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00:07 点击:998220

  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庆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李庆奎同志身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长期担任中央管理企业主要领导职务,政治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淡漠,长期对家属失管失教,特权思想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多占公车且长期公车私用,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违规提拔调整干部;以权谋私,本人及家属收受他人财物。   李庆奎同志的行为已违反党的纪律并构成职务违法,应予严肃处理。同时,鉴于李庆奎同志能够如实交代违纪违法问题且部分问题组织之前不掌握,主动全额上交违纪违法所得,认错悔错态度较好,可予从轻、减轻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李庆奎同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部部门副职确定其退休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东京日和

  不打孩子憋到心梗?专家:家长要学会共情   日前,一条《现代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孩子打太少了!》的调侃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家长们纷纷转发,并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技术性”打孩子:既不会造成伤害,又能长记性。然而调侃归调侃,专家严肃地表示,打孩子是要不得的。哪怕是偶尔打打非要害部位的行为,也要尽可能避免。在絮絮叨叨讲道理和动手的同时,还有一条中间的路,那就是与孩子“共情”,在孩子犯错后,共同讨论减少不良后果,避免错误再度发生的办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无奈家长:   说不通只能动手了   这篇爆款文章,以调侃的语句列举了打孩子的几大好处:提高教育效率,孩子的肌肉会快速反应,脑细胞也会积极运作,不但会考虑类似于“往哪儿跑?让妈妈打哪儿比较不疼?”这样的现实问题,也会顺带思考“我做什么了,挨一顿胖揍?下次是不是就别干这种蠢事了”这种较高层次的问题;增强身体和精神的抗压能力,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心比较大,皮比较厚,长大后在社会上遭受挫折时,也不觉得是多大的苦,知道感恩;成材的概率也比较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他们有草一样谦卑和顽强的生存力。被孩子们折磨得高血压、心脏东京日和

山西无煤县全民义务植树420余万株 借生态资源激发文旅产业  中新网太原10月23日电 (刘小红)作为山西少有的无煤县,长治市黎城县多年来重视对生态价值的坚守,截至目前全县民众已完成义务植树420余万株。记者23日从黎城县新闻办获悉,当地正在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地处太行山腹地的山西黎城,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是八百里太行山上处于中段的一个山区小县,位于中太行核心区。黎城有山有水、有田园、有人家,太行山上最壮丽的丹霞地貌集中在黎城。 黎城有山有水、有田园、有人家,太行山上最壮丽的丹霞地貌集中在黎城。黎城县新闻办供图   作为山西少有的无煤县、华北地区的富水区,在以往10多年间,这个仅有16余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产业孱弱,却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黎城县荣获全国太行山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多年来,黎城官方重视国土绿化和植树造林,在全县形成“着力开展国土绿化,人人参与植树造林”的氛围。据悉,黎城县各乡镇、部门齐心协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县城乡村、山上山下、房前院后、河渠道旁进行植树造绿;黎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绿色生态厂矿、校园、社区等创建活动,为黎城大地增林添绿。 东京日和

  新华社沈阳10月23日电 题:红叶“上妆”舆图   新华社记者   秋冬交际,又到赏枫好时节。“漫山红叶染尽层林,遍地流丹随风洒落”的美景总是让人流连不知归处。由于红叶适合生长的纬度跨度大,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作为受气候影响很大的景观,把握好不同地区的赏枫时机尤为重要。   每年10月中上旬,地处东北的辽宁省就早早进入“红叶季”。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枫叶之都”的本溪是“好枫者”们不能错过的“打卡”地。这里的枫树有多达13个品种,枫叶的角数、形态和颜色各不相同。除常见的五角枫外,本溪枫叶少的有三角枫,最多的能达到十三角,颜色则又有杏红、猩红、玫红、橙红等,其中海拔高度差最大的枫林谷景区更是有着“枫叶王国”的美誉。秋霜之后,这里枫叶由绿转黄,由黄渐橙,由橙变红,由红而紫,五彩斑斓,与湛蓝的天空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如果在傍晚登至红枫顶,纵目一望,夕阳在山,枫叶在绚丽的晚霞下,更显万种“枫情”。   位于首都西南的北宫国家森林公园彩叶节也将如约而至,4000余亩的彩叶渐次变色。寒露来临,火炬树争先吐红,分外艳丽。霜降时节,黄栌、元宝枫万山红遍,红色飘染。门头沟妙峰山景区海拔达1291米,气东京日和

  中新社福州10月23日电 (林春茵 徐国栋)曾因作为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原型而被后人知晓的“密使一号”吴石中将,是中共早年在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情报人员,他与他的“领路人”何遂将军都是福州人。   22日,吴石与何遂两位将军并肩而立的铜像落户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英雄广场。在悠扬而沉雄的闽都地方乐曲声中,吴石、何遂后人早上特意从闽江舀上来的水,敬洒在两位将军铜像前,并敬上二人生前常饮的福州青红酒。   何遂、吴石铜像高约2.5米,由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孙伟创作完成。何遂穿长衫持竹竿迎台湾海峡之风而立,与身着西服的吴石遥相对望。竹节挺拔,既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的古典意境,也象征两位将军气节操行高洁。   记者看到,吴石铜像基座上镌刻有他所著的绝命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何遂铜像则刻着“收拾乾坤归腕底,吾辈固应如是”,这是吴石五十大寿时,何遂送给他的百字文中的一句。   吴石孙女吴红在铜像前回顾家族流传的祖父事迹。吴石字虞薰,1894年生于福州,辛亥革命那年仅I7岁,毅然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抗战时期,吴石长期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东京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