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教育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6:38 点击:968888

废旧轮胎打造彩虹路 家住洪山区白沙五路万科金色城市的庞女士告诉记者,她住1805栋,每天回家都会经过一条长约20米的彩虹路。而周末,她的两个孩子也特别喜欢到这条彩虹路上玩耍,这里是他们做游戏的乐园。 记者现场看到,这条彩虹路由碎石子和石板组合铺成,根据石子路的形状,两旁整齐排列着刷成红、黄、蓝、绿、橙、粉的半圆轮胎。 物业中心管理经理杨恒介绍,去年4月,物业把这条草坪间的小路进行了修缮,铺上了石子和石板。但没过几天,业主的意见来了:光秃秃的石板路太难看了。 物业员工发挥创意思维,决定利用废旧轮胎把这里做成一条彩虹路。确定方案后,物业向小区居民发出废旧轮胎回收的通知,得到小区居民积极响应。物业把这些轮胎对半切割,随后将切开的轮胎开口向下部分埋入土中,打造出这条亮眼的彩虹路。 记者看到,小区里还有条环形的景观路,也是彩色轮胎围边,内铺石子路;小区绿化带的草坪上,各角落随处可见彩色轮胎花坛。小区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的两边墙上,各悬挂了三个彩色轮胎花坛,颜色亮丽,赏心悦目。 废旧木地板变成“田园风”木栅栏 在武昌东湖香榭水岸小区,记者看到,从车库出来的一条路的两侧均装有田园风格的木栅栏。 物业丹阳教育网

采集2毫升血液检测,过上几天,你就能收到一份关于自己静脉血栓风险的分析报告。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开展的静脉血栓高危型基因检测“走红”,前来受检的患者络绎不绝。 上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1名烧伤患者,II-III度烧伤面积达15%~83%,头面部、躯干、四肢均不同程度烧伤。由于该烧伤患者需要多次手术,血液动力稳定性受损、长期卧床等原因,使其发生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医生建议该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预测,经检测,该患者携带静脉血栓高危基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较正常人群高数倍,后经行华法林抗凝治疗,该患者并未发生静脉血栓。 该院药学部主任陈永刚介绍,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腓肠肌内的深静脉丛,血栓不但会造成患者栓塞部位的局部疼痛,并发静脉功能不全,脱落后又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对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的检测,可提前告知受试者患病风险,从而对这个疾病进行掌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记者伍伟)丹阳教育网

“你看他现在大口大口吃着米粉,真的可爱极了!”26日,王双对着手机里的视频感慨:视频中8个月大的东东(化名)正坐在婴儿车里大快朵颐。谁也想不到,8个月前,躺在保温箱里的东东患上吞咽障碍,连奶水都无法吮吸。 去年末,东东出生没多久,父母便发现他呼吸困难、口唇周围有较多泡泡,痰鸣音重。他被诊断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收治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症治疗。住院期间,医生发现东东无法进食。近一个月,他都只能靠一根细鼻饲管来维持基本营养。 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新生儿吞咽障碍治疗,东东父母便在医生的帮助下,将儿子转入该院治疗。 医院康复科言语治疗师王双医生与新生儿科医生一同会诊。评估结果显示,东东存在口腔运动功能欠佳、口腔原始反射减弱、喉软骨发育不全等问题。“诱发他的连贯吮吸很重要。”会诊后,王双强调,当有触觉及运动刺激时,东东的吮吸反射便被诱发。 根据这一特点,王医生使用棉棒或手指对东东的口唇及舌体进行有目的性的刺激,进而引出连贯吮吸反射,并通过调整刺激强度来加强相应动作。同时,在过程中进行腭咽功能的训练,提升气道安全性。经长时间训练,东东终于拔掉胃管,饮食也从小口的吞咽,丹阳教育网

河北滦州:村村都有“二甲医院” 图为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的医务人员正在对乡镇卫生院传来的影像片进行远程诊断。白云水摄 对于家住河北滦州市古马镇唐坨村64岁的农民刘万勤来说,此时能够跟别人一样吃饭、干活,多亏了村里的“二甲医院”。 说起村里的“二甲医院”,刘万勤不禁竖起大拇指:是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远程心电网络救了他的命,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在中国农民旧有的概念里,村卫生室的村医只能拿药、打针,治不了大病。可近期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颠覆了他对小诊所村医的看法:小诊所也能看大病。 村医正在滦州市雷庄镇董庄子村卫生室给农民进行心电图检查。白云水摄 今年5月31日,爱喝酒的刘万勤小酌了一杯小酒,吃完饭后突然感觉浑身不舒服,还出了一身的汗,家人赶忙打电话给村里的邸中丽大夫。邸大夫赶到家中时,见脸色发白的刘万勤难受得一直捂着胸口说疼,判断可能是心脏有问题,赶忙让邻居把他送到村里诊室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马上传图至滦州市人民医院心电网络诊断中心。值班大夫孙伟荣即刻写出诊断报告并标记为危急值,通过网络传输回邸中丽诊所。 滦州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主任赵秀芹电话告知邸大夫:患者心电图为快速房颤,心率160次/分,丹阳教育网

2019年是5G技术商用的起步之年,医药领域正掀起一场5G应用高潮——网络信息传输、超高清视频技术等已应用于超声、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水平;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CT、磁共振系统、眼底照相机等加快融合,可辅助诊断肺癌、胰腺癌等疾病。5G技术正推进智慧医疗加速落地。 5G技术为我国智慧医疗提供了哪些应用场景?将为患者带来怎样的就医生态?近日,由国家药品监管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5G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相关专家、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开启医疗发展新时代 今年以来,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1月,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开展世界首例5G远程手术测试,并于3月成功进行世界首例5G远程人体开颅手术; 6月,四川长宁地震后,我国首次将5G应急救援系统应用于灾难医学救援,身在外地的专家利用5G技术实时指挥当地医生对患者进行心脏、腹部血管、颈部血管、腿部血管等部位的B超检查,据此确定手术方案和麻醉方案; 6月27日,北京积水潭医院丹阳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