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茶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13 点击:952740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回应“冻存胚胎遭抢夺”:不属实,已报警   针对网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台胞医疗服务中心实验室遭砸门致存有患者冻存胚胎的贮存罐被抢夺走一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7月31日告诉澎湃新闻,此事件系造谣,造谣者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对该医院的声誉和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该医院已向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上海派出所报案,并向网信部门举报。   8月1日下午,澎湃新闻从福州当地官方人士处获悉,当地公安机关已对此事立案,目前还正在侦查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前述负责人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医院与原合作方福建省智行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智行公司”)于2016年10月终止合作,台胞医疗服务中心(含医院生殖中心)也同期从原合作地址福建医科大学交通路校区E教学楼搬离,但全部冻存胚胎被合作方强制扣留。   “现在那座楼是空置的,没有医疗活动和专业队伍维护,我们认为,冻存胚胎放在那里,存在安全隐患。”该负责人称。因此,2019年7月29日上午,医院派出保安人员和生殖中心工作人员共十余人,去E教学楼取回冻存胚胎,未与对方发生冲突。目前,被扣留的冻存胚胎已全部取回。   8月1日18和茶网

  十任村支书 一条党员渠  新华社郑州8月2日电(记者韩朝阳)酷暑天气,正午的太阳正毒,51岁的杜国和却无心回家歇晌,拎起铁锹一头扎进了自家的玉米地,扒开灌渠边的出水口,火急火燎地引水浇地。旱情严重,只有田里流淌的灌溉水能浇灭杜国和心中的“急火”。  7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7成多,土壤失墒严重,旱情持续加重。杜国和所在的平顶山市湛河区油坊头村也受旱情波及,浇水抗旱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  “着急忙慌地来浇地,是因为灌渠水中午刚好流到自家地头,怕浪费了水,也怕耽误了别人家浇地。”在玉米地里几进几出,瞧着渠水已缓缓淌进玉米地深处,杜国和才走到地头的树荫下喘口气,“其实咱村里已经50多年不怕大旱,党员渠就是油坊头村老百姓的生命线。”   杜国和所说的党员渠正是他引水浇地的灌渠,这条长约2公里的灌渠是54年来10任村支书带领村民修建并养护下来的,至今仍浇灌着村中耕地。  原来,位于沙河北岸的油坊头村虽紧邻河道,却因河面低于地面十几米,一度面临“有源无水”的尴尬局面。“守着河,提不上来水,种地靠人,收成靠天,那咋能中。”85岁的老党员王全德忘不了50余年前全村人修渠的迫切,“红薯汤、红和茶网

  河北为养老机构拓展融资渠道 减轻税费负担  新华社石家庄8月2日电(记者赵鸿宇)记者近日从河北省民政厅获悉,河北将多措并举减轻养老服务机构税费负担,拓展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为他们提供支持。  河北省民政厅副厅长吴进军说,他们将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养老服务机构登记程序,减轻他们的税费负担,明确养老机构符合规定的可享受小微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税费优惠政策;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的养老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严格执行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同时,河北省将发挥河北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吸引省内外大型国企、民企、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养老产业发展子基金,对符合养老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进行重点投资,并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发行债券,用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设施设备和开发康复辅助器具项目建设。   据悉,2015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年底,河北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96.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的1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和茶网

  高温试车员:为新车测试拿到准确数据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日电(记者孙少雄、阿曼)热浪一波一波冲击着温度计,高温46℃!  检验员尤里武每天在这里对着太阳,从事高温试车工作。  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干热自然环境试验基地——新疆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吐鲁番有“中国热极”之称。地气蒸腾、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就在研究中心左右。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汽车生产商的意愿,新上市车型须进行1年至3年的曝晒试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赶到这里,进行汽车热区试验。  “火焰山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摄氏度以上,好像空气都要燃烧起来,对人来说是环境极端恶劣,但却是曝晒试验的最佳场所。”尤里武说,  记者看到,众多即将上市的汽车和相关产品、部件在研究中心的曝晒场一字排开,接受着太阳的“炙烤”,尤里武的工作就是每天不断整理查验试验品、采集和监测数据,时长达5小时以上。  荒滩戈壁空气干热,汗水刚出就被酷热的太阳晒干了。“干我们这一行,晒伤、中暑是常有的事儿。”尤里武感叹,“各车企、厂商会根据我们提供的曝晒数据来鉴定产品质量,进行新产品研发,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这位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多了份自豪:过去国内不具和茶网

  无人机飞手:为智慧城市画像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李杰)虽然此刻才上午9点多,但在浙江省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气温已达34℃,柏油地面袭来阵阵热浪。  廖望查看着附近的地形,一声令下“可以起飞”。沈梁涛双手大拇指立即向内一拨,伴随着嗡嗡音,眼前的“小家伙”腾空而起……不多久,沈梁涛的额头已挂满汗珠。  廖望和沈梁涛主要负责城市三维影像区域采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无人机采集成为新手段。为给地图更新、国土规划、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国土调查、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无人机飞手成为智慧城市的“摄影师”。   “为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必须在空旷的地方进行数据采集,没有高楼、山体遮挡,信号也较好。”沈梁涛说,天能见度好,最适合开展航拍作业。  每个观测点采集数据都要持续30分钟以上,这意味着无人机飞手们要一直在高温下曝晒。“每天要在多个观测点进行采集,7月初在江苏南通,我就直接晒到了脱皮。”满脸通红的廖望说。  为保证全国各地城市三维影像数据的精度要求,大多数地区都是半年更新一次数据,所以,无人机飞手基本处于全国各地到处跑。  由于任务繁忙,他们每次作业都得一整天,翻山越岭、渡河和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