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绕口令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5:23 点击:942415

夏季入伏之后,气温攀升明显,暑热逐渐发威。晴雨交织的天气状况,为部分夏季常见疾病提供了滋生条件。山东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公众,当前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空调病等多种疾病较为常见,宜注意加强防范。 山东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临床上,多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潜伏期较短且发病突然、病例集中。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情况。 手足口病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每年的5月至8月为发病高峰,病患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这一疾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且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情况良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病开始频繁出现。医学专家表示,由于病症主要表现为头晕、发热、盗汗、身体发虚等,空调病常被误认为感冒。实际上,空调病是因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室内氧气得不到补充,冷风降温令人体无法正常排汗,最终导致内分泌紊乱,引发身体不适。 卫经典绕口令

正值暑假,多地医院矮小症病例咨询逐渐增多。专家提醒,矮小症患儿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成年身高,10岁前是干预和治疗的黄金期。 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矮身材门诊主任医师付晓玲介绍,身材矮小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 开始治疗年龄如果偏大,生长期就短,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的骨龄超过14岁,男孩的骨龄超过16岁,其骨骺线已接近闭合,基本没有长高的机会了。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孩子长高的可能性越大,10岁前是干预和治疗的黄金期。 付晓玲表示,在活动和日常的门诊中经常碰到因家长重视不够而就诊太晚、错过治疗时机的孩子。“一些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一些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一些家长则是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进补。” 付晓玲说,矮小仅为疾病的一种表现,实际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种类多,病因复杂,因矮小就诊需要做多项检查才能确诊,家长发现孩子身高落后要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就诊,不要随意使用增高保健品或者去广告经典绕口令

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三伏天到来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三伏天是农历小暑与大暑间的一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据中国天气网报道,从今天开始,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高温冒头,7月14日前后发展到鼎盛;华南大部高温增多,正式进入华北“烤”华南“蒸”模式。 气温攀高,各类健康问题接踵而来,暑热暑湿就成了我们防范的重点。 三伏天,养生重在四个字 闷热的三伏天,暑湿邪气日盛,最为“伤人”! 暑湿淤积体内,不仅让人气虚,无精打采,还会造成消化不良。暑湿很容易入侵脾胃,当暑湿困脾时,人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因此,三伏天养生,重点就在于“防暑祛湿”。 防暑祛湿记住这两招 ◎防中暑:自制两杯度暑茶 桑拿天,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防中暑,不妨给自己和家人做点度暑茶饮。 乌梅茶用于虚热消渴:将乌梅和甘草按5:1比例(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节)放入锅中,加水煮10分钟,取汤汁冲泡绿茶即可。 枸杞茶用于清热防暑:将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放进茶杯里,冲入沸水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 提醒,高温夏季如果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得去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经典绕口令

近年来,“全民健康覆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在环境、技术快速变化的当今,如何应对健康领域的巨大挑战,成为医院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新一轮医改至今,在推进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覆盖全民的医疗体系基本建成。原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在14日于北京举办的2019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医疗管理与领导力论坛上表示,在长期且复杂的医改形势下,中国公立医院领导者应对医改相关政策和要求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并付诸更强的执行力。在医药分离、医耗联动、社会办医等医改重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也成为中国近年来深化新医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已有4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测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然而,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进程中,一些医院“数据围墙”难以突破的问题一直存在。 然而,这个难题在已花费10余年时间,约360亿美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美国同样困扰着管理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高级副院长Laura Morlock透露,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振兴经济,对全美健康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了当时经济复苏计划的一部经典绕口令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了大病全泡汤”曾经道出贫困群众的担忧。如何不让“病根”变“穷根”?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将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保到位”。 为落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务院扶贫办部署推进健康脱贫攻坚责任,要求增强贫困大病患者保障能力,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管理,让改革红利更好惠及贫困患者。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的保障机制,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2019年上半年,全国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平均自付比例控制在10%左右。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全国范围内扩大到25种,很多地方还增加到30多种。 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都有一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国家卫健委扶贫办主任、财政司司长何锦国说,下一步还要明确三级医院帮扶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强针对当地疾病谱的临床专科建设;实现贫困县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等。 何经典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