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国标望明年出台 欲解汽车三包执行难题

2014-10-09 02:47:23 来源:网络

  在《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实施一周年之时,规范汽车售后服务的另一项相关政策也正在加紧制定之中。

  日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宗龄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售后服务标准体系正在研究制定中,这一标准有望在2015年正式出台。”

  9月底,为了规范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贯彻包括“汽车三包”在内的相关规定,交通部、商务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 《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旨在规范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维修板块,汽车售后服务标准则将规范的重点放在服务程序方面。”一位经销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针对汽车售后服务各个板块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出台,不仅将对汽车三包的执行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将进一步规范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各项经营行为。”

  仅7%车主了解三包政策

  为了解“汽车三包”的贯彻和落实情况,由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组织开展的“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专项宣传贯彻活动9月底在北京收官。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介绍说,“这项活动历时近两个月,在包括上海、成都、广州、沈阳、合肥、北京在内的6个城市进行了6场宣讲活动,同时还开展了用户调查和入店评测。”

  其中,入店评测工作共涉及全国25个省、42个城市的133家4S店,消费者调查来自于12219个用户样本。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主任陈玉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汽车三包执行一年多来,总体情况良好,信息备案公开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咨询队伍充实,使重大疑难问题得以解决。”

  但是,陈玉忠也表示,“通过此次检查,目前汽车三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已经暴露。”

  他告诉记者,在被调查的车主中,仅有7%的消费者了解厂家和国家的“汽车三包”政策,这就导致消费者很难利用“汽车三包”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部分4S店存在强制保养的行为,将三包责任与售后服务强制绑定。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品牌经销商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不少4S店不仅存在不在店内维修就不给消费者汽车三包服务的行为,而且由于汽车的大多数问题均可以通过维修来解决,因此即使在车辆满足换车和退车条件时,经销商也会提出各种理由不予退换车。” 而这也意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

  售后服务国标将出台

  正是由于目前我国汽车流通领域存在服务不规范的行为,制约了“汽车三包”效力发挥最大化,也制约了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

  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已超过4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7660亿元,但是,售后服务在汽车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仍相对较低。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告诉记者,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而在国内,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仅占12%,约为国外这一比例的三分之一。

  在这一现状下,很多汽车服务商难以提供高标准的售后服务。对此,王宗龄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合作制定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标准,规范汽车售后服务领域。这一标准将于今年底之前完成初稿,有望明年正式对外公布。”

  一位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完成了首次沟通,但是这项工作目前还未立项,未来立项并完成制定之后,将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名义对外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刁建申则进一步表示,“该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各个(汽车)品牌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更高的标准。”

  据了解,汽车售后服务标准的制定,并不是我国首次着手规范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推动“汽车三包”政策落实。今年9月,旨在规范售后服务修行板块的《意见》就已经公布。

  《意见》指出,为了贯彻包括“汽车三包”在内的相关规定,汽车生产及其授权销售、维修企业(包括进口汽车经营企业)应告知消费者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汽车产品,不得限制、干预消费者自主选择维修企业和维修服务,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

  同时,早在2005年,交通部就发布了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维修标准,维修单位的资格条件、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应该说,《规定》和《意见》都是对售后服务领域维修板块作出的规定和要求,因此,针对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标准,很可能主要是为了规范服务程序。”一位汽车品牌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解释称,从顾客进店,到服务完成,需要执行哪些工作和走哪些流程,将逐一进行规范。

  上述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将推动汽车三包更好地执行,而且这也是规范日渐扩大的售后服务市场的需要。”

(责任编辑:DF143)

,售后服务浦东二手房 国标望明年出台 欲解汽车三包执行难题

相关:

进口车库存创两年新高 机构预警市场调整危机  日前,国机汽车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经济环境未现向好迹象,8月进口车需求增速继续放缓。”  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8月我国进口车销量为8.8万辆,同比增速回落到6.7%。但汽车进口量依然维持在高位,8月我国海关进口汽车12.35万辆,同比增长接近两成,其中SUV仍是进口量增长的重要支柱,在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超过六成,而且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   由..

