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马甲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14:00 点击:924954

保心护肾——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重视的两件事 我国是糖尿病的发病大国,成年人中几乎每十人就有一人患病。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超过50%的患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之后才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慢性肾脏疾病则是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胁。所以糖尿病在我国有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因此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应尽早了解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 2019年6月28日(周五)15:0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大龙将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进行视频、图文直播,并在线解答关于糖尿病患者防治心肾并发症的问题,千万不要错过! 专家简介 朱大龙,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糖尿病研究协会执行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再生医学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擅长: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治、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发育不皮草马甲

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及进入暑假,未成年人因游泳、戏水、失足等引起的溺水风险增大。记者从省、市教育部门获悉,溺水已成为近年来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防溺水教育已经成为亟须牢记的“生命安全条例”。 为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安全意识,6月26日,以“大手牵小手 防溺不松手”为主题的防溺水校园安全法律宣讲活动正式在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启动,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合作,为孩子筑起一道防溺水的平安墙。国家级救生员培训师现场教孩子们溺水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知识。 预警:溺水成为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我国卫生部门曾有过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每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其中每年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溺水而死亡者达1.6万人之多,占青少年非正常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超过了交通事故。 2013年,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对2010年至2012年湖南省中小学学生死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湖南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主因是溺水,占死亡人数61.06%;2015年湖南妇女儿童健康大数据显示,儿童死因溺水居首。 因游泳、戏水出现的安全事故往往令人触目惊心。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未成年人溺水事件。5月17皮草马甲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他们研发出一套检测系统,通过检测血液样本即可快速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通常到晚期才被发现,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提升该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下属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副教授邵惠琳领衔的团队发明的这个名为Apex的系统,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早在患者还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就发现病情。 目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让患者接受脑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扫描,需要依赖复杂的检测设备。而Apex测试费用只需30美元,仅为扫描价格的1%,且操作简单,结果可在一小时内出炉。这一新检测系统将对现有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管理体系提供强大和有效的辅助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大脑中贝塔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蓄积导致脑细胞受损。这种蛋白质会被释放到血液中进入循环系统。Apex检测系统利用传感器上的数以百万计的纳米孔捕捉血液中可能存在的这种蛋白质,一旦捕捉到就会发出红色信号。感应器捕捉到的这种蛋白质越多,红色信号就越强,代表病情越为严重。 该团队招募了84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已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轻度认知皮草马甲

记者从河北省卫健委了解到,今年河北省聚焦贫困人口慢病患者,以重履约、重质量、重群众感受度为核心,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贫困患者的规范管理,重点做好“4+6”慢病签约服务。 据了解,“4+6”慢病签约服务中的“4”是指要做好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四种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做好随访评估、健康管理、适时转诊等工作。通过规范管理降低这四类慢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和防止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6”是指为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重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6种主要慢病患者发放国家统一制发的健康教育处方,结合6种主要慢病患者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帮助其做好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工作,并每年安排一次随访。 此外,河北还实施公共卫生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和规范贫困地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调查处置,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开展监测和防治。(记者秦婧)皮草马甲

在炎热的夏季,晨练成为很多人外出活动的选择,专家提示,晨练要视自身健康情况选择,做好喝水、补充能量等晨练准备,选择合适运动场地,将锻炼身体的风险降到最低。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创伤副主任医师杨渝平表示,早晨活动不太热,而且能让人从睡眠中清醒过来并维持全天的良好身体状态,这可能与运动带来的内啡肽释放有关,这种荷尔蒙会给身心带来平和、安静和清新的效果。但早晨是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间段,尤其是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相对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早上身体血液相对比较黏稠,所以建议晨起锻炼者不要忘了喝一杯水,稀释一下血液浓度。 杨渝平提示,对于有心脏和脑血管问题的人,不建议进行晨跑,早晨心率和血压的提升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快,这样会对心脏和脑血管产生负担,猝死的发生风险系数增高。如果空腹或者是高强度晨间运动的话,相对容易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但也不能吃得太多进行晨起运动,尤其是剧烈的运动,否则容易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引起相应的疾病。所以最好是晨起锻炼前补充点能量,之后记得再吃点早餐。 对于使用小区内配备的运动器材锻炼的中老年人,他提示,中老年人骨质比较脆弱皮草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