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陷阱”:细数美容院的多重消费诱饵

2014-08-30 05:34:42 来源:网络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白领李盼盼怎么也没有想到,月入仅过五千的自己竟然会在半年之内砸下三万元在美容院。

  “美容院的营销都是让你觉得不花这钱太对不起自己了。”李盼盼感慨道,起初并没有任何消费想法的她,被一次免费体验所诱惑,然而馅饼变陷阱,先后投入上万资金后,她发现这是一场停不下来的消费。

  与李盼盼一样,有相同经历的爱美之士不在少数,她们纷纷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踏入了“美丽陷阱”中。美容院不仅没有让她们变得如憧憬中的那样美丽,反而徒增许多烦恼,花了不少冤枉钱。

  中国的美容院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年间,被视为是“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场所,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美容院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景象。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专业美容企业116941个,相关从业人员544900人,2011年营业额1562亿元,2012年达1658亿元,同比增长6.20%。

  然而,伴随美容院数量走高的不仅是营业额,假冒伪劣产品、消费陷阱等一系列词汇也充斥着美容服务市场。近年来,各地工商局接到的相关美容院的投诉渐渐增多,消费者频频中招。

  免费、赠送、折扣多重诱饵

  半年前的一次逛街经历至今都让李盼盼心有余悸。

  今年三月的一个周末,李盼盼来到天津市滨江道友谊商厦内逛街。这时,一位女士递给她一张卡,热情地向她推介:“我们美容院在搞活动,拿这张卡就可以进去免费体验哦。”

  李盼盼思索着不用花钱,便在半信半疑中进了美容院。随后,美容师为李盼盼涂上一种体验产品,美容师一边为她做脸一边颇为担忧地说道:“你的毛孔太粗大了,局部皮肤不干净。”正当李盼盼还以为美容师是在善意提醒时,美容师立马切入主题:“我们有一款产品,专门针对年轻女孩子,现在做活动,可以免费赠送一套产品试一试。”

  听到免费,李盼盼又心动了。试用产品后,李的噩梦开始了。“谁知道她给我试用的产品是把毛孔打开的,这个步骤把脸弄得非常红,根本就没法见人。然后说需要买一个把毛孔闭起来的产品,配合美容院的仪器,才能把发红的毛孔镇定住。也就是免费为你打开毛孔,逼你花钱闭合。”李气愤地回忆。

  同时李被告知,亟需购买的产品是一支小瓶的精华,售价一千,还要配合几万块一套的仪器,在该美容院才能使用半年。自此,李盼盼走上了办卡之路,面部保养项目以及配套产品一下子花掉了她一万二千元。

  以为天上掉下来馅饼,原来是个陷阱。免费礼品只是个“开胃菜”,正餐是美容体验,而高额要价才是真正的“辣招”。除了免费、赠送和折扣多重诱饵外,威逼诅咒等软硬兼施也是美容院的惯用招数。

  对于李盼盼的遭遇和感受,江西高校大三学生小杨也深有同感。小杨心有戚戚地说,美容院给她试用了产品后,最后却要求其交钱完成接下来的“疗程”,并恐吓她“否则脸就会烂掉”。无奈之下,小杨交了3000元,带回了一堆自己也不清楚来路的护肤品。

  除了以免费吸引眼球,很多美容院推出的折扣套餐也非常诱人。今年8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上海市南京西路818广场的一家女子美容院,该美容院店长介绍,该品牌在上海有上十家连锁店,主要为中低端消费,并极力推荐体验。

  价目表上显示,脸部美容项目为3980元24次。记者以价格太高,并没有带足够钱财为由拒绝。该店长立即改口表示,目前正在搞活动,活动特惠价为2000元18次,名额有限。如果同时办理背部按摩和脸部美容,将可以再打八折。如果现在办卡,可以送一个免费脸部套餐。

  如果美容院打折的价格还未吸引顾客,那么自己提出一个低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丁女士曾经在一家香港知名的减肥中心里,将一个减肥项目从接近3万元港币砍成了3000元。

  丁女士自从这第一次在美容院消费后,才明白原来美容院可以砍价这样狠,成本可以这么低:“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可以讲这么多,可能3万元到最后2万多就成交了。剩下的全是美容院的净利润!”

  差价如此之高,只为引诱消费者加入。“这只是挖的第一个坑,只有进入美容院,才有机会引诱你消费。”多位“资深沦陷消费者”颇有经验地介绍。

  根据她们的经历,一旦进了美容院就要做好花钱的准备。多位消费者告知:“美容师会不停地向你推荐美容项目、美容产品,总之目的就是忽悠客户多花钱,这样他们可以拿高回扣。”

  停不下来的推销消费

  以为办一张年卡、消费一次就可以“逃出”美容院了?李盼盼直言,这太天真了。用她的话说,美容院连续推销根本停不下来,消费者刷卡也停不下来。

  李盼盼在做脸部美容的时候,她的美容师总是会“好心”提醒她:“白领老是坐在办公室,脊椎不太好,你要常来做做背。你是我的老客人,我这是为你好,我可以为你争取一个优惠特价的名额。”说着便推销起按摩背部项目。耳根软的李盼盼这一次刷掉了2000元。