9月地产信托降16.6% 中小房企“缺粮”明显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作为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之一的信托,对行业的支持亦不如从前。  据《北京商报》报道,用益信托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地产信托的发行呈持续降温之势,48款地产信托共募集资金136亿元,规模环比下滑16.6%,也是今年以来的新低。   赛普咨询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李春亮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进入房地产下半场之后,众多中小房企已明显感觉“缺粮”,银..

大众2%利润率“令人失望” 急推MQB平台扩大化  在2014年的巴黎车展上,最具人气车型之一是奥迪展台全球首发的TTSportback概念车。该车定位紧凑级四门轿跑,竞品车型锁定为热销的奔驰CLA级。值得注意的是,该款车型与奥迪A3相同,都来自大众汽车集团内大众品牌主导研发的MQB平台(ModularQuerbaukasten,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  大众汽车2013年的销量达到970万辆,但正受到研发费用高企与利润率偏低的困扰。来自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汽车研究中心的研究数字表明,今年上半..

上市车企9月销量报喜 SUV表现抢眼  今日,包括长安汽车、江铃汽车、海马汽车、一汽轿车、长城汽车等多家上市车企发布了9月份产销数据。具体来看,长安汽车9月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2.47万辆和22.67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3.07%,环比更是增长27.07%;江铃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24万辆、2.37万辆,销量同比增长8.22%,环比增长46.3%;海马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1.44万辆、1.33万辆,销量同比下降8.32%,环比增长5.6%;一汽轿车9月的产销量分别为2.7万辆、2.5万辆,销量同..

凯迪拉克独立运营倒计时 D级车战略浮出水面  凯迪拉克成为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操刀”的另一个品牌。  日前,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钱惠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凯迪拉克正在推进品牌建设,这项工作完成后该品牌的定位将更加清晰和明确。”   这只是凯迪拉克复兴计划的冰山一角。钱惠康证实:“未来凯迪拉克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独立运营。”同时,凯迪拉克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新品研发计划。  在业内人..

中国车主日趋年轻化 林肯二次入华面临品牌重塑  沃尔沃、英菲尼迪、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纷纷实现销量跃进之后,林肯汽车也坐不住了。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林肯官方了解到,今年10月23日,林肯将正式启动在华销售。目前林肯已经加快了网络布局速度,并希望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其他豪华品牌展开竞争。   9月26日,林肯公布了旗下两款车型的预售价格,其中中小型豪华SUV车型MKC价格区间为35万~45万元,中型豪华轿车MKZ价格区间为32万~40万元。  “这..

地方政府成摩天大楼推手 超长回报期考验开发商  现在的中国正在兴起一场 “摩天大楼热”。  一方面,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地块资源日益稀缺,大量房企寄望“旧城改造”腾出土地;另一方面,伴随着产业转型,一线城市的商业租金已连续5年上涨。   在此背景下,中国各大城市再次兴起一场向天空突破的竞赛。9月17日,天津117大厦第84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到416.91米,成为中国北方最高楼。此前稍早,南京、武汉、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天际线也被陆续刷新,如广州东塔的53..

莫开伟 郑喻心: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被架空不容忽视  近年,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遭遇了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税费负担重等多重问题。中央政府高瞻远瞩,为振兴实体经济出台了信贷、税费、消减行政审批项目等各种优惠政策;可以说,中央政府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获得了中小企业广泛称赞,更赢得社会一致认同。但是,这些政策措施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认真落实,方能发挥出优惠政策威力,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然而,现实情..

财税改革开头炮:两年内全面清理“第二国库”  预算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昨天 (10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着力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涉及预算编制、执行、公开和监督等各个方面,新华社将之誉为新一轮财税改革“开头炮”。   《决定》看点颇多,其中一些措施可谓力度空前。包括推进预决算公开,公开“三公”经费中除涉密信息外的所有内容;建立考核..

张茉楠:解决地方债务须增强金融分量  近来,围绕地方政府债务解决可谓动作频频,继8月全国人大通过新《预算法》以及《财税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后,由地方债务风险倒闭的“地方债务管理新规”也随之出台。然而,从目前看来,地方债务不仅是财政问题,强化央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增强金融因素在解决债务问题上的分量可能更为关键。  整体上看,我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远低于美国 、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相对可控,现阶段财政的可持续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