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报班是家长圈的流行病 把教育焦虑传导给了孩子

2019-12-16 06:38:45 来源:网络

  每天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真的要把孩子变成“鸡娃”吗?

  本报记者 张一琪

  近期,两张课表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两张课表来自一个家庭,一张是10岁读小学四年级哥哥的课表,周一到周日,除了在校,都要参加各类补习班,还要完成相应的练习。另一张是妹妹的,5岁读幼儿园中班,但琴棋书画样样都要学。

  对于这两个小孩,现在有个俗称——“鸡娃”。何为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现象在北上广深尤为明显,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而家长要付出更多的物质和精力,陪着孩子一块去上。

  鸡血可以打一阵子,但不可能打一辈子。依靠“打鸡血”让孩子变得优秀,成为父母眼中期盼的样子,真的就是对孩子好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心愿,但采取何种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给娃报班是家长圈的流行病

  如今,“鸡娃”已经是家长圈的流行病。

  每到周末,北京的一些大型商场都会有很多或蹦蹦跳跳、或规规矩矩的孩子出现。他们不是来逛街玩的,而是来参加兴趣班、补习班。陪同孩子的家长也不闲着,坐在教室后面,和孩子一起听课,还时不时对板书拍照。课间,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上课不认真,有的则是和其他家长分享育儿经。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把孩子变为“鸡娃”的重要诱因。而不输的标准就是孩子上了多少兴趣班、补习班。

  对于这种心理,北京市某中学教师吴凡把它总结为“紧迫感”。她认为,现在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上更好的初中、高中、大学才算是成功,而很少有“快乐就好”的教育观念,即使有,也无法落实在行动上。

  “生活中对‘别人家的孩子’的推崇也在加强家长的紧迫感,让家长觉得不给自己孩子报班可能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吴凡说。

  在北京某杂志社工作的孙琳琳正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不想让孩子成为‘鸡娃’,但还是采用了培养‘鸡娃’的方式”。

  孙琳琳为了不让女儿在学习中掉队,也为了保护女儿的自信,给孩子报了一些补习班。“朋友的小孩都是幼儿园上的,我女儿是在小学开始上的。”但令她担心的是,女儿刚刚升入初中,因为没有在暑假报班提前学习课程,导致现在学习上很吃力,比起其他同学有些跟不上。

  “本质上,还是因为一种高筛选的升学机制导致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需要把孩子变得更有竞争力。”北京市某中学教师李若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其中可能还包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人生的缺憾,比家长更优秀,“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

  从更深的层次上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社会还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失败,就希望让孩子多掌握技能,多拥有证书,不断地在给孩子加码。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学得多,掌握得多,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表示,如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标准还是需要讨论和引导的,不是证书多、技能多就一定优秀。这会导致家长产生攀比心理,为了多获证书或技能而不断让孩子报班学习,教育观念产生了偏差。

  把教育焦虑传导给了孩子

  焦虑,现在越来越成为都市人的常用词。工作焦虑、情感焦虑、生活焦虑……而现在困扰着许多都市父母的是教育焦虑。

  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兴起,这个群体的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优秀,至少不比自己差。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一路往前推,进入好大学,需要在好的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接受教育,自己的娃也就成了“鸡娃”。

  为了能够在好的中小学学习,家长为孩子们报名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开展了一场教育竞赛。很多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支出占到了全家收入的很高比例,同时也有很多中国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而放弃了休假和爱好。可以说,教育焦虑已经逐渐成为都市中产家长的“标配”。

  而最终为教育焦虑埋单的却是孩子。“说白了这还是一个对起跑线认识的问题,”薛二勇说,“我们应该在观念上有一种转变,就是人生的发展路径,时间和阶段是有差异的,那起跑线就是有很多条的,而不是纠结于某一条或者某一点上。”

  一些课外培训机构的做法,对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命题组老师亲临授课”“学霸面对面辅导”“谁谁谁用了我们的辅导资料成绩得到大提升”……课外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在向家长们展示本机构实力的同时也为家长许以各种美好的未来,让家长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来。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对记者谈了这个现象: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现在还有一种“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的现象。“凡赛必获奖”就是指一些机构抓住家长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对这种现象,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见世面,认为对其成长有好处,但有的则是为了给孩子升学加砝码,能够让孩子的简历更好看。

  薛二勇用“剧场效应”来解释这个现象:人们去看演出,如果第一排观众都站起来,第二排、第三排的观众为了看清也要站起来,以此类推,所有的观众都会站起来。这是一种示范带动作用,当别人家小孩都在学特长、补习课程时,家长就会考虑让自己的小孩也去补习。

  “这种现象是需求导致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升学中有更好的机会。除非在整个升学机制中不再参考任何奖项,否则家长还是会强调比赛和获奖。”李若辰表示,改变这个局面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把教育资源尽量平均化。

  2019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根治这种现象,国家已经开始行动。

  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

  但校外培训机构就应该一棒子打死吗?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但是为了利益夸大其辞、虚假宣传,或者只为让家长掏钱而不顾教学质量等乱象值得警惕。

  要改变“鸡娃”的“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现象,更主要的还是家长要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意愿。

  虽然孙琳琳的女儿遇到了暂时困难,但她决定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补习班,以求她快速提高成绩。“还是要多鼓励她,调节她的心理,等适应了初中的节奏之后,她就能慢慢跟上来。”

  不过,孙琳琳的女儿上了很多兴趣班,网球、花样滑冰、冲浪等等,“这些她都感兴趣,也学得快,我就很支持。”

  现在许多家长都以“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为理由,代替孩子做选择,逼着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如果孩子感兴趣,那皆大欢喜;而一旦孩子不喜欢,就会产生抗拒感,结果适得其反。

