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新“金主”:境外发债

2014-01-10 01:53:02 来源:网络

  [ “眼下,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切换至国外资金。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外资金仅是中国银行业整体融资需求的一小部分。” ]

  在境内资金成本持续上行,且人民币升值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境外发债从财务成本角度考虑对中国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

  境外发债需求显现

  一家政策性银行相关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到境外发债太便宜了,我们家1月份就会到境外发行。”

  日前,有外媒报道,中国银行业在当前境内资金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将会衍生出去境外发债的需求。

  从客观上来讲的确如此,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在未来五年内,中国银行业需要通过股票和债券销售来筹集2万亿元(约合3300亿美元)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经济增长缓慢的同时,不良债务水平不断攀升,股票市场疲软、资金成本上行,但限于国内正在经历去杠杆的过程,银行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难度加大了。

  “首先,经济处于去杠杆阶段,通过限制银行补充资本,能够限制银行大规模放贷。其次,监管层可能担忧银行系统存在的风险,由于近几年表外融资的发展和同业业务的扩张,中国银行业同样面临降杠杆的压力。”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这种背景下,寻求境外融资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或者是一个途径。

  《华尔街日报》援引高盛亚洲债券资本市场部主管左立东的话称:“中国的银行业正在请求国际投资银行协助它们获得离岸市场的准入。眼下,中国银行业将逐渐切换至国外资金。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国外资金仅是中国银行业整体融资需求的一小部分。”

  中国企业到境外发债需要获得发改委的长债指标,而且银行业还要经过银监会和央行的审批,因此还是需要看监管方的态度。

  不过,对于四大行和一些政策性银行,在境外发债并不存在太大政策上的障碍。

  2013年12月底,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年底前将开放大陆企业和机构赴台发行人民币债券,而传闻国开行、中行、农行和交行已向台湾当局申请了发债额度,每家10亿至20亿元。

  “死亡债券”前途难测

  为了配合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并将于2018年全面生效的《巴塞尔协议Ⅲ》,全球银行监管规定,中国大型银行需要拥有占资产9.5%的“一级资本”(又称“核心资本”、“权益资本”).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指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中国五大银行将不得不再筹资1180亿元,以偿还将在2014至2015年到期的债务。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面向银行业一级资本的债券叫做“新式”混合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可被转换成股票,持有者将成为参股人,万一资不抵债要清偿时,股东要后于债权人获得赔偿,如此一来,就可能会让投资者一无所获,因此被称为“死亡债券”。实际上,这种债券即便不转,其收益也是低于正常债券的。银行家指出,中国的投资者很可能不太喜欢此类债券。

  左立东指出:“在中国,老式债券通常会受到资产经理人、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银行的青睐,因为这类债券是低风险的投资。在新的监管规定下,我们认为,银行将会努力寻找境内来源之外的不同资本来源。”

  不过,这并不是说中国银行业自此之后就不再把境内债券市场放在首位。比如2013年7月,在社会各界的注目下,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公开招投标方式成功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死亡债券”,这是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来,全国首只发行的符合二级资本工具合格标准的银行资本债券,但之后虽然有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公布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计划,并获得了银监会批准,但目前尚未发行。

  “死亡债券”已经在欧洲市场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亚洲市场并不多见。摩根大通亚洲(日本以外)高等级债务主管马克·福利特表示,它们是“中国银行可利用的非常新型的资本工具”。

  然而,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于,一些外国机构基金经理人选择避开“死亡债券”。这种债券的很大一部分被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买入,后者看中的是其更高的收益率。

  中国工商银行的香港分行是第一家出售美元死亡债券的中国银行,其中有5亿美元的债券被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买入。

(责任编辑:DF126)

,中国银行业的新“金主”:境外中国民族乐器 发债

相关:

包子很火 狗不理欲“饮”美国咖啡  在庆丰包子火起来之后,也有一家老牌包子铺想火一把。  近日,老字号餐企天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狗不理”)宣布,将“走出去”并购美国一家知名连锁咖啡企业,收购事宜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事实上,在国内餐饮也不景气,餐饮企业融资难、中餐企业缺乏西餐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文化难融合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狗不理走出海外尚存很大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如果并购成功,这将成为我国餐饮企业海外并购第..

险企开门红有望超预期  “开门红,全年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开门红”更是一年的重中之重。分析机构认为,得益于2013年投资回报率回升等因素,2014年首周保险公司寿险业务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保险行业开门红行情有望超预期。从产品类型上看,保险版的“余额宝”—分红险配搭万能账户成为各大保险公司的主推产品。  开门红情况好于预期  保险行业开门红行情一般是在年内的第一季度,其中又以1月份为重,对寿险企业而言,这一时间段奠定了全..

