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路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3 19:43 点击:946716

李迅雷谈参加总理座谈会的几点感悟:如何把利率降下来?   感悟之一:下半年在货币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目标是要把实际利率水平降下来,尤其要降低中小微民企的融资成本,手段包括提高对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或放宽银行对民企的信用评定等。   感悟之二: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上半年通过国企多交利润等方式,可以大幅增加非税收入以缩小收支缺口;以此推理,我国还可以利用大量国企、国有土和自然资源等转让获取的收益,来弥补未来经济下行中的各种缺口,使得我国经济的回旋余地很大,经济保持韧性增长。   感悟之三: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药方”正确合理,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剂量(力度)”。开放不仅要向外资,还需要向民资,要坚持机会均等、竞争中性的原则。   7月15日我参加“国务院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这也是我在时隔五年之后,第二次参加总理主持的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会议开了近三个小时时间,与上次相比,讨论沟通的时间更长、触及的话题更深入。   对此,总理提出,还是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适时预调微调;同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把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下来,从而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纪念路

  今年上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阶段性目标,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重要金融机构运行稳健,处置风险能力较强。正是由于基础稳固,才让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更具充沛动力,新一轮改革得以在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范围、合作领域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7月20日宣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11条措施包括允许外资机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允许外资机构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相关报道见06版)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有关部门此次推出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推动信用评级对外开放,是此次系列政策措施中的亮点,也是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信用评级是金融市场的纪念路

  金融业对外开放“新11条”中首次提到,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这也是一个全新类别的金融机构。据了解,目前我国包括理财子公司在内的中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资管机构,与国际先进资管机构相比,多数成立时间较短、经验较少。中资银行、保险公司与外资先进资管机构的业务主要以合作为主。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和外资股东合资成立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对银行研发本行理财产品是一个利好,外资的引入对理财产品的定位以及投向有很大的帮助”。  在具体的实行方案层面,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前期可采取试点方式,优先支持国外市场公认的成熟稳健财富管理机构进入,既可全部募集人民币资金,也可募集部分外币长期资金”。  虽然监管机构明确鼓励允许合资成立外资控股理财公司,但需要看到的是这类金融机构具体营业范围、投资限制、各项监管指标都尚未制定。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分析认为,对监管来说,外方控股比例的上限、注册资本的要求、符合什么条纪念路

  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和董事会,应当在全行经营中承担何种角色?这是个有趣而又值得探讨的话题。   此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将“董事长”的角色归结为三句话:懂经济、懂管理、对自己有约束力。   所谓“懂经济”,是能根据宏观及微观经济的变化,契合经济发展方向设计合适的产品,确定考核指挥棒落在哪儿。   所谓“懂管理”,则是基于确定的发展方向,调动员工、中高层干部的积极性,“劲儿往一处使”。   “对自己有约束力”,是说董事长不能头脑发热、贪大求全,不能带错方向,而是要对公司有认识,推动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接受股东、董事会及监事会的监督。   事实上,中国的公司,董事长搞一言堂的情况绝非鲜见。那么,权力的边界何在?   在任19年的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对此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多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直言不讳:“董事会不是行政首长负责决策机制,不是董事长怎么说大家就跟着怎么做”,“作为董事长,我只是一个协调人,要做好沟通、协调的工作”。   这一观点,也在记者与多位银行“掌舵人”的交流中广受认可。   “董事长是纪念路

  前年春节,老徐拖家带口自驾去烟台看朋友。一路折腾,终于见到许久未见的朋友,大家别提有多高兴。   第二天,朋友也拖家带口地摆下接风宴。原本,大家是围了餐桌随便坐的,但朋友的姐夫——地道的本地人——进门一看,马上“不行、不行”地把大家拉起来重新“排座位”,一边排,还一边“揭秘”其中的道道。不知是知识含量过于巨大的原因,还是饭菜过于丰盛的原因,反正饭后没多久,老徐就把新学的“规矩”忘得差不多,只记住些“主客、次客”、“一陪、二陪、三陪”之类的东西。   除了座次很重要之外,讲话、敬酒、上菜、夹菜(谁动第一筷)什么的,好像讲究也很多,若不是被朋友的父亲及时制止,估计姐夫大人胸中的“秘笈”到结账的时候也讲不完。饭后,朋友跟老徐“偷偷”地谈论了老半天“学习心得”,得出的结论是,不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外人很难掌握这套繁文缛节,要熟练运用并形成习惯,几无可能。   如此规矩,其实大可不必。过去的人吃饭格外“讲究”——古人甚至“钟鸣鼎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资匮乏,吃饭是件大事,来了客人,当然就更要隆重对待。现在,世易时移,原本附着在“吃饭”身上的许多纪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