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8:28 点击:969722

  原标题:欧洲央行:24家银行将从伦敦迁至欧元区   新华社法兰克福8月28日电(记者沈忠浩 左为)欧洲央行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亚·恩里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应对英国“脱欧”,将有24家银行从伦敦搬迁至欧元区,预计资产转移总规模达1.3万亿欧元,其中7家银行将由欧洲央行直接监管。   根据欧洲央行28日公布的采访内容,恩里亚指出,为应对英国“脱欧”,包括出现“无协议脱欧”的情况,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已敦促英国银行业提前做好所有必要的准备,包括申请牌照、有序转移资产、明确运营模式、在欧盟新设分支机构等。   恩里亚认为,虽然相关银行已制定应急计划,但英国“脱欧”总会伴随金融市场动荡。   从2014年11月起,欧洲央行全面承担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职能,目前直接监管欧元区最主要的114家银行,这些银行占欧元区银行业总资产的82%。 点击进入专题: 英国脱欧进程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原标题:韩媒:韩最高法院撤销亲信干政案朴槿惠二审判决   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韩媒报道,当地时间29日下午2时(北京时间下午1时),韩国最高法院对朴槿惠“亲信干政案”进行终审宣判,决定驳回二审中对前总统朴槿惠判处25年有期徒刑,罚款200亿韩元的判决,将案件发回首尔高等法院。 点击进入专题: 朴槿惠亲信干政门迎终审宣判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太子行贿案终审 李在镕案发回重审  原标题:三星太子行贿案终审 李在镕案发回重审 李在镕   海外网8月29日电 现年51岁的李在镕迎来了“命运之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最高法院29日对李在镕涉嫌行贿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处李在镕案发回重审。他在去年的二审判决中获缓刑,当庭获释。   据韩媒早前报道,法院若维持二审判决,李在镕便可无后顾之忧,继续开展公司的经营活动。但如果法院发回重审,李在镕就面临再次入狱的可能。   如果李在镕被重新监禁,预计这一裁决将对三星电子造成沉重打击。目前,三星电子正应对韩国经济放缓,以及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半导体原材料的挑战。李在镕是三星电子副会长、三星集团实际掌门人。2017年2月,他涉嫌行贿朴槿惠及崔顺实以加强对三星集团的掌控,遭检方起诉。 李在镕被羁押的首尔拘留所   2017年8月,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在镕获刑5年。当时法院认定李在镕5项罪名成立,分别为行贿、挪用公款、向海外转移资产、隐匿犯罪收入和作伪证。   随后,李在镕方面不服判决提起上诉;而检方则认为判刑太轻,也提起上诉。   2018年2月,韩国首尔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推翻一审判决结果,判处李在镕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缓刑4年。李在镕当庭获释。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回重审 韩亲信干政案一审二审程序被指存在问题  原标题:韩亲信干政案一审二审程序被指存在问题 部分判决遭驳回   中新网8月29日电 据韩媒报道,当地时间29日下午,韩国最高法院对牵涉前总统朴槿惠、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朴槿惠闺蜜崔顺实的“亲信干政”案进行终审判决。在判决中,韩国最高法院驳回对朴槿惠和崔顺实的二审判决结果,并裁定应继续对李在镕相关的贿赂案件进行更一步审查。   报道称,韩国最高法院认为,“亲信干政”案在一审二审中,存在程序问题,嫌疑人各项嫌疑等应分别进行审理宣判,故作出发回重审的决定。  资料图:韩国前总统朴槿惠。   2016年10月,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陷入“亲信干政”丑闻,并于2017年遭弹劾下台,不久后被捕。2017年4月,韩国检方以18项罪名起诉朴槿惠,包括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强迫企业出资等。崔顺实、李在镕也被卷入“亲信干政”丑闻,遭到起诉并被羁押。   2018年4月,朴槿惠“亲信干政”案一审宣判,法院判处其24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8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   2018年8月,“亲信干政”案二审宣判,法院判处朴槿惠2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崔顺实获刑20年,李在镕获刑2年零6个月,缓刑4年,当庭获释。   据报道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原标题:日媒:G7存在意义受质疑 影响力不及G20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8月27日发表题为《G7存在的意义遭受质疑》的文章,作者为和气真也、国末宪人。文章称,G7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因为新兴国家的崛起而相对下降,对世界经济减速未能提出有效措施,使G7存在的意义受质疑。   文章表示,七国集团(G7)峰会召开恰逢全球经济放缓势头加强。在以经济为主要议题的会议上,领导人们对潜在的风险达成了共识,并一致认为应当协调应对当前的局面。但具体到什么政策才是行之有效的,未能展开深入的讨论。   文章称,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引发的混乱导致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减速压力,而这两大不确定性的始作俑者都是G7成员国。   文章还称,曾经G7肩负向全世界推广自由贸易的重任。但是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契机,二十国集团(G20)开始成为世界舞台的焦点,更多的经济议题被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话语权与日俱增的俄罗斯参加的G20接棒。   相继退出巴黎协定和伊核协议的美国是不是也要破坏G7?被这种担忧情绪笼罩的G7峰会给外界留下了各成员国步调不一、影响力低下的印象。   文章指出,G7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因为新兴国家的崛起而相对下降。反倒是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