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吧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0:16 点击:946552

  神农架的红豆杉:森林康养新路标  新华社武汉7月21日电 神农架,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相传是神农氏炎帝遍尝百草、医治百病的地方,许多珍贵的草药藏身于悬崖绝壁。这块世界中纬度地区的绿色宝地,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森林康养新路标。  神农架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分布着大面积的野生红豆杉。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科力介绍,红豆杉又名紫杉,系世界濒危树种,从其枝叶、树皮和树根中提炼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红豆杉成熟的红色果肉,酸甜可口,能刺激人的食欲,是可开发的使用佳品。  然而,野生红豆杉资源有限,濒临灭绝,唯一的出路就是人工种植。   土生土长的神农架山里人张先忠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2005年开始和有关方面合作开展红豆杉的种植及开发利用。14年来,在十堰市房县、竹山县等地共种植红豆杉近300万株,建立了野人谷镇杜川、东蒿茅湖塘、神农架徐家庄林场和神农架盘水四个示范基地。截至今年7月,在神农架地区的红豆杉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还建立了采摘、收购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今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宁医学院吧

余培南:以身试蛇毒 救治近万人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德耀中华】余培南:以身试蛇毒 救治近万人   央视网消息:余培南是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已经78岁的他如今依然站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余培南出生在中医世家,小时候一有空就跟外公上山采草药,看外公用民间土方救治蛇伤病人。耳濡目染,余培南长大后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余培南   余培南十分重视中草药治疗的研究,他曾寻找各种中草药,拜访民间蛇医,甚至冒险以身试毒,曾用被称为我国十大毒蛇之一的竹叶青,咬伤自己的手臂,然后施以中草药,观察治疗效果。   从医50多年来,余培南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毒蛇咬伤患者近万例。他研究制定了"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这也成为国际上统一使用的标准。余培南至今共发表了学术论文89篇,其中有31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他还凭借数十年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主编出版了10部蛇伤诊疗相关的著作,弥补了蛇伤急救医学、护理、中草药治疗方面指导用书的不足,为中国蛇伤诊疗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济宁医学院吧

梁彩雄:东瑁洲海防连“编外老兵”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德耀中华】梁彩雄:东瑁洲海防连“编外老兵”   央视网消息:距三亚市区5.6海里的海南省东瑁洲岛上,驻守着我国最南端的陆军连队东瑁洲海防连,在这个海防连有一个“编外老兵”名叫梁彩雄,多年来,梁彩雄风雨无阻坚持为守岛连队运送补给物资,谱写了一段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 梁彩雄   梁彩雄与东瑁洲岛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一天,21岁的梁彩雄代替岳父第一次登岛送菜。从此与守岛战士结下了不解之缘。   了解到守岛战士经常是一两个星期都吃不到新鲜的食物,梁彩雄就下定决心,为守岛联队运送补给物资。20多年来,他共往返7000余次,累计航行10万多海里。   2017年以后,守岛连队不再需要梁彩雄运送补给物资。可梁彩雄拥军的初心却依旧不变,他说岛上部队只要有需要,他还会像以前一样随时出动。济宁医学院吧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记者李荣)近日,上海金山蟠桃节在吕巷拉开帷幕。不同以往的是,沪浙毗邻地区组合成长三角“田园五镇”,“共同搭台、共同唱戏”让长三角的休闲农旅产业更有区域一体化的独特风味。  今年是吕巷第十三次举办蟠桃节。如今,这个休闲农旅基地有了长三角新的合作伙伴。沪浙交界地带的上海金山吕巷、廊下、张堰三镇和浙江平湖的广陈、新仓两镇,共同组成了长三角“田园五镇”,创建长三角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行“试验田”。此次蟠桃节庆活动中,“田园五镇”做了一个尝试,整合各自资源,共享一个农旅产业平台,共同打造长三角“微度假”目的地,打通长三角休闲农业的发展“门径”。  记者在现场看到,“田园五镇”推介了各地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并探索建立产供销的联动机制。吕巷镇相关负责人说,长三角合力打造“微度假”目的地的尝试,可以推动长三角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长三角休闲农旅的区域化品牌。济宁医学院吧

  新华社南宁7月21日电 沧桑巨变白裤瑶:与贫穷说再见  新华社记者潘强、雷嘉兴  夏日清晨,天还未亮,李明强起身前往朋友家,与几位工友一起修建房屋。这一天,他可以赚取七八十元,这样的收入并不算多。但他不仅可以陪伴孩子,还可以照顾生病的妻子。  李明强是白裤瑶,他的新家位于广西南丹县八圩社区安置点。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是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族群。白裤瑶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4.2万人聚居南丹县,“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   近年来,广西投资13.7亿元建成3个集中安置点,不少白裤瑶群众告别深山茅草屋,开启了新生活。  2017年11月,记者来到李明强还未搬离的老家。泥墙瓦房,家中最值钱的物件是一台21英寸的彩电。寒冷的天气,3个年幼的孩子穿着凉鞋。  白裤瑶群众中有不少与李明强类似,仍然居住在木头瓦房或土坯房里。  与李明强一样,老家在里湖瑶族乡懂甲村戈立屯的何文兵回想起昔日的生活,也感慨万千。“从老家到学校,孩子们上学需要步行三四个小时,很多人干脆就不读了,辍学回家。”何文兵说。  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说,为帮助包括白裤瑶在内的贫困人口斩断“济宁医学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