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巨头的中国梦:倾听“本土化”需求

2013-12-03 01:53:36 来源:网络

  1900年,首部奥的斯电梯在中国安装并落户上海,从此便与这个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代步产品生产商和服务商,奥的斯于29年前以合资的形式在天津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司。

  奥的斯眼中的中国市场是什么模样?其中国区总裁汤伟明(Tom Vining)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感叹“中国市场太大了”。

  这名1988年就进入奥的斯的老员工去年1月刚被任命为中国区总裁。在此之前,他曾负责奥的斯北美和南美区、中国香港与台湾区业务,并担任过韩国奥的斯总裁。

  但中国市场显然和其他任何市场有着明显的差异。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和城市数量,市场巨大而复杂。汤伟明的认识是,中国市场不仅规模非常大,并且增长速度、建筑物设计、客户要求也都有独特之处,“产品方面会有很多和其他国家市场不同的个性化特点”。

  对于在中国市场有多年经验的奥的斯来说,解决上述问题的原则和做法是:在奥的斯全球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基础上无限贴近当地市场,听懂消费需求,并据此打造本土化的供应链和人才体系。

  电梯巨人的中国工厂

  中国电梯市场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期”,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的数据,这十年间电梯行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

  2012年,中国电梯制造总产量达到了59.2万台,而2011年这一数字为45万台。同时,电梯保有量在2012年年底达245万台。据统计,中国电梯制造量占全球电梯市场的比例高达65%。

  而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新梯增长空间日益饱和,电梯行业的整体增速开始趋于平缓。2012年的电梯制造总量同比增长15.8%,首次低过20%的“红线”,而2013年的增长率也将停留在18%左右。

  新的需求来自于哪里?奥的斯剑指正在兴起的广大三四线城市。

  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浪潮带来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扩大,电梯行业也受惠于此。汤伟明介绍,与当初的一二线城市相似,如今的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奥的斯有一半以上的新梯业务已经来自三到六线城市了”。

  将工厂放在最接近需求的地方,奥的斯可以从源头上就开始贴近当地市场。在重庆工厂,一台电梯从研发、设计的环节就开始贴合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具体情况。待生产完成之后,采用当地的物流商又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出厂后的运送时间。

  2012年9月,奥的斯旗下的西子奥的斯宣布其占地超过46000平方米、投资逾1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工厂正式开业,这是奥的斯在中国的第七家工厂。

  彼时,西子奥的斯的年销售量超过4万台电梯,其杭州工厂早已满负荷运营。而新建造的重庆工厂初始产量约为8000台,明年预计可以增长到13000台,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满足产能扩充需要、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作用。

  这七家工厂保证了奥的斯在中国市场的“自给自足”,甚至部分还能用于出口。

  在汤伟明看来,将工厂放在中国的做法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奥的斯的全球战略就是要把工厂建在最有需求的地方”。

  对此,汤伟明颇为自豪,“重庆工厂开张一年多了,成绩令人满意,这不但包括更近距离地服务到了当地客户,还因为我们在当地的供应链已经搭建得非常顺畅,与本地员工的配合也十分顺利”。

  从供应商到员工的“本地化”培养

  在发展过程中,奥的斯逐步确立了与中国本地供应商“携手共进、共生共荣”的发展目标。汤伟明将它们称作“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供应链上单独而冰冷的一环。

  奥的斯主动跨出了培养合作伙伴的一步。在重庆,奥的斯将人员派驻到供应商的工厂内,将奥的斯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理念逐渐导入,使之能在产能扩大的过程中不因“走得太快”而放弃了这两项必要的标准。

  在奥的斯的大力扶持下,本地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标准逐步攀升,仅在重庆工厂就有近40个本地供应商,并且还将继续扩大。

  “我们一直在和中国供应商共同构筑本地供应链,这对于奥的斯加快生产进度、缩短物流沟通时间、推动本地化进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对于为何花费大力带动供应商发展,汤伟明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不仅对供应商如此,奥的斯在人员本土化方面也可谓颇费心思。

  在奥的斯全球的61000名员工中,超过53000人工作在除总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单是中国区域的员工总数就超过12000名。

  借助庞大的本土员工体系,奥的斯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400多个据点,其中包括分公司和单独的服务站点,辐射全国200多个城市和地区,甚至可以深入到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最大程度地拉近与客户和业主之间的距离,沟通便捷更进一步。

