6岁男童确诊情况:有明确武汉居住史 仍在密切观察  中新网广州1月28日电 (蔡敏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8日通报该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儿的救治情况。通报称,该名患儿为6岁男童,曾于今年1月14日至20日期间随父母自驾到武汉探亲,回到广州次日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1摄氏度。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但1月26日,核酸检测仍是阳性,仍在密切观察中。   1月22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1名6岁的男孩,该患儿1月14日至20日随父母自驾往武汉探亲,21日乘车回广州..

朱一龙为家乡捐款100万 每个武汉人都在努力保护这座城市今日,武汉籍演员朱一龙为家乡捐款100万。朱一龙还特别录制视频,用家乡话表示,最近看了很多新闻,也和武汉的亲戚朋友电话联系,知道武汉正在经历难关,但相信每一个武汉人都在努力保护这个城市。朱一龙特别感谢坚守在岗位让武汉正常运转的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作为武汉人,朱一龙密切关注着此次疫情。20日晚,一位朱一龙的粉丝发文,表示自己作为武汉的一线医生,过年假期全部取消,即将投入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