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000981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06:18 点击:958010

  哈工大“八百壮士”:传递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   央广网哈尔滨8月10日消息(记者迟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800多位年轻教师齐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任务。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他们,被称为哈工大“八百壮士”。他们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也将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不断传递。   秦裕琨:一来都戴狗皮帽子,穿着大羊皮袄,要不受不了,特别冷,我们的预科在乡下,茅草房的屯子。   一个班30人睡上下铺挤在一个寝室里,三餐只有苞米窝头白菜土豆。今年已经86岁的秦裕琨院士回忆起50年代刚来到哈工大时候的艰苦生活,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秦裕琨:今天去旁边一走,这边厂房盖起来,三大动力,这边电表厂起来,整个城市在建设,中国在建设、在发展,个人的困难,小事一件,国家发展了,我们就高兴。   在那段“痛并快乐着”的岁月里,他们创办新专业、编译新教材,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解了燃眉之急。而说起自己编写的中国第一本锅炉专业教材《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秦裕琨院士却总是轻描淡写。   秦裕股票000981

军人本色在脱贫一线闪光  “干一行爱一行,我一定站好我的这一班岗!”广西灌阳县灌阳镇鱼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熙开说到做到。   驻村期间,王熙开发挥军人不怕流汗、不怕困难的攻坚精神,一个屯一个屯地走、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地访,义无反顾地奔忙在扶贫助困的第一线。 王熙开带领村民养殖鲟鱼   鱼塘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守着田地看天吃饭的日子。经过实地考察,王熙开发现鱼塘村水资源丰富,是沙罗源江的发源地,十分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如今,在王熙开的带领下,村民们已经闯出了一条依靠养殖鲟鱼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灌阳县共有55名退伍军人奔赴各乡镇脱贫攻坚一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驻村帮扶期间,他们以村为家,“5+2”“白加黑”连轴转,充分展示了退伍军人的时代担当。 仁合村驻村工作队冒着烈日走访贫困户   现任灌阳镇仁合村第一书记的邓金龙,曾在部队服役3年,多次得到部队嘉奖。为了让仁合村尽早实现脱贫摘帽,邓金龙和退伍军人唐海勇、黄胜全一同组成了仁合村驻村工作队。   今年夏季,灌阳县遭遇持久的强降雨,洪水泛滥。河水漫堤、房屋损毁、道路塌方……5月27日,在仁合村蒋家屯,突降的暴雨引发山洪,股票000981

  你知道吗,网约车、旅游民宿、线上看病问诊,这些咱们平日用的都属于平台经济,它们正迎来大变化。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条条干货。平台经济将迎来哪些新机会,监管有什么新变化,消费遇到问题怎么办……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第一时间带你了解——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构建平台产业生态,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如我们所熟知的网购、团购、共享出行、民宿、外卖、点评等,都是平台经济的典型表现形式。   接下来,你应该还想知道 平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潜力如何?   “互联网+服务业”   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养老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新兴服务领域。   “互联网+生产”   推动互联网平台与工业、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技术,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在实体经济中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   “互联网+创业创新” 股票000981

  中新社云南绿春8月10日电 题:中越边境拉祜寨的脱贫嬗变   中新社记者 胡远航   上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屡次进山寻找,将西南边陲哀牢山中过着“野人”般生活的“苦聪人”(又称“拉祜族”),渐渐搬出密林;但难以根除的贫困,又一次次拉着小部分“苦聪人”重回老林。   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场拉锯战再次在云南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上演。   拉祜寨地处中越边境,山高林密路远,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特困村。全村33户168人,全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在数年前,村里还有人游居在密林中,全部家当不足百元(人民币,下同)。更为严重的是,尿检显示,该村有89人吸食鸦片。   “很难想象,21世纪还有人直接睡在地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这就是我们找到部分拉祜寨人时看到的景象。”平河镇平河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朱福忠回忆,“那会,看到外人找来,拉祜寨人扭头就跑。大概是遁迹山林惯了,害怕与人接触。”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民族工作队找到拉祜寨人后,就曾帮他们开垦了田地、盖好房子。后来,当地政府还将茅草房升级为石棉瓦房。可他们总是住了走、走了住,始终没定居。有人是习惯了野外生活,也有人是为了找吃的股票000981

“可爱的中国”之藏族:这里的姑娘会织“彩虹”  光明网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姑娘旦增卓嘎的家乡。她的妈妈嘎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邦典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3岁开始,她便跟着妈妈学习邦典织造技艺,如今接手了妈妈创办的合作社。   邦典是藏族妇女藏装上的一种特殊标志,是一种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藏袍原料),后来成为藏族妇女喜爱系在腰间的装饰品,也就渐渐成了藏式围裙的代名词。   千年以前,藏族的先民按照雨后彩虹的颜色织造了邦典。像彩虹一样的邦典,透露着勃勃生机,让人感受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旦增卓嘎自豪地说:“我们杰德秀的女人不愁嫁,因为我们会织彩虹。”   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旦增卓嘎也帮助妈妈通过网络宣传和售卖邦典,还把邦典卖到了拉萨、日喀则、那曲等地。   嘎日对此不无感慨:“现在是新时代了,我们国家各个方面越来越好了,所以我们的生活才能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红火。”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银河系工作室和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可爱的中国”各民族优秀知识分子讲述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系列短视频共58集,从8月6日起,将每天推出至少一集,敬请关注。(记者 靳铃涵)股票0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