  奥的斯在中国的子品牌也不断开展本土员工培训的项目。奥的斯中国创办了业内首家扶梯大学,为生产一线工人、维修技师及安装调试技师提供核心技术教育。近期奥的斯旗下各子品牌还纷纷与高校合作,在院系中开设电梯培训班,从员工的初始学习阶段就开始介入,并一以贯之地延续到其正式加入公司。

  汤伟明强调,奥的斯希望人才能够实现本土化,进而真正贴近当地客户的需求并获得市场的认同。为此,奥的斯不断培养本土人才,通过“员工奖学金计划”鼓励员工申请国家认可的任何高校的本科或本科以上在职学位教育,由公司支付学费为员工进行“充电”。该公司还每年选派30余名精英员工参加“奥的斯大学”,依托全球网络和资源,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和公司共同成长。

  “中国定制”技术

  奥的斯最为人熟知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GeN2系列电梯和ReGenTMdrive能源再生科技。

  汤伟明表示,奥的斯希望针对不同的项目,将复合式钢带的技术应用到不同的产品上,因为“GeN2和ReGen是奥的斯在开发中国市场上最有吸引力、最能够超越其他电梯公司的两项产品,也是我们在绿色技术方面不断追求、持续投资的例证”。

  进入中国市场后,奥的斯先后将这两项技术引入其在中国的工程,并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不断研发与之相匹配的新技术。

  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相关数据表明,2010、2011、2012年三年,全国分别要建设580万、680万和近700万套保障房。

  保障房建设的提速无疑提振了整个电梯市场,主要外资品牌和大量本土电梯品牌纷纷开始瞄准保障房电梯业务,迅速加码。

  奥的斯走得更进一步。2012年,奥的斯将特有的高端GeN2产品平台以及世界领先的绿色节能、安全电梯技术带入中国保障房建设领域,推出了针对保障房住宅“定制”的环保节能安全电梯——GeN2 CORE。与普通住宅不同,保障房采用的电梯要求主要是性价比高、经济节能,适度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配置。GeN2 CORE可谓极好地满足了上述几项条件。

  GeN2 CORE电梯应用的复合钢带技术可令主机体积比普通电梯缩小70%,而寿命却是传统钢丝绳的2到3倍,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不必要的建筑空间,大幅降低建造和更新的成本,更能减少高达75%的能耗。而这些要素正是保障房所急需的。汤伟明表示,从去年推出后,保障房项目采购的GeN2 CORE电梯业绩斐然,“奥的斯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能够实现所有卖给保障房的电梯都100%用复合式钢带技术,我们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据了解,奥的斯旗下其他品牌也均有针对保障房的相关产品,并且还在根据具体地区和房型情况进行持续研发。

  从技术研发到工业设计,从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正如汤伟明所说,奥的斯一直在践行对中国市场的责任,追求“最大限度地贴近中国市场,提供最适合这里的消费者的产品”。

  1900年,首部奥的斯电梯在中国安装并落户上海,从此便与这个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9月,奥的斯旗下的西子奥的斯宣布其占地超过46000平方米、投资逾1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工厂正式开业,这是奥的斯在中国的第七家工厂。

  目前国内需要维保的电梯总量约为250万台,并且还以每年15%~20%的速度在递增。

  截至2012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已达到245万台,而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300万台。

  借助庞大的本土员工体系,奥的斯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400多个据点,其中包括分公司和单独的服务站点,辐射全国200多个城市和地区。

  在奥的斯全球的61000名员工中,超过53000人工作在除总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单是中国区域的员工总数就超过12000名。

(责任编辑:DF126)

,主宰辅助 电梯巨头的中国梦:倾听“本土化”需求

相关:

高盛2014年顶级交易推荐:做多中国股票  北京时间12月3日凌晨消息,高盛集团周一发表了名为《顶级交易推荐》的系列报告的最新一期,在其中提出了对2014年的第四个交易策略推荐“做多中国证券,做空铜”。  高盛集团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在此介绍对2014年的第四条顶级交易推荐:通过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做多中国股票,同时通过2014年12月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合约做空铜。”  报告称,对两组头寸合并的初期回报率目标是+c.25%,止损位是–c.13%;这一交易策略凸..

优先股加速风格转换 金融类ETF一枝独秀  《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于上周末正式发布,加上IPO即将开闸和新股改革方案出炉,A股市场在12月的第1个交易日呈现冰火两重天之势。创业板指数暴跌8.26%,而估值处于低位并有望受益于优先股发行的金融类蓝筹股逆势飘红,中信29个一级行业指数中仅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行业指数分别上涨1.66%和4.13%,金融类ETF一枝独秀,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ETF(159933)上涨1.95%。  分析人士指出,优先股试点的推出如同给..