  等背部项目快要做完的时候,她的美容师又告诉她,美容院又新进了一批国外的脱毛设备,现在只要2000元就可以永久脱毛。李盼盼表示最近资金紧张,美容师提出可以分期,甚至提出她可以先垫付。讨价还价之后,李为脱毛项目又付掉了1000元。

  刚做起了脱毛项目后不久,脸部美容项目就快结束了,美容师说这只是第一个疗程,要想皮肤彻底好起来,还要做第二个疗程才会有效果。自此,李盼盼也明白了,以后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以及更多的疗程。

  于是,在美容院不断的推销攻势之下,李盼盼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因不同的项目而掏钱包。

  除了力销不同的美容项目之外,美容院还会推销产品。

  记者采访的多位消费者均有过被推销产品的经历。路小姐被伊美娜(特力时尚汇店)免费体验引上钩办了一张年卡后,每次进行脸部护理都要面对美容师不厌其烦地推销各种产品。

  美容师“好心”地告诉路小姐,只有这些产品才能治好她脸上的青春痘,配合脸部项目做效果更佳。经不过软磨硬泡,路小姐先后投入了一万五千元。

  推销项目和推销产品是美容院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位专业美容机构的店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醒,美容院分为正规美容院和产品美容院,其中产品美容院一般指那些服务不规范、以销售美容产品为主的美容院,消费者是不适合去这样的美容院做皮肤护理的。

  该店长告诉记者:“美容师的绩效主要是靠办卡和推销产品,不论是什么级别的美容院都是一样的。”

  上海一位美容顾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一位美容师做一个100元的项目赚8元,也就是提成8个点。但一位顾客同时做脸部护理、脱毛或者背部按摩等两三个项目,提成自然翻番。至于每个项目的价格,美容师有一定有自主权,所以还出现了讲价的情况。”

  在绩效的刺激下,美容师们不遗余力地和客人们拉近关系、打好交道,以美容院新推名额有限的优惠项目和折扣价格引诱消费。

  五花八门的加价借口

  在消费的过程中,随时变动的价格也是要提防的陷阱。

  李盼盼就在和美容师谈定脱毛项目价格后,遭遇美容院变脸。原先说好的分五次永久脱毛为1000元,在做了两次之后,美容师却说:“公司升级了设备,这次花了几十万从德国进口了脱毛仪器,效果比之前好,价格也高了,把我们这成本也推高了,你是不是要再加点钱?”

  突然变动的价格让李盼盼无法接受,这一次她拒绝了加钱要求。

  在众多美容院的官网和大众点评等信息中,美容院的简介和广告均特别提到包括先进设备在内的砝码。例如类似“采用国际先进的美容美体仪器设备及优质科学安全的美容养生产品,并有一批拥有精湛技术手法的美容顾问,结合国际专业SPA手法提供服务”等推介语在各大美容机构随处可见。

  除了以高端仪器为由加大砝码外,美容院所用产品如精油如换用更高价位,也需要加价。此外,不同级别的美容师服务费用也不尽相同。

  上述美容院店长告之:“美容院工作人员多分为美容技师、美容顾问、副店长,最高是店长。如需要由美容技师换成副店长服务,也是要加价的。”

  打问号的效果

  各种推销、手法后,当你砸下重金期待如美容师吹嘘的美容效果时,很可能得到的结果却并不那么“美”。

  路小姐前后共花进去一万五千元做面部护理,结果做了七次脸后痘痘越来越严重。“我过去吵了一次,改氧疗了四次,效果甚微,现在满脸痘痘和暗粒毛孔堵塞。后来才发现这家店在大众点评网上恶评不断。”她要求退钱后不满地说。

  据最新报道,今年8月仓山工商局受理了一起要求美容院退款的投诉。杨女士在芬芳丽影美容馆办理了一款祛斑美容套餐,一个疗程2.5万元,可以做8次祛斑。彼时,美容馆称其可以在任何时间来消费,并且承诺经过5次就能祛斑,另外3次是后续美白护理,

  然而杨女士在做完5次后,雀斑依然没有去掉。十分失望的她不想再继续治疗,于是要求美容馆履行承诺退款。不曾想,该美容馆却以“祛斑效果因人而异”为由推卸责任,坚持不退款。后经调解才退完杨女士2.5万元。

  路小姐和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在服务投诉中,美容美发服务投诉量居前五位。2013年上半年美容类服务投诉量达4398件,到了2014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至6015件,上升36.8%。

  据悉,当前美容院多为民营,有资料显示,中国超过90%的美容院均为民间资本投资,且该行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民营企业受规模限制,往往意图通过压缩成本或者加价来保障利润,这些都导致了美容院中存在诸多消费陷阱的现状。

  南京整形医院周医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知道的一些大型美容院还都是很正规的,他们也有在积极转型。但是美容院的门槛低,参差不齐,很多小型美容院还是主要以经济利益为追求而不顾顾客的权益。”

(责任编辑:DF143)

,“美远方的山楂树剧情介绍 丽的陷阱”:细数美容院的多重消费诱饵

相关:

美容院产品溯源:“三无”精油防不胜防  美容机构销售和使用的美容产品,大多数都为小生产商生产的化妆品,质量没有保证之外,还经常出现假冒国外品牌的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多个化妆品批发市场发现,标榜“100%纯植物精油”、“100%正品进口”的精油产品价格高低不一,10ml保加利亚玫瑰单方精油批发价最高961元,最低仅需5元。而当这些精油产品换上精致包装之后流入美容院,身价可翻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其实批发市场的精油都是经过一..

