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校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6:04 点击:952425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王祖敏)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中国慈展会)将持续聚焦脱贫攻坚,探索慈善助力脱贫的“中国方案”。   中国慈展会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行业盛会。第七届中国慈展会将于9月20日-22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聚焦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   中国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8月1日在于北京举行的新闻通报会上介绍称,本届慈展会将呈现五大亮点——   持续聚焦脱贫攻坚主题。本届慈展会将紧密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与长远发展,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展会将通过脱贫攻坚主题展馆、消费扶贫展馆和公益体验馆三大主题展馆,重点展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需求,以及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创新模式和突出成果。   凝结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通过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分议题研讨会和互动沙龙三大会议模式,深入探讨中国扶贫事业发展的前沿趋势和智慧经验,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集结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汇聚脱贫攻坚的中国力量。以“线上项目众筹+线下河海大学校徽

  中新网重庆8月1日电 (刘相琳 张可欣)记者1日从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获悉,一男子因失恋后寻找前女友未果,持水果刀将过路女子刺伤致死。该男子已被刑拘。   警方通报称,7月31日19时许,南岸警方接群众报警,称白鹤路一小区有人持刀伤人。警方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将行凶男子甘某(男,18岁,重庆长寿区人)抓获。   据警方调查,甘某因失恋后到事发小区寻找前女友未果,情绪失控后持水果刀将过路女子黄某(41岁,南岸区人)刺伤致死。   目前,甘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河海大学校徽

  中新网鄂尔多斯8月1日电 (记者 张林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安局8月1日发布消息称,该局历时3年零4个月,数次往返北京、河南、浙江等地,行程2万余公里,成功将潜逃3年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抓获,破获了涉案金额达1.2亿元的特大票据诈骗案。   2016年3月14日,达拉特旗公安局接到某公司报案称,该公司被宁波昊华公司骗取1.2亿元。接警后,鉴于该案涉案金额巨大,当地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案件侦破工作。   据了解,2016年3月14日,被骗公司与宁波昊华公司、宁波某银行签订了一份动产融资差额回购协议。根据协议约定,从2016年6月14日至7月13日,该公司同宁波昊华公司签订了20笔产品销售合同,该公司根据约定在收到宁波某银行提货通知单后,累计向宁波昊华公司发送价值1.2亿元的货物,但1.2亿元银行承兑汇票未经该公司之手已经在市场上被贴现流转。   2017年2月14日,达拉特旗公安局委托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对1.2亿元承兑汇票进行了真伪鉴定,结论为1.2亿元承兑汇票上盖印的“达旗某公司”财务专用章、法人印章均为伪造。涉案的1.2亿元承兑汇票系被宁波昊华公司负责人王某某伪造了“达旗某公司”财务专用章、法人印章通过票据河海大学校徽

  高温下,请善待与尊重他们  新华社济南8月1日电 题:高温下,请善待与尊重他们   新华社记者萧海川   夏到中伏格外热,动辄三四十摄氏度的气温着实令人难熬。即便是这样的天气,警察、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等许许多多平凡的劳动者依然在户外酷暑中坚守岗位,保障着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对高温下的劳动者,高温津贴是一份应得的“清凉”。可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给予这份“清凉”扭扭捏捏、缺斤短两。有的用人单位借风雨来搪塞,今日风来、明天雨到气温不达标,按月份发放的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就没了踪影;有的用人单位拿实物来冲抵,将按现金发放的“清凉之策”替换为藿香正气水、绿豆汤、冰糕等。   高温津贴也好,防暑降温费也罢,于情于理皆有出处。但每年都有公众对此问题抱怨,说明这项工作仍需抓好落实。兑现这份“清凉”不仅是一项福利政策,更是对劳动者最起码的尊重。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无论是大单位还是小公司,聚拢人气才能有发展活力与前进动力。关心居民、爱护员工不是一句空话。引人落户不容易,留人常驻更不简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如此高温天气,如何关心爱护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户外劳动者,折射出民生关怀程度,也体现出河海大学校徽

女子为捐造血干细胞救人辞职:我觉得很有意义  中新网石家庄8月1日电 (李洋 张新军)“家里人对我这次捐献一直很支持,尤其是配对成功后,老公全程陪同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要特别感谢他。”杨洋说,由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时间较长,请假比较困难,为了让自己在捐献时保持在最佳状态,她毅然辞掉了工作。 图为河北“80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张新军 摄   1日,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的“80后”杨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杨洋在2017年无偿献血时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最好方式。从那时起她选择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中华骨髓库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9年5月,杨洋被告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当她得知消息后,心里激动的同时也有些害怕,后来通过医生了解到捐献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 图为河北“80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张新军 摄   当日,在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液时,杨洋的丈夫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在丈夫眼中,杨洋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我没有感觉任何意外。她已经联系献血4年了,这次捐献造血河海大学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