  李若辰认为,如果给孩子的学习压力超过承受范围,对孩子身心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最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如果我们把成绩、分数和孩子的自尊绑定在一起,将会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在教育中,尊重孩子是第一位的。

  中国一直讲究“因材施教”,就是希望能够发掘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而实施不同的教育。而这个“材”就应该是孩子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以及现阶段所处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许多父母嘴上说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但实际生活中却把孩子的个人价值只是简单跟是否能上一个好大学、是否将来能赚更多的钱、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联系起来。

  “教育最根本的不是‘教人成材’,而是‘教人成人’。以培养人格健全为目的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日后应对步入社会面对种种挑战的能力。”吴凡说。

  这就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李若辰认为,三观正,人品好,个性成熟,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还能尊重体谅他人,是一个大写的人。薛二勇表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还要有家国情怀,能够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不是培养“鸡娃”那么简单,也不是由获得多少奖项而决定,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来共同思考和努力。 【编辑:张楷欣】 ,给娃报班是家百度seo点击器 长圈的流行病 把教育焦虑传导给了孩子

相关:

河北三十余名学生考入高职 入学后被要求改读中专  考入“3+2”高职 入学后被要求改读中专   河北三十余名学生升学遇“超招”   “我家孩子明明收到的是‘3+2’高职录取通知书,入学两个多月后,学校却要求他改上普通中专。”12月12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的刘鹏(化名)拿着一份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端详,不清楚哪儿出了问题。   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学生家长超过30人,他们的孩子都是今年8月进入位于保定市的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就读,又都在两个多月后被要求从“3+2”高职改..

为考研而分手?超8成大学生认为恋爱和考研可兼得  考研VS恋爱,顾此失彼还是两全其美——   考研和恋爱要被摆在天平两端吗   去年6月,林昊和女朋友分手了。在跨专业考研和恋爱的“对决”中,考研在他脑海中占了上风。“我已经分不出时间来陪她,也不能好好照顾她,这对她挺不公平的”。他知道自己做出的是一个自私的决定,但当他说出口的那一刻,女友至少在表面上“比较平静”,这让他稍微坦然了一些。   从6月到12月,两人再也没有联系过,甚至连偶遇都没有。林昊..

山东律师诈骗案一审宣判:判刑14年,退赔委托人1200万山东律师孟凡亮在担任一刑案辩护人过程中,被指控诈骗了委托人1200万元。12月13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法院一审确认这一指控成立,以诈骗罪判处孟凡亮有期徒刑14年,处罚金300万元,同时,责令其退赔1200万元赃款给委托人。12月1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孟凡亮的辩护人处获悉,孟凡亮不服一审判决,认为自己无罪,并提起上诉。律师办案:收600万办取保据临淄法院审理查明,2015年7月12日,被害人王永刚的父亲王庆军因..

带薪休假、错峰出行……多部门出台意见促进旅游消费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意见促进旅游消费   落实带薪休假 推动错峰出行   ■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   ■景区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夜间游览项目   ■增加景区停车位数量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陆娅楠)记者近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进一步缓解节假日集中出行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优化节假日旅游出行环..

北京第二场雪来了 大部分地区将现大于5毫米降雪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今冬第二场雪趁夜飘落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19时前后,本市南部地区开始出现飘雪,截至22时30分,房山、门头沟、大兴、通州、丰台、朝阳、平谷、延庆等地已出现降雪,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为微量,最大延庆二海陀0.3毫米。预计前半夜降雪量较小,主要降雪时段在后半夜到今天上午。   昨天16时10分,市气象台先后发布了暴雪蓝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因歧视犹太人,比利时狂欢节被非遗除名【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决定,将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移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该狂欢节今年的活动中出现歧视犹太人的元素。阿尔斯特狂欢节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名的文化习俗。据《纽约时报》14日报道,当地时间13日,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会议中做出了上述决定。决定说,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既包括联合国教科..

中国病毒学先驱之一、中科院院士田波逝世  田波院士逝世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田波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田波1931年12月25日生于山东桓台,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波是中国病毒学先驱之一。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20世纪50至70年代,他阐明..

骚乱升级致6人死亡,印度内政部长:可能调整修正案【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截至16日凌晨,因《公民身份修正案》引发的骚乱已经在印度造成6人死亡。据印度报业托拉斯(PTI)15日报道,面对不断蔓延的抗议,印度内政部长暗示,可能对法案进行修改。据印度“News18”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截至15日,抗议最严重的阿萨姆邦已有6人死亡,其中4人被警方开枪击毙,第五名死者因店面遭人纵火丧命,第六名遇难者在示威中被打死。法新社15日称,此前一天晚上,数千人在首都新德里集会示威,抗议者挥..

94岁马来总理马哈蒂尔:读报纸是我的养生之道【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14日在《新海峡时报》发布文章“这是我的养生之道”,称每天阅读报纸是他的养生之道之一,这让他保持思维清晰活跃。他也劝请民众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马哈蒂尔今年94岁,他在文章中写道:“每天读报能帮助保持思维活跃,加强组成字句的能力。”他表示,老人常对过去记得比近来的事更清楚,而这也可以通过阅读与交流得到改善。此外,他在文章中称,他确实患有心脏病,但认为心脏病不像过..

月薪1200美元,乌克兰部长抱怨工资太低无法养家糊口【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乌克兰部长们要求加薪以养家糊口。”俄罗斯塔斯社15日报道称,乌克兰政府部长德米特里·杜比列特1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许多乌克兰内阁部长及其副手抱怨工资太低,请求增加薪水以养家糊口。据报道,杜比列特称:“现在部长和副部长们纷纷谈论,要求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实际上,此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来自私营部门。他们认为,在私营部门中,他们可以获得比现在多10倍、20倍的收入。目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