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迎来大变革

2014-10-22 01:48:36 来源:网络

  中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正面临大变革。

  每年千亿元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将从“碎片式”的管理纳入统一平台分配、运行。据媒体报道,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即将发布,并分三步实施:2014年就要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至2016年,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和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实现科技计划安排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2017年,经过三年的改革过渡期,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运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具体委托专业机构来管理。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06年的774亿元到2013年的2364.68亿元,中央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到全部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11.55%。而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空前的需求,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用创新来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在谈到中国的创新目标时透露了一系列发展指标——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15%的增速,从2012年的10万亿元左右提高到2015年的15.5万亿元,2017年达到20万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从目前的54.5%提高到2015年的57%,2017年达59%。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世界前三,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

  不过,中国所需要的创新远不只是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尤其重要的是,创新不是政府强势主导下的某些技术类的创新活动,更应该是广大市场主体参与的商业领域下的创新,是企业自发的创新,是来自市场和社会参与的创新。更何况,近年来,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问题上。

  就拿科研经费来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跻身世界前三,与此同时,R&D投入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再创新高。理论上,如此大的投入应该与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相匹配,然而,中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却在30名以外。根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公民2011年申请了560681件专利,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专利申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中,企业仅占比15%,而发达国家则达30%以上。中国大中型企业科技研发支出目前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大企业5%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在政府不惜重金投入科技与实际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不成比例的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显然存在严重问题。其中,科技腐败与科研经费分配体系就是典型的问题。就连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痛心科技腐败”,对有关违纪违法案件感到“愤怒、痛心、错愕”。

  不过,正如专家所言,科技界乱象的表层原因是“多龙治水”导致的立项重合,存在着多头配置、部分分割、分散重复和封闭的现象,进而导致科技人员一题多报、弄虚作假、违规使用经费,甚至腐败,但深层原因存在于管理体制上。此外,目前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科技资源分配方式,首要的问题和国企相似,都是信息不透明、缺乏社会监督。

  令人关注的是,此次新的《方案》将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其中,在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革在于转变政府科技项目管理职能,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专业机构管理项目,建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建立评估与监管和动态调整机制。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士介绍,此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重点工作首先是发挥好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制定普惠性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对于政府支持企业开展的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其次,为了更加有效使用科研经费,政府除要围绕激励企业创新来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管理政策,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比例的措施,也需要从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系、打击科技腐败等方面着手。最后,科研经费改革除了引入第三方监管,还少不了科学、透明的预算制度,以及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在缺乏竞争压力之下,其改革的难度比国企改革还要大得多。

(责任编辑:DF145)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体系迎来六西格玛 大变革

相关:

地区形象塑造 走进大数据时代  地区形象塑造是建立地区意识的需要,地区意识是存在于公众心中的地区特征,地区形象塑造更是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扩大地区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以大数据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更是赋予了地区形象塑造新的内涵。  记者日前参加“多彩贵州有多彩”系列网络文化传播活动时了解到,贵州正加紧利用大数据全方位、立体式地讲述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据悉,该活动将相继举办圆桌会议、网络名人贵州行、网络名人沙龙..

规范高校科研经费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对外透露,教育部已于近日组织召开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继2013年上半年完成首批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检查后,启动今年第二批专项检查面向30所直属高校。这意味着,由中央纪委牵头针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行为的专项检查,距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多次强调要求针对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完全覆盖的目标,又进了一大步。  近年来,原本肩负“..

购买公共服务须防“一家独大”  最近,有专家提出,随着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规模的扩大,有关部门应把防止“一家独大”、去垄断化置于突出位置。  这个建议是中肯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仍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过分单一密切相关。改进政府..

治理高尔夫球场疯长现状需疏堵结合  近日,一则有关《高尔夫:球杆上的腐败》的报道引来各方关注,也将舆论焦点重新锁定高尔夫球场——这一冲破重重禁令、球场数量和规模得以快速增长的“贵族运动”上来。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一旦提及高尔夫球运动,往往会与高端、贵族、高消费等字眼联系起来。而在当前新一届政府整治贪腐的施政背景下,重新审视屡被关注却又难见治理效果的高尔夫球场疯狂增长的现状,无疑更合时宜。   根据相关报道称,自2004年国务院..

强化节能减排 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转变“以资源换增长,以环境换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摒弃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要求。现实中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强化减排,是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打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的二元思维方式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货币宽松仍有空间  下调14天正回购利率、通过SLF(常备融资便利)向银行发放数千亿元的资金,央行连续两个月的放松货币政策的手法,真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央行坚定了自己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稳定增长意图明显。   2014年10月14日,央行开展200亿元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由3.5%下降至3.4%,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下调。下调正回购利率信号意义明显,它可以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可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企难题,..

APEC背景下的中美关系再成热点  下月初,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将是一个磋商的重点。在美国高调重回亚洲的局势下,亚太的未来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调和。  10月13日,兴奋的投资者在伦敦围观了中银、汇丰和渣打三家银行的人民币债券发行演示。这项离岸人民币主权债券发行交易吸引了约58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需求,远远超出30亿元的预定发行量,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外发行人发行人民币债券交易。..

上调消费税或推迟 安倍经济学陷困境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对于未来是否提高消费税表达了谨慎的态度。  “如果提高消费税使经济脱轨或者减速,国家的税收收入就不会增加,使这个举措变得毫无意义。”安倍说。《金融时报》认为,安倍是在暗示他可能推迟上调日本的消费税。   今年4月,日本政府将消费税从5%提升至8%,此后,4月到6月日本经济折合成年率萎缩了7.1%。分析人士预计,安倍将在12月参照日本第三季度经济的复苏势头,就明..

江苏大气污染防治 再念“紧箍咒”  未完成PM2.5年度考核的市将被约谈  本报南京讯 (记者李征琴 □陈莹石)南京青奥会举办期间严格的空气保障措施将成为今后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常态”。近日,江苏省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将“绿色青奥”空气保障措施转化为长效机制,各省辖市政府作为改善当地空气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未完成PM2.5年均浓度下降2%考核目标的,必要时由省政府领导约谈市政府主要负责人。   江苏作为用煤大省,今后,除热电联产外,禁..

从“砍树”到“看树”  一场百年一遇的旱情让辽宁吃尽了苦头;一道“自然林全面禁伐”指令让192家国有林场瞬间“断粮”。辽宁国有林场已面临不改革就没饭吃的绝境,如何调转船头另辟蹊径,辽宁林业人只能“拼”了。  深山老林变成摇钱树   “不让伐树了,496名林场职工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林场收入怎么保证?县内8家国有林场如何转型?是‘单兵作战’还是统一规划……”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走马上任的本溪市桓仁县林业局局长汪立功。  为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