最高法出台食药纠纷司法解释  为加大保护消费者权益力度,统一食品药品纠纷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最高人民法院9日下午对外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司法解释对如赠品不合格能否索赔,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承担何种责任,网购遭受损失网络交易平台如何担责,如何认定“霸王条款”等诸多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虚假食品药品广告代言人和推销者的法律责任,司法解释规定,消费者..

两券商14日招标短融券  方正证券 、中金公司 9日分别发布公告称,各定于1月14日招标发行一期短期融资券。  其中,方正证券本期短融券发行金额15亿元,经联合资信评定的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为AA+级,债项评级为A-1;中金公司本期短融券发行金额10亿元,经中诚信国际评定的发行人主体评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本期债项评级为A-1。两期短融券期限均为90天,固定利率,发行利率通过招标系统招标决定,招标日均为1月14日,起息日、缴款日、债权登..

煤炭板块冬日遇冷  面对全线尽墨的沪深主板市场,近期走势持续低迷的煤炭行业非但没能凭理论上的行业旺季实现逆市突围,反而在下跌通道中越陷越深。截至昨日收盘,中信煤炭行业指数再度下滑0.85个百分点,这也导致其从年初至今的跌幅拉大至9.36%,在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跌幅最大。  昨日,煤炭板块低开低走,全天震荡剧烈,早盘便出现一轮大幅跳水,其后遭到大额资金托举重拾升势,但随着午后大盘的由红翻绿,该板块又重新掉头向下。个股方面..

流动性压力继续存在 主板存在惯性下跌风险  在经历短期企稳反弹过后,权重股周四再度回落,继续弱势探底,新股发行重启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效应逐渐显现。当前市场资金面总体偏紧,经济基本面无亮点,改革预期边际效应递减,多重负面因素叠加下市场滋生一定负面情绪。尽管我们认为上证指数不存在较大的下跌空间,但短期如无明显提振因素,股指依然可能发生惯性下跌风险。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数受历史高位、主板市场持续探底等因素制约,短期也将出现震荡。  短期资金面维..

金融股拖累 现指冲高回落  昨日,沪深300指数并未延续8日的上涨态势,弱势再现,全日报收2222.22点,下跌19.69点,跌幅为0.88%。盘中石油股对指数形成支撑,但无奈金融板块拖累,地产板块微跌,现指最终冲高回落。  昨日早盘,受CPI好于预期等多因素的带动,沪深300指数低开后放量上攻,在11点之后最高触及2258.89点,但午后随着大盘的冲高回落,沪深300指数也毫无抵抗由红转绿。其中,相对于房地产板块,金融服务板块的回落更为明显。昨日沪深300指..

138亿元资金大举离场 估值洼地引关注  连日来的沪弱深强格局,终于在本周四出现些许转变:创业板在冲击新高之际突然掉头向下,市场恐高情绪瞬间蔓延;也就在此时,主板指数才体现出一定的抗跌性。据巨灵财经统计,昨日有138.32亿元资金大举离场,其中深市净流出的规模还超过沪市净流出的规模。不过,细心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主板市场的抗跌,并非体现在所有蓝筹板块上,更多体现为部分领域估值严重偏低的个股逐步吸引资金的关注。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创业板昨日冲..

创业板融资活跃 分化加剧  在险资可投资创业板股票的消息提振下,8日创业板交易热情陡增,创业板指数放量大涨3.90%,逼近历史高位。由此,当日创业板两融标的融资买入总额出现大幅提升,显示出融资客正在积极布局创业板。不过,创业板标的的融资分化也较为明显,增减不一。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资金专注于打新,并关注年报和高送转题材炒作,后市创业板与主板的分化,以及创业板中个股的分化将延续,创业板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但上涨力度或不如以往..

创业板新高一步之遥  连日来,创业板朝着历史新高发动猛烈的进攻;不过,就在创业板指数离历史新高仅不到1个点之隔时,恐高情绪蜂拥而出,创业板指数也就此出现高位跳水的走势。短期来看,创业板的新高戏大概率仍会反复,投资者可逢低介入优质成长股。  创业板指数昨日早盘继续冲高,最高曾上冲至1423.84点,离历史高点1423.97点仅0.13点之隔;其后该指数开始冲高回落,尾市跌幅进一步加剧,收盘创业板指数下跌24.78点,跌幅为1.76%,报收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