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ho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59 点击:983332

秋分遇上“秋老虎”  北京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0℃  秋分遇上“秋老虎”  今日白天晴间多云,最高气温30℃。上班时有轻雾,早晨出行注意交通安全。白天紫外线强,气温较高,外出注意防晒勤补水;昼夜温差较大,请适当调整着装。新的一周即将开始,今起三天天气以晴为主,比较适宜出行,最高气温较前期有所上升,在29℃~30℃,而早晚体感略凉,温差较大,最低气温在16℃~17℃,仍需注意调整着装,谨防感冒。今日是秋分,日夜时间均等,之后夜愈长日愈短。新京报记者 邓琦 typecho

95后养老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院 教老人用微信、抖音  养老院里的“95后”   他们教老人使用微信、抖音等现代社交工具;人员流动性强等仍是养老行业面临的问题 8月28日,北京一养老院内,社工邢雪在和老人聊天。   打开抖音,搜索“折纸教程”,轻快的音乐响起。小磊对照视频,开始学习第100种折纸方式。   对于男生学折纸这件事,小磊并不介意,这是他在养老院做社工的工作内容之一。教折纸这活儿也是有“门道”的——太简单老人会觉得无趣;太难又会不想学。   汤晓晔就职的养老驿站,正在培训老人使用手机。她发现老人最喜欢的功能是视频电话。透过屏幕,就能见到孩子。   近年,一批“95后”养老专业毕业生陆续走出校门,就职养老服务机构。这是一群比“爷爷奶奶”的孙辈还年轻的看护者。微信、抖音等现代社交工具,直呼其名的新型交流方式等,成为他们和老人结缘的纽带。   黄奶奶房间里的《南泥湾》   “饿了。”90岁的黄奶奶吐出两个字,海淀区西钓鱼台的一家养老院里爆发出欢呼。为这一刻,一群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和着上世纪的音乐,足足跳了两个月的舞。   黄奶奶是去年9月插着胃管和尿管被送来的。由于长期卧床、翻身不及时,黄奶奶手肘、脊椎、尾骨、足跟等骨头突出的地方长出了大大小typecho

美联储如约二次降息 特朗普为何还不满意  美联储如约二次降息 特朗普为何还不满意  财经观察   缺乏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不仅可能无用,甚至可能引发新问题。把所有压力都推到央行身上,是一种十分危险而不智的行为。   自9月13日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在一片争议声中将存款利率从-0.4%削减到-0.5%以后,市场都在等待美联储的行动。而今,靴子终于落地,当地时间9月18日,美联储启动了年内第二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1.75%-2.00%。   美联储降息更多是象征性回应   众所周知,降息是美联储为应对经济放缓而采取的行动。但综合考虑此次降息幅度不大、美联储相关声明对贸易战的担忧,以及降息并非全票通过等几项因素,不难推断出,此次降息并不是完全针对美国国内的经济下行风险,而更多指向其他外部风险,如贸易战、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等经济体的增长减速。   实际上,迄今为止,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到底有多大?相关数据传达出的诸般信号并不清晰。   一方面,美国就业市场强劲,消费者支出旺盛,美联储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今年增长2.2%,比6月份的预测值更加乐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也表明,在2019年第二季度整个OECD地区经济增长率普遍下滑typecho

八九十集年轻人真没时间看 近七成观众追剧用倍  近七成观众追剧用倍速,因为作品太“慢”了   国产剧和综艺是倍速播放“最爱”,年轻观众为节约时间、融入社交会选择快速观剧;剧集上限或将成为硬性政策要求   一对俊男靓女正情意绵绵地互吐心声,你侬我侬地纠缠不清……对不起,屏幕这边的观众已经耐不住性子,直接选了“倍速2.0”,镜头切换加快,演员像木偶,台词说得像机器人,但是并没有影响观众理解剧情。   即使是像《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精致的剧集,也没有阻挡部分观众按下倍速的手指,更不用说其他拖泥带水,动辄六七十集的剧了。   现如今,大多数视频平台不仅配备了“倍速播放”的功能,还提供从慢速0.5到正常速度、2倍速,甚至还有“只看TA”的多样化播放选择。   拿着平板电脑开着倍速播放,一晚上刷完十集二十集,第二天声称“看完”、交流剧情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的标配。   新京报调查发现,在214位18到40岁年龄段的受访观众群里,平时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接近七成(67.38%);国产剧和综艺是使用倍速播放最频繁的视频内容类别;视频节目内容注水和私人时间减少是他们采用倍速播放的两大主要原因;对倍速播放,他们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功能让用户的选择更多元更自由。   国产剧和综艺typecho

文 | 《巴伦》撰稿人戴夫 · 莫里斯( Dave Morris) 编辑 | 彭韧罗伯特•席勒的职业生涯是建立在他对别人所讲故事的洞察之上的,而现在他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2000年至2002年市场调整的经历,是一件改变我人生的事情”,席勒说,“我依稀感觉调整就要来了,最终市场确认了这一点,这给了我信心。”席勒,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人们口中的“末日博士”(Dr Doom)(此前这个绰号被用在更加悲观的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身上),虽然说话轻声细语,但是他的预测曾经两次震撼全球金融市场: 第一次是他声称网络泡沫即将破裂(dot-com bust) ,2000年至2004年间纳斯达克(Nasdaq)应声下跌了78%的时候; 第二次则是他预测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将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席勒成功预测的这两次危机都让全球各地的资产负债表被抹去了数十亿美元。 你可能期待他会更加神气活现一点,但是当席勒坐在威斯敏斯特的一个酒店大堂里,遥望着陷入英国脱欧争吵的议会时,他没有一丝那种像推销员和股评人一样在财经新闻里吵吵嚷嚷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劲头,更不用说就在几百码之外的政客们,他们兜售着如何让这个国家摆脱困境方案的作派。这位73岁typ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