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胜古迹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06:04 点击:998136

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   工作人员在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衡南基地测产现场称重(10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摄   新华社长沙10月22日电(记者 周勉)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开测产。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   本次测产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实施。测产田块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云集镇清竹村,以福建农业科学院谢华安院士领衔的专家测产组还观摩了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和长沙市两处试验田的另外两个组合。   21日下午4点,专家测产组对云集镇示范的新组合G3-1S/亲19进行机械化收割测产,并于22日12点左右公布了测产结果。第1丘实收面积468.48平方米,实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实收面积711.52平方米,实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亩产1046.3公斤。   结合另外两处未测产的试验田观摩结果,专家测产组还认为,这次三个组合均表现出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世界名胜古迹

  先前有一些研究怀疑患牙周炎可能提升高血压风险,但证据不足。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证实,牙周炎患者确实更可能患高血压,且牙周炎越严重,患高血压风险越高。   伦敦大学学院伊斯特曼牙科学院研究人员分析26个国家和地区81项相关研究提供的线索后,得出上述结论。他们发现,牙周炎患者平均动脉压比没有患牙周炎者高得多,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比后者高4.5毫米汞柱和2毫米汞柱。   研究报告由英国《心血管研究》双月刊刊载。报告主要作者伊娃·穆尼奥斯·阿吉莱拉说:“这些差别不容忽略。血压增加5毫米汞柱关联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上升25%。”   研究人员发现,牙周炎越严重,患高血压风险越高。中度牙周炎关联高血压风险增加22%,重度牙周炎关联高血压风险增加49%。据推测,导致牙周炎的细菌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血管功能,提升高血压风险。他们建议医生将患高血压的风险告知牙周炎患者,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多运动、注意饮食健康等,以预防高血压。(王鑫方)世界名胜古迹

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终于生下宝宝的你以为能歇口气了,但身边总有这样的提醒:你需要马上做盆底康复,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大屁股、身材臃肿、尿失禁、夫妻生活不和谐…… 究竟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不是一个“坑”?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妇科中心副主任孙智晶教授从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多年,来听听她对此的见解。 1 半数成年女性有盆底疾病 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得明确盆腔和盆底肌的概念。盆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盆腔涉及的脏器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属于泌尿外科范畴;中盆腔是指子宫和阴道,是妇产科负责的领域;后盆腔有肛门和直肠,属于结直肠外科和消化内科。此外,盆腔相关疾病还会涉及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掌管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世界名胜古迹

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人类母乳中的一种化合物能够对抗有害细菌造成的感染,又不会对有益细菌造成影响,为母乳有益婴儿健康增添了新证据。 美国全国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和艾奥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人类母乳中的月桂酸单甘油酯含量是牛乳中月桂酸单甘油酯含量的约200倍。月桂酸单甘油酯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在确定人类母乳中含有高水平月桂酸单甘油酯的同时,还发现人类母乳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致病细菌的生长。此外,母乳喂养的婴儿体内有较高水平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细菌。(张晓茹)世界名胜古迹

不少人会把手指上的某些外观变化,当成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的信号灯。比如,指甲的月牙大小、斑点、竖纹、凹陷,以及甲根部位长倒刺等现象。说到倒刺,那感觉真是让人眉头一皱,事儿不大,但不处理的话剐到哪儿就是针扎般的疼。手欠点儿的人一狠心拔掉它,搞不好能“撕”出一道口子,流血不说,还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甚至引发甲沟炎等问题。 对于倒刺的出现,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爱长倒刺是缺乏维生素”,而且指出是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C。这种说法科学吗? 倒刺的出现是因皮肤油脂少 在医学上,倒刺的学名叫“逆剥”,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甲根部的皮肤,从指尖向指根的方向裂开、剥离,形成翘起的三角形肉刺。 倒刺是怎么产生的? 人的皮肤最外层表面有一层角质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皮”。虽然是一层死的细胞,却是构成皮肤天然防御力的第一道屏障。我们都知道皮肤上有皮脂腺,它会分泌油脂,覆盖在角质层表面,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只有含有足量水分的角质层,才能跟下方的皮肤细胞紧密贴合。 然而生活中有些情况,如使用肥皂、洗涤剂、碱性物质及擦拭等,都会去除皮脂,使得角质层原有水分过度蒸发,缺世界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