老藤葡萄酒的“枯木逢春”   在葡萄酒界,没有什么能比老藤美酒更引发众人争议的了。我曾听一些公关领域的朋友煞有介事称10年的霞多丽葡萄藤为“老藤”;而一些酿酒师会认为这些葡萄藤连酿酒都还不够格。我也曾见识身边一众骨灰级美酒爱好者对于百年老藤好酒的顶礼膜拜,酒香味更为复杂细腻,陈年能力更强。不是常规的清新,而是有一种馥郁的矿物质味道,丰富而又深刻;而在另一撮酒评人眼里,这些枯朽老木早已丧失了酿好酒的潜力,那些残败的果实,充..

哥本哈根时装周颓市逆袭   本季哥本哈根时装周被一种激动人心的情绪所笼罩,这是五年来丹麦时装产业第一次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标志着丹麦时装的海外出口量在持续上升。据估计2013年,出口时装占到了丹麦时装总产量的60%,约合247.6亿人民币。其中,向德国和英国的出口增长最大,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5%和7%。这一增长抵消了丹麦时装在国内市场销售量的下降。丹麦时尚与纺织协会预测2014年丹麦的时装出口总额将上升2%。“2014年上半年的数字表现是..

海通证券瞿秋平:2020年国内资管总规模将近90万亿  8月22日,在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海通证券总裁瞿秋平作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及券商资管定位”的主题演讲。他说,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很大,按照存款增长的速率来推算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到2020年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总规模预计将接近人民币90万亿。  在瞿秋平看来,养老金制度的日益完善;金融脱媒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监管环境的改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等六大因素决定了..

整形医院:“搅局者”的美容经  连喜艳参加聚会时,朋友介绍她的职业是整形美容医生,在场的其他友人就会问:“你是开美容院的吗?”类似这种情景已发生了很多次,她观察到,可能在大众眼里,美容院和医疗美容院是一样性质的机构。  其实早在2002年2月,为规范美容市场,卫生部公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将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大类。一般的美容院只能向顾客提供皮肤护理等生活美容服务项目,而医疗美容则需要通过手术、药物及物理等手段..

设计“内在感”的文化时装   当原创文化品牌“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将其全新零售空间开进上海环贸广场(iapm)并把2014秋冬新装大秀带到衡山坊时,这个中国现存时间最长也最具口碑的本土品牌终于让消费者最具象的感知了一次以“融·和”为题,从设计、创意、文化、美学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元素时装的全新思考。  在环贸广场的新旗舰店内,品牌“MIXMIND”的理念得到了实体诠释:除了展示时装外,书籍、家居、咖啡、植物、艺术展览以及来自意大..

同构里的青年艺术家“对话”   对于当代青年艺术家来说,这可能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之所以这么老套的定义,在于整体的艺术生态是不太健康的,它拥有狂欢而虚浮的外表,抖擞着金钱万能的本质;而另一方面,在这个喧闹的环境中,给予年轻人的机会又是无限的,它带动着当代艺术从地下转向聚光灯下的蜕变。   正如日前,总共来自中国内地和祖国台湾的27位青年艺术家,在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展开了一场同台“竞技”。说竞技,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在..

艺术圈需要职业化   最近艺术圈争论得很热烈的一个话题,就是某艺术品电商企业被指责为不良企业,拖欠艺术家销售画款,参展作品多年不归还,当艺术家要个说法时企业方面应对和处理都让人极为失望,最终激起艺术家们的群体愤怒,联名将此企业告上了法庭。一时间众说纷纭,从“黑心商人”无诚信开始,引发了对艺术电商这个产业形式的质疑,艺术电商的“原罪”,艺术电商的“紧箍咒”,艺术电商的“大跃进”等各种观点争论不休。   这个被质..

周斌:创新永不言败  “财富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和居民收入迅速增长背景下巨大需求的显现。面对巨大的市场,相关财富管理机构如何做好国民财富管理,不仅是确保民众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事关收入分配调整、国民财富增长和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恒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周斌如是定位自己所处的行业和所奋斗的事业,在这位金融行业老兵看来,“这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  而财富管理这个蓝海市场又恰逢互..

投诉无门的美容院:免责挡箭牌后的欺诈虚假与违约  2013年底,高端美容纤体连锁机构玛花纤体在大陆的业务突然易主“倒闭”,让大量给了预付款的消费者一下子成了“无主客户”,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美容相关的消费纠纷也日渐增多。美容院通常会以免费体验、低价团购作诱饵招揽顾客,一旦进店就会强迫消费者购买产品或办理消费卡,否则不让顾客出门或收取高额的体验费用。   而且,当消费者花费巨资试图通过美容院达到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