偏股基金站岗创业板蒸发50亿 冠军产品净值暴跌  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对创业板的重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昨日受IPO重启以及禁止借壳等多重消息打压,创业板大面积跌停,跌8.26%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仅昨日一天,主动偏股型基金在重仓的创业板个股上,损失金额高达49.65亿元。而其中,对单只股票重点配置(持仓占净值超8%)的基金,更因重仓股股价的大幅下跌使净值坐了滑梯。  偏股型基金蒸发49.65亿元  创业板昨日遭遇股灾,逾200只个股封跌停。截止收盘,创业板..

现金分红比例最低应达20% 近400家公司不达标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底限划定,对盈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分配利润比例最高要求达到80%,最低20%。上周末,证监会发布现金分红新政,根据上市公司自身情况制定了差异化的现金分红要求。从目前A股上市公司分红情况来看,发展阶段属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分红比例最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中的优质蓝筹方面。然而,也存在上市以来鲜有现金分红的铁公鸡,据统计,截至2012年报数据,分红比例不达标的上市公司就将近400家。  最高..

IPO酿成小盘股“血案” 网友惊爆日亏27%经历  受IPO重启在即的消息影响,A股市场周一上演了许久未曾出现过的小盘股大面积跌停的“股灾”。昨日收盘后,有网友晒出当日血淋淋的战绩:跌停板附近卖出中青宝,最高涨7%附近买入潜能恒信,全天累计亏损近27%。对于市场出现如此过激的反应,有分析师认为下跌或许才刚开始,但也有观点认为,市场曲解了证监会的好意,后市有机会出现“纠偏”。  小盘股全面崩盘 “暴力哥”尾盘“推油”粉饰太平  周一A股放量低开,早盘在券..

创业板遭5.30式暴力踩踏 主力资金夺命逃亡10股  证监会宣布重启IPO,令创业板的暴涨神话嘎然而止。昨日,创业板指重挫8.26%,逾200只个股封跌停。其中,华谊兄弟、掌趣科技、潜能恒信等10只创业板个股遭到主力资金的暴力踩踏,“5.30”式的走势及资金的疯狂出逃令创业板后市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华谊兄弟(300027)  主力出逃26148万元  在创业板猛烈杀跌的过程中,资金不计成本地逃离创业板龙头股华谊兄弟。12月2日,华谊兄弟尾盘跌停,包括机构、大户在内的主力..

大商所:顺贸易流设计“两板”交割地  大商所农业品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关于“两板”交割仓库及升贴水的设置,大商所充分考虑了可供交割量、物流节点、流通辐射能力及价格代表性等因素,以保证交割顺畅进行。  据该负责人介绍,纤维板以广东地区交割仓库作为基准交割仓库,天津 、浙江和江苏等地交割仓库为非基准交割地,设置升水5元/张;胶合板以浙江和江苏地区交割仓库为基准交割仓库,天津地区交割仓库贴水10元/张,河北 、山东和广东等地贴水20元/张。  ..

对冲基金加快入驻中国步伐  在开开门资本联合中证期货 、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举办的“2013全球量化投资高峰论坛”上,机构投资者普遍表示看好量化投资前景,海外对冲基金进驻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于虹口区建立“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作为吸引国内外对冲基金的新基地。据悉,目前对冲基金园区正在引进期货、银行、信托 、基金公司、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等,并与交易所合作,提供入驻企业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力..

海外对冲基金“围猎”中国市场  随着高净值人群不断增多,海外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高盛集团、瑞士银行集团和GLG合伙公司等全球性银行以及资产管理人正在重返亚洲设立对冲基金,高桥资本和松河资本也正在重启或者扩大亚洲对冲基金业务。对冲基金专家认为,中国市场在为全球对冲基金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包括监管、市场、技术以及经营在内的多方面挑战。  对冲基金“围猎”土豪  “中国富翁人数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这昭..

创业板基金后市仍有较大下跌空间  12月2日,受IPO重启等消息影响,创业板指暴跌8.26%,创历史最大跌幅。场内交易型基金近七成下跌,富国创业板B、创业板 ETF等以中小盘股票为标的的基金均遭遇大跌。基金业内人士认为,该类基金后市仍有较大下跌空间。  昨日杠杆股基几乎全线下挫,平均跌幅逾3%。其中,富国创业板B跌停,信诚中证500B下跌8.54%,中欧盛世 B、申万菱信中小板 B、泰达进取跌幅均超过7%,跌幅居前。业内人士指出,富国创业板B由于受到1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