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船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51 点击:944197

提起夏天的养生原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祛湿。的确,夏季多雨,气候闷热潮湿,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是体内湿邪较重的季节。《黄帝内经》中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脾胃对应五行中的“土”,是喜燥而恶湿的,所以湿邪过重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此外,夏季酷暑难耐,许多人贪食生冷,也易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好、身体疲乏、口粘等症状。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通过清暑祛湿等方法,健康状态得到了改善,而有的却仍然毛病不断,身体不适?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所患疾病不同导致的。中医养生,不仅要因时而异,更要因人而异。比如说,血瘀体质的人、久病的人,夏天在祛湿的同时,还要注意祛瘀通络。 改善血瘀有助祛湿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基本要素,它们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有血瘀的人由于气血呈瘀滞状态,经脉不通,津液的运行输布过程也较正常人缓慢,更容易形成病理产物——湿气。夏天湿气重,加重了经脉郁滞;暑热还可煎灼津血成瘀。因此,原有血瘀的患者在夏天病情有可能加重。水湿津液的运化与经脉的畅通和脏腑功能强弱都有关系。对有血瘀病症的人脚踏船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补肾是个最有成效的养生之道。特别是对男人来说,无论腰酸乏力,还是性功能减退,只要补肾,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心补肾广告误区 “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好像身体被掏空”,多年前的一款补肾产品广告词的描述被定义为肾虚、肾透支。其实,肾虚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医概念,将其与性功能挂钩,也能找到理论依据。但如果过度夸大补肾作用,容易让人们走入补肾误区。 腰酸乏力≠肾虚。各种补肾广告中,腰酸、乏力、性功能降低是最常被提及的肾虚症状。客观上讲,肾虚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但有了腰酸乏力症状,却未必是由肾虚导致。比如,湿热体质的人,由于湿浊阻滞造成气机不畅,就会感觉全身疲惫、乏力,并影响到性功能等。这类患者如果盲目补肾,就好比火上浇油,只会越补越糟,加重症状。 补肾≠壮阳。肾气与性功能相关,但造成性功能减退的原因绝不止肾虚一项,血瘀、肝郁、脾虚都会影响到性功能。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也极易导致性功能减退。一项调查发现,在200万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万左右出现了勃起功能障碍(ED),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ED多与血管病变有关。 补肾不只是男人的事 现在市场上推广补肾概念的一个很大问题是脚踏船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竹窗》,这是描写“三伏天”的经典诗句之一。而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关于暑的介绍:“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在小暑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提示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如何计算“三伏天”?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所谓“干支”就是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十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于天干只有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脚踏船

最近,你被“垃圾分类”刷屏了吗?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社会公众称之为垃圾分类“史上最严”。 住建部公布,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九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呢?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以垃圾焚烧为例,垃圾分类能助力焚烧处理做得更好,可起到减量(减少垃圾处理量)、减排(减少污染排放量)、提质(改善燃烧工况)、提效(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个动态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重在全民参与养成习惯,必须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居民在身体力行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才能对垃圾问题产生切肤之痛,逐步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在自身工脚踏船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计生协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培训班,部署“暖心行动”,为中国计生协2019年“暖心家园”授牌。“暖心行动”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指导,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实施,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保等部门配合推进,切实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据介绍,“暖心行动”包括4项主要内容:建立健全精神慰藉制度,提供精神关怀服务;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提供日常联系、生活关怀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保险保障制度,减轻群众后顾之忧。预计到2020年,扶助工作基本覆盖所有地区,各地计划生育协会普遍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到2025年,扶助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各级计划生育协会扶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培训班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巡视员闫宏强调,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把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联系人、家庭医生签约、就医绿色通道3项制度,解决计生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加强对计生协业务指导,给予经费支持,积极协同开展“暖心行动”,增强计生特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计生协专职副会脚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