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汾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7-01 10:12 点击:938163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夏季吃绿豆清热解毒 夏季外感风热,咳嗽心烦时,也可以熬制绿豆百合粥,用绿豆、鲜百合各50克,大米60克,根据个人情况,可酌加白糖适量。 绿豆、大米煮粥,豆米煮至开花时,加入百合煮熟,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宁心去烦等功效。 夏季吃毛豆补钾缓解疲乏 毛豆就是新鲜带荚的黄豆,换句话说,毛豆就是黄豆的“青春期”。新鲜毛豆颜色鲜绿,口感很嫩,但随着水分逐渐减少,颜色由绿变黄,身材也变得浑圆,完全晒干后就成为我们常吃的黄豆。 虽然毛豆和黄豆是同一种植物,但营养却有差异。毛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3克/100克,与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但毛豆因尚未完全成熟且未曾在太阳下暴晒过,其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约为黄豆芽的两倍,而黄豆维生素C含量非常低。 毛豆虽然叫豆,但它属于蔬菜,不是淀粉豆类,营养也有独特优势,譬如B族维生素含量很丰富,是一般蔬菜难以比拟老白汾

父母犯罪,子女无辜,孩子一天天成长不能等,父母的错误不能影响孩子的生存和成长。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将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人员的子女纳入保障范围,提出了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医疗康复保障等五项保障重点,值得点赞期待。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保障对象,规范了认定流程,要求通过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医疗康复保障、完善教育资助救助等措施,贯彻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相关报道见A5版)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父母双方不能正常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儿童,通俗地讲就是事实孤儿。近年来,我国的事实孤儿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全国事实孤儿大约50万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服刑人员子女。服刑人员进监狱以后,相当一部分面临家庭解体,家里剩下的孩子多半将成为典型的“事实孤儿”。另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犯中,服刑人员子女占比50%,服刑人员子女的犯罪率远高于全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率。 父母犯罪,子女无辜,孩子一天天成长不能等,父母的错误不能影响孩老白汾

近日,上海全面推进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制度。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社区和企业被广泛动员和参与,开启了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的城市文明进化行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治好“垃圾围城”的城市病,从而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与治理提供经验,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 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行动,让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童年。在那个年代,父母习惯把家里不用的瓶瓶罐罐、纸箱、书纸、废铜、烂铁等积攒起来,交给游走于农村的流动商贩,换一些糖果或点心给孩子们吃;家里吃剩的饭菜用来喂猪、喂狗、喂鸡和喂猫;厕所的大小便被定期挑去浇灌菜园和田地。 当时没有所谓“垃圾分类”的提法,但智慧的乡亲们一直在践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再利用。垃圾成为重要的媒介,人消费后的“垃圾”成为动物、植物的主要“口粮”,通过垃圾维系着人类与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这给我们三点启示:一、在地性地实现垃圾回收和再利用,而不是经由当下流行的跨地域商品化和资本化逻辑,在他地完成回收和利用的过程;二、使居民获得一定经济激励,进而持之以恒地做好分类;三、垃圾增进了人地关系的改善。 推进垃圾分类,应赋予居民一定程度的“获得感”。比如老白汾

7月9日,有网友在浙江温州当地论坛爆料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永嘉分院(永嘉县中医医院)一名男性儿科医生收取药品回扣。当天下午,该院院办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已从网上获悉此事,院纪委正在调查核实,并上报永嘉县卫健局,涉事医生已停职接受调查。(澎湃新闻7月9日) 从网友披露的微信截图看,涉事医生与医药代表的对话尽管简短,但意思大体明白。“总共多少报给我”“18年10月~19年5月,一共935瓶”“今天微信超额了,明天转给你。支付宝有没有?兄弟下次月初自己发我数量”,“某老师,四月霍胆丸数字请发我一下”,“17”,然后对方微信转账119元。而截图中提及的“消食”“通窍”“小儿消积止咳”等字样,也符合儿科医生的身份特征。爆料网友还表示,多名医药代表经常出入该院儿科,不仅通过微信等转账,还送现金到诊室,将油卡、礼品等放到科室或保安室,让医生自取。 网友的“料”分量十足,尽管医院表示还在调查,但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这一起看似“不大”的事件,却引发公众的愤怒和质疑:不是一直在重拳整治医生开药吃回扣吗?怎么就没治了呢? 2018年,浙江省还专门出台实施了《浙江省公立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工作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处理规定老白汾

智能电视开机广告能否一键关闭?时长多少合适?收集用户数据行为如何规范?这些问题都应做到有章可依、有矩可循 打开智能电视,以为马上就能享受海量视听资源,没想到,总有一段无法跳过的广告。这样的情形,很多人都遇到过。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在家电市场想找到不带开机广告的智能电视,还真有点儿费劲。对此,一些智能电视品牌的客服直接回应:“无法取消广告。” 不事先告知、强迫用户看开机广告,厂家的做法能否站得住脚?很显然,不能。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不明确告知电视开机带有广告,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按照《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既然如此,厂家为何要冒着得罪用户、违反法律的风险去植入广告呢?背后还有一层原因:国内电视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打价格战是常见做法,硬件的利润很薄。按业界说法,“原来卖上万元的智能电视,现在两三千元就买到了”“智能电视价格持续走低,一方面是技术迭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厂商把开机广告收入补贴到了价格中”。看起来,厂家是把一道选择题交给了用老白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