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q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3 19:14 点击:995139

  新华社拉萨10月17日电 题:西藏赞堂:千年古村脱贫路   新华社记者 洛卓嘉措   利落的板寸,一张方脸,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次仁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这位赞堂社区的党支部第一书记1999年刚上任时,赞堂的人均现金收入仅为700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近20倍。   赞堂社区位于山南市泽当镇乃东区西南角。1968年出生的次仁回忆,儿时的赞堂“到处是泥,人们住的都是人畜混居的土房子”。务农是当地居民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20年后,当次仁成为赞堂村两委班子成员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抓住机遇,开展多种经营,其中采挖矿石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要项目,赞堂迈开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20世纪90年代,赞堂社区利用集体经济收入购买了18辆拖拉机跑运输,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走上致富道路,赞堂社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2002年,在党支部的带动下,赞堂从集体收入中拿出6万元解决了5名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12年,赞堂社区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最后的20户约100余名居民告别了土房子,搬入了独家独院的藏式新居。   困难户扎桑在2012年搬入了新房。她一边在客厅桌上摆上新鲜的水果,一20q

乱扔垃圾、孩子随地小便……操场开放需倍加珍惜   左图和中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操场内,草坪上停了多辆电动车,运动器械上也被晾上了被子。右图为密云区第三小学的塑胶跑道上,有人随意丢弃用过的纸巾。   从9月15日起,密云16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至今已“满月”。在这一个月里,每晚都有大量市民前去“打卡”锻炼,跑步、踢毽、足球、跳绳……各种运动蓬勃开展,社会反响甚好。不过,最近有市民向本报反映,让人担心的乱丢垃圾、孩子随地小便等不文明现象偶尔还是会出现,极个别人的不自律破坏了学校与周边居民之间的整体和谐,也给学校增加了额外的管理成本。“操场能向公众免费开放不容易,作为使用的人,咱们更需要珍惜,提高文明素养。”采访中,不少前来锻炼的人呼吁。   目击 现场偶现不文明行为   9月15日起,密云城区内16所中小学校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等室内外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只要是节假日、课余时间、寒暑假,除了个别体育馆,市民无需预约,就可以前去锻炼身体。因同时开放的数量之多,全市少有,所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关注。   更让网友们纷纷点赞的是,所有开放操场的硬件条件极佳,不仅全部都有塑胶跑道,而且,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设施20q

  新华社合肥10月17日电 题:78岁老党员姚崇全:“为国造泵”让人生“充分燃烧”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   高新技术往往被认为是年轻人的天地,但在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一处生产车间里,却有一位白发苍苍、年近八旬的老人,常年在一线与员工一起工作,为研制现代工业的重要设备电泵而痴迷。   他就是坚守“中国人只要想做,没有做不成”信念,自主研发数十载,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造“炉水泵”扬名世界的老党员姚崇全。   6年失败一百多次,“中国泵”打破垄断成功赶超   炉水泵被称为火力发电厂中的“第四大主机”,起着生产提效、循环节能的重要作用,但对运行条件要求异常苛刻,研发制造难度大。长期以来,世界上只有英国、德国的两家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我国两家大型国企曾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外技术但“消化不良”,导致进口产品仍垄断国内市场。   一是价格高,一台炉水泵售价一千多万元;二是质量不稳定,经常“掉链子”;三是维修周期长,一般得6个月;四是售后服务不到位。火电厂一旦停工,供电区域就得拉闸限电,国外企业的工程师却往往来得慢、不加班,检修一次最高开价300万元。   当时国内一百多家火电厂深受“卡脖子”之苦。有些厂就问姚20q

  独家调查丨女大学生李某草溺亡 事发当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9月9日,在云南昆明,一名不到19岁的女大学生坠入昆明盘龙江;10月12日,因为她母亲发出的网帖,女生身亡真相受到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当地公安机关两次发布情况通报,从属地公安分局到市公安局,提级成立专案组、检察机关介入,并表示“坚持实事求是、一查到底的原则,一定公正执法、查清真相”。   那么,一个月前的那天夜晚,当事人李某草究竟经历了什么?央视《法治在线》派出两路记者前往调查。20q

青海医疗扶贫见闻:认“专家亲戚”,派农牧区医疗队  中新网西宁10月17日电 题:青海医疗扶贫见闻:认“专家亲戚”,派农牧区医疗队   中新网记者 张添福   贫困户与医疗专家“认亲戚”、组团式在牧区驻点支医、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治疗目录外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青海正通过医疗帮扶,提高基层民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 图为老年人接受医护人员照料。 唐孟涛 摄   贫困户与医疗专家“认亲戚”   “前些年,我父亲突发脑梗,从山里到县里,再从县里送到省城医院,折腾了好几个小时,那时,病情已经被耽搁的很严重。”居住在山区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李家乡民族村的村委会主任李学良,17日向中新网记者如是讲述。   说起“看病难”,李学良说,因居住偏远,加之医疗条件薄弱,上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过去在该村并不鲜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定点帮扶李学良所在的民族村,村里各项工作不仅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且已顺利脱贫,更重要的是,曾经的贫困户们,“一对一”认了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专家亲戚”。   17日,李学良带着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户,再次到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做免费体检,院里的“专家亲戚”早早等候在院门口,大家一见面2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