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6:24 点击:997632

  地铁微信小程序可失物招领   本报讯(记者 孙宏阳)打开手机软件,点击地铁列车部件,就能360度展示所处位置及功能。昨天,京港地铁推出微信小程序,具有查询地铁换乘线路、失物招领等功能。   据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介绍,今年是京港地铁首线4号线开通10周年。10年间,所辖4号线及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共计17次缩短发车间隔,累计运送乘客达49.7亿人次。今年初,为了进一步缓解早晚高峰拥堵,4号线及大兴线对部分座椅进行了拆除,改为多功能区。下一步,还将研究车厢拥挤度提示等功能,为乘客提供路线选择建议。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京港地铁昨日上线微信小程序,同步升级官网及微信,用户可以进行全路网线路查询及京港地铁所辖车站站内设备、设施查询;京港地铁失物管理系统也接入小程序、官网及微信,乘客可以自主查询失物。上海楼市网

云南一村民被打死20年 警方:已列入重点积案侦办  中新网10月22日电 10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20年前云南昭通巧家县一村民被打致死,立案与否没说法。对此,云南省昭通市公安局22日在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此事昭通市公安局已于9月底根据群众举报将该案列入重点积案,明确由分管副局长负责指挥侦办,已商请检察机关及昭通市纪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组介入开展工作。   通报称,经查,2000年2月3日,巧家县炉房乡村民刘某高、刘某开因债务纠纷与伍某章发生抓打,伍某章被刘某高、刘某开打伤。2月5日,伍某章之子伍某付邀约伍某华、伍某明、朱某云等人在家中聚集商议向刘家讨要说法,并将上门询问情况的刘某明及随后赶到的刘某开、刘某元打伤后逃跑。2月9日3时许,刘某明于家中死亡。同日,巧家县公安局接报后派出警力开展现场勘验、检验鉴定和调查走访工作后立为刑事案件侦查,并对在逃的伍某付等8名犯罪嫌疑人布控抓捕。至2008年9月,先后抓获伍某付、伍某明、朱某明、朱某云4名嫌疑人。由于朱某富、谢某荣2名嫌疑人在逃期间分别因打工受伤、生病死亡,另2名嫌疑人伍某华、朱某国仍在逃,故案情难以全部查清,已抓获的嫌疑人在采取刑事拘留后又因证据不足依法变更为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措施。   目前,案侦工作仍在上海楼市网

京港地铁4号线拟增早晚高峰临客数、缩短发车间隔  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杜燕)21日,北京市交通委与京港地铁在4号线马家堡车辆段举办乘客开放日活动。据介绍,京港地铁所辖线路将覆盖5G信号。同时,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将通过升级信号系统,进一步增加早晚高峰临客数量、缩短发车间隔,方便乘客出行。 2019年10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与京港地铁在4号线马家堡车辆段举办乘客开放日活动。 贾天勇 摄   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14号线将覆盖5G信号   今年是京港地铁首线(4号线)开通10周年。在开放日活动上,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介绍,2009年9月28日,京港地铁4号线正式开通。10年间,京港地铁作为国内首个实践PPP模式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所辖4号线及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共计17次缩短发车间隔,累计运送乘客达49.7亿人次,列车安全运营总里程达7.3亿车公里。   他表示,目前地铁4号线工作日早高峰由南向北方向最小发车间隔保持低于2分钟,已临近极限,将研究升级信号系统,利用新技术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乘客乘车舒适度。同时,也正在研究拥挤度查询系统,方便乘客查询各个车站的各车厢拥挤度情况。   他称,在所辖16号线实现5G信号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将陆续启动所辖线路4号线及大兴线、14号线上海楼市网

  “我出500万,收购你的微信小程序”   扬子晚报讯(记者 丁波 通讯员 陈旭)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微信小程序的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给品牌和用户带来了新的商业生态,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利快捷。而就在这些小小的“微信小程序”身上,骗子居然也发现了“商机”……   出价500万,但要交各种费用   “有人愿意出500万收购你的微信小程序。”2019年5月份的一天,家住无锡惠山区的张女士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无锡某网络科技公司业务员李某,专门负责做微信小程序买卖中介。李某说,最近有个北京某贸易公司看上了张女士在微信注册的小程序“无锡生活服务平台”,想花500万购买,如果可以第二天就打预付款。   原来在今年5月,张女士在微信上注册了一个名为“无锡生活服务平台”的小程序,里面主要发一些旅游或二手房等内容的信息。当听到该小程序有这么高的价值,张女士非常心动。随后,北京某贸易公司的梅总联系了张女士,张女士并未多想就答应了对方500万的开价,觉得自己马上要发财了。第二天,梅总打来电话,称在打款时由于金额过大转账失败了,需要张女士通过中介去互联网中心做备案,并愿意承担一半的手续费用。虽然心痛手续费,但上海楼市网

  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   重拳出击,严打违法网红食品   本报记者 李万祥   近年来,网红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重,部分网红食品存在价格虚高、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等情况,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直播、网红代言、短视频带货……互联网销售形式不断出新,很多不知名的商家和商品,借由口口相传、人人转发获得迅速传播,突然蹿红。   与此同时,网红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商家揣着赚一笔是一笔的心思,价格虚高,却不重视商品质量;部分网红食品,特别是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事件也时有发生。   食药安全无小事。记者日前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部署安排,将在全国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对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要及时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以处罚倒逼上海楼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