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站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1:13 点击:977410

北京天转凉最低温不足20℃ 明夜起再迎全市性降雨  中国天气网讯 今(11日)明天北京云量较多,延续清凉天气,最高气温25℃,最低气温18-19℃,早晚体感偏凉,公众请注意添衣。未来三天,仍有降雨影响京城,今夜西部北部山区有小雨,12日夜间到13日白天还将有一次全市性降雨天气,请注意关注临近预报。 今晨,北京现美丽朝霞。(图/王晓)   昨天,北京阴雨送清凉,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仅为21.2℃。今早天气较凉,6时30分气温仅18.8℃。   今明天北京云量较多,延续清凉天气。北京市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多云间阴,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25℃;夜间多云间阴,西部北部山区有小雨,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8℃。空气清新,适宜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早晚体感偏凉,出行请注意适当添衣,谨防着凉感冒。   未来三天,仍有降雨天气影响京城,今夜西部北部有小雨,12日夜间到13日白天还将有一次全市性降雨天气,请注意关注临近预报。   中秋小长假期间天空云量较多,白天最高气温25-29℃,比较适宜户外活动、走亲访友。北京南站

  原阳马戏团老虎出逃死亡背后:宿州“马戏之乡”的寒冬与探路   河南原阳马戏团那只逃脱的老虎死了。溯源,老虎来自隔壁的安徽宿州某驯兽团。   宿州的埇桥区被称为 “马戏之乡”,300多家马戏团、2万名从业人员、4亿元产值,“撑起了全国马戏市场大半壁江山。”   历史的传承让这个特殊娱乐项目与身俱来多了几丝厚重,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它的身份特征。辉煌时,埇桥区的一家马戏团以门票5分钱一张,一年内创下40万元的营业收入,埇桥马戏频频登上荧屏银幕。分散流动,使得埇桥马戏人遍及各地。   盛况之下往往伴随危机,一场寒冬悄然而至。近年来,随着马戏市场监管趋严、娱乐形式多元化冲击、动物保护组织的呼吁禁演、马戏团自身流动分散缺乏创新、马戏专业人才流失等因素叠加,使得“马戏之乡”的从业者不得不在成本增高、收入下滑的现实情景下,不得不思考前路。   首当其冲是老虎等猛兽的饲养问题。为降低成本,当地多家马戏团对猛兽开展“计划期内繁殖”,发情期自然隔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焦虑背后伴随对出路的渴求,如何处理好与动保组织呼吁禁演之间的平衡、娱乐形式多元化带来的冲击,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突破自身缺陷、实现创新发展北京南站

  出逃20年仍被追诉   本报讯 记者赵红旗 通讯员王飞 王斐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20年前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赵某提起公诉,法院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赵某当庭忏悔服判,不上诉。目前,此判决已生效。   1998年11月,赵某将与其同居女友的3岁儿子以3000元卖给他人。案发后,赵某畏罪潜逃,三门峡警方对其网上追逃。1999年1月,警方将被拐卖的男孩解救。   20年来,赵某为了逃避罪责,潜逃至广州并隐姓埋名,以打零工为生,直至2019年3月被广州警方抓获。湖滨区检察院受理此案后,赵某的辩护人提出,此案已过追诉期,建议检察机关不予起诉。   办案检察官认真审阅卷宗材料,细心甄别20年前的证据信息,认为赵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对此,办案检察官解释说,根据刑法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赵某拐卖儿童出逃20年,应依法受到法律制裁。北京南站

河北临城县教师夫妇:太行山里的“孩子王”  河北临城县教师高永起、葛英芬夫妇——  太行山里的“孩子王”(老师,您好)  葛英芬和高永起在上课。  资料图片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对于周一清晨的升旗仪式,高永起格外上心:“在山里,一面国旗往往代表一所学校。有了这所小学,十里八乡的孩子就不用远途跋涉去上学。”  这所学校,就是河北省临城县岗西学区赵家崇小学,高永起、葛英芬夫妇是小学仅有的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守望者,35年来,他们一拨又一拨地把一个个农家娃送出山村,走向远方。高永起的学生中有400多人考进大学,30多人考上研究生,淳朴的山村里,灿烂着知识的曙光。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赵家崇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沙多地贫,是有名的贫困村。1984年,高永起退伍返乡,主动来村小学当老师。几年后,他又动员了高中毕业的妻子葛英芬来学校代课,夫妻二人成了山里的“孩子王”。不仅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夫妇俩还一块儿参加函授学习,先后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刚开始,我们俩人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足80元。”高永起回忆道,虽然条件艰苦,但看到乡亲们世代受穷,一些适龄儿童不上学,留在家里干农活,他又坚定了当老师的信念。葛英芬说,每天早晨6点,老北京南站

刘忠林再上法庭:青春换来的钱不能轻易被骗走了   刘忠林拿着打印的银行流水单据。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景烁/摄   刘忠林又一次走进了法庭。   作为已知“被关押时间最长的蒙冤者”,他曾发誓这辈子不会再打官司,不会再到这种地方。从22岁到49岁,他一直陷在“别人”的案件里:1990年,吉林省的一个村庄挖出一具女尸,他成了被告,被一步步推向了审判席和牢房,直到2018年法院改判他无罪。   但这一次,著名冤案的当事人成了一起离婚诉讼的原告。9月3日这天,他走进吉林辽源市的另一家法院,向新婚不久的妻子提起离婚,并要求对方归还近百万元的财产。   他试图用各种方式证明财产的去处:购房花了45万元,一辆颜色很张扬的红色奔驰牌汽车花了39万元,这些不动产都登记在妻子名下;有15万元现金是他存入她名下的;根据他的主张,女方还有大概价值3万元的首饰,是他出钱买的。   法庭上很多人都清楚这个51岁中年男子的财产来源:入狱9217天,国家赔偿金460万元。   为了证明自己,他打印了个人账户自收到国家赔偿金之后的全部流水单。握着那几张纸,他有点慌——460万元发放8个月后,数字已经缩水了一半。   这段持续了7个多月的婚姻始于2019年1月30日,妻子比他小22岁。他们经亲戚介绍北京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