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桑白皮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06:59 点击:930299

记者了解到,按照现行政策和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月200元防暑降温费,非高温作业人员每月140元,发放时间为6-9月。 《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在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当日应当停止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7℃至40℃,全天户外露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11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至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加点。 值得注意的是,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这份“高温补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户外露天作业,参照《办法》执行。“上述所提到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是指机关中的编外人员,也就是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这部分工作人员是有防暑降温补贴的。”济南市劳动监察部门相关人员介绍。 劳动者在高温天气期间因工作发生中暑的,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停止作业,立即救治;发生重症中暑的,用人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当地主管部门。认定为工伤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山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在蜜桑白皮

7月2日,记者从山东省内各地多家医院了解到,连日炙烤下已有不少人中暑,其中以户外工作者居多。医生提醒,入伏后随着高温高湿天气增多,还将出现一波中暑高峰,市民应注意预防。 老人多脏器衰竭 2日,记者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了解到,该院最近接诊到一位重度中暑患者。据了解,老人在6月20日前后出现中暑症状,此前他曾连续两天中午出门参加活动,回来以后没有及时降温,随后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体温一度高达39.9℃。 “老人属重度中暑里的热射病,已经出现多脏器衰竭,目前还没有恢复意识,上着呼吸机,血压也比较低。” 据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颖介绍,热射病的厉害之处在于,全身没有一个器官能够躲得过,体温越高中暑时间越长,越危险。 张颖说,去年接诊十五六例热射病患者,三分之二是劳力型,以长时间户外劳动的青壮年为主。“热射病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大约一半难以保住性命。” 喝六瓶矿泉水还中暑 7月2日,聊城最高气温达到了37℃,一位工人在建筑工地出现中暑症状。记者了解到,最近一周内,聊城共有3人中暑拨打120求救,患者年龄都是40岁左右,均为劳作时中暑。 同时,记者从菏泽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了解到,7月1日,有三蜜桑白皮

夏日高温,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今明两天,鲁西北、鲁中和鲁西南地区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济南、德州、聊城、滨州、东营、泰安、淄博、菏泽和济宁等9市的部分地区在37℃以上,局部可达39℃以上。 防暑降温已成当务之急。对一些人而言,应对高温天气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待在室内,开开空调降降温,吹吹风扇散散热,暑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实在不行,还可以“远走高飞”,哪里凉快就到哪里呆着去。对相当一部分户外劳动者而言,高温天气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应对起来要困难得多。相比于所在的企业或单位,他们大都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即便酷热难耐,“高温作业”损及自身正当权益,也往往不愿或不敢“争辩”。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2012年,人社部等四部门就专门联合推出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省区市也针对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出台了一些“办法”,从法制上为户外劳动者支起了一顶应对高温天气的“遮阳伞”。有了这样的“遮阳伞”,户外劳动者的“高温权益”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然而,从执行情况来看,“遮阳”效果似乎还不够理想。 比如,按照相关规定,除非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气温情况调整作业时间——日最蜜桑白皮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西湖区三墩小学规定,学生两眼视力低于5.0不能评三好学生。对此,学校解释称,视力在5.0以上的可参评,视力如果在5.0以下,一学期来视力没有退步的,同样也可参评,并不像网上断章取义所说的5.0以下一律不得参评。当地教育局表示,学校制定关于眼睛视力的评选标准也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引起家长的重视。 其实,“眼睛好”原本就属于“三好”之一的“身体好”的衡量范畴。就此而言,三墩小学的做法,只是对过去唯成绩为考量之偏差的一种纠正,是常识的一种回归。 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传播常识。然而,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也成为当下应试教育的一种常识,窃以为,教育局将学生用眼过度的责任推卸给学生尤其是家长的解释,便值得一议了。 《浙江日报》曾有一条消息提到:“我们也知道基础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但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我们还是要为升学率努力。”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80多位中小学校长相聚诸暨,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面对教育转型带来的困惑,校长们感慨不得不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间左右摇摆。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蜜桑白皮

药食同源类中药材怎么吃才健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误区?越贵的药材是否功效越好?6月28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二十七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座活动”在广州举行。 讲座上,广东省药师协会特聘专家、执业中药师刘晓春副教授针对“药食同源”“日常食疗”中的认识误区,引导公众对药食同源中药材进行科学辨别。 名字都有“参”,功效大不同 中国有人参,国外有西洋参。“但人参、西洋参其性味和功效都不一样。”刘晓春介绍,人参和西洋参功效上有差异,西洋参归心、肺、肾经,人参归脾、肺、心、肾经;性味上人参是微温,西洋参是凉性。 刘晓春表示,人参主要的功能是大补元气。这里的元气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充足,则脾胃功能会得到恢复。譬如独参汤,人参30克用水1升,煎至150毫升,晾凉后服用,适用于大出血、创伤性休克、心衰竭等重症。而西洋参则更适合老年人养心安神、补气滋阴。值得注意的是,西洋参不宜与萝卜一起服用,服用期间也不宜喝浓茶和咖啡。 至于党参,则主要用于益气,养血,生津。“人参作用强,见效快,属于峻补,重症、急症用人参为宜。党参作用较缓,见效较慢,属于缓补,轻症和慢性疾病则用党参为佳。”刘晓春介绍,党蜜桑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