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01:20 点击:920975

今年夏天,居住在田村路的92岁老人娄奶奶不用担心在炎热的天气中更换煤气罐的问题了。田村路街道党建智慧养老中心为她配备了智能无线呼叫器,只要按一下键,就会有地面救助员来到老人家中,帮助娄奶奶更换。 2018年,田村路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将“两失一独”老人作为服务对象,采取联系社会公益捐赠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与北京联讯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启动了党建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组建了一支为辖区“两失一独”老人提供紧急服务的志愿服务队,并专门在幸福社区为智慧养老中心协调了一处办公点。目前,这支队伍服务的地区老人已经扩大到602户。 在92岁老人娄奶奶的家中,记者看到了田村路街道党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发放的户外北斗定位救助警报器。定位救助警报器仅有车钥匙大小,使用最新的北斗定位技术,里面同时设有GPS芯片,可以对老人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误差不超过5米。警报器外部有一个紧急求助按键,老人在户外有突发情况时按下按键,服务中心就会就近调度在田村路地区分散巡逻的地面救助员,尽快赶到老人身边。 同时,中心还为“两失一独”老人家中安装了一系列居家安防警报器,这套警报器包括智能无线烟感警报器、智能无线一氧化碳警报器、智能无线劬

编者按:“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跳得越快的人就越早衰竭”,坊间这样的传言虽有些耸人听闻,但心率过快的确是很危险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正常心跳速度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超过了100次,就被称为心动过速;而最适宜的心率是60次/分。心率过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所有的心跳过快都很危险吗?有什么方法能降低心率?今天人民健康网就与你聊聊令你“心跳”那些事。 指导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尔冬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郑小璞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副主任医师赵宏伟 心跳过快的七个原因 心脏每分每秒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不过,心跳快并不全是心脏病的信号。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总结了心跳过快的7个原因。 1. 压力和焦虑。这些精神因素会造成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的释放,升高心率和血压。如能舒缓情绪,心跳过速的现象就会自行消失。可尝试放松,练习深呼吸、瑜伽和太极。 2. 刺激性饮料。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会升高血压,加速心跳。美国梅奥劬

直击谜团 记者兵分多路追访湖南“操场埋尸”案  直击谜团!央视记者兵分多路 全面追访湖南“操场埋尸”案下文   6月23日21点19分,央视新闻客户端最早发出消息,湖南怀化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经DNA检验鉴定,确认新晃一中操场挖出的尸骸为2003年失踪人员邓世平。   与此同时,相关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湖南新晃县纪委监委也已对新晃一中原校长黄炳松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   失踪16年的邓世平以这样的方式被发掘于一所中学的绿茵场下,实在令人毛骨悚然,DNA鉴定只是确认了邓世平的离世,关于邓之死,有太多的谜团尚未揭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法治在线》记者已深入湖南新晃,兵分三路,密切追踪本起案件的下文。   6月24日,新晃县警方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回应杜少平涉黑涉恶团伙案件侦破工作。   央视记者祝田夫向央视新闻客户端提供了系列图示及照片,提供了更多本案的一手信息,可以初步还原邓世平被“埋尸操场”的地理位置及空间关系。   对很多网友来说,新晃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湖南新晃旧称晃州、晃县,官方称呼为新晃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1998年5月新晃县随属湖南怀化市至今。   新晃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新晃县官网上是这样介绍它劬

高数教师成“网红” 网友:这样的老师请给我来一打  高数教师也能成“网红”   网友:这样的老师请给我来一打   6月14日上午11时,谭艳祥开始上这一学年的最后一堂高等数学课。   长沙理工大学综合教学楼4楼的一个阶梯教室,中气十足的声音已传出门外:“计算二重积分,第一步画图。你看我们几十年功底,啊,一下子圆就漂亮地出来了。你还能看出什么?对了,x轴与y轴是对称的!数学是要数感的,你们看,冥冥之中谁不见了?” 6月14日上午11时,谭艳祥在上这一学年的最后一堂高等数学课。洪克非/摄   教室里一片欢腾。120多名学生在谭艳祥的引导下,不时爆出笑声,或是会意地点头。   抢到前排的物电学院2018级学生陈晖霖沉醉在这种欲罢不能的魔音里,“谭艳祥老师特别能讲故事打比方,花样多,带我们进入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来自福建漳州的陈晖霖骄傲地介绍,一只小青蛙、一块面包,甚至天文地理、名人传记,或者古诗词,谭老师都可以信手拈来分析数学定律。同学们常常感觉刚坐下来,一堂课已经结束了,而脑海中各种硬梆梆的数学公式还在龙飞凤舞、色彩斑斓。   “金课”   2018年秋,第一次听谭艳祥高数课时,陈晖霖远没有现在这样服气:“就是特能吹,大学生频频挂科的高数,被他说成人人都能劬

科学家变“网红”? 袁岚峰:做科普是我的幸运  “科普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中科大袁岚峰:为科技界发声  两年学完小学和初一的课程,14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23岁获得化学博士学位……袁岚峰这在外人看来如同“开挂”的人生,在不惑之年有了新的插曲。这一年开始,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科技袁人”。  《科技袁人》是一档网络视频科普节目,2018年诞生至今全网已超过1.5亿播放量,成为中国互联网科普类内容领域前1%的头部IP。从科学家到“科普大V”,这位“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科技袁人》主讲人袁岚峰(第一排中)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美国国家队总教练罗博深录制完节目后同上海延安初级中学的学生合影(2019年5月30日摄)。  受访者供图  当科学家“走红”二次元平台  虽然14岁就进了科大,但袁岚峰并非少年班的成员。他总要澄清这个误解,少年班是一个院系,跟他所在的化学物理系是并列的,“所以我是属于‘少年班之外的少年大学生’,这样的人在科大也是很多的。”  1997年袁岚峰在他的实验室,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他登录科大的瀚海星云BBS,注册了账号“胡不归”——“归去来兮,田园将芜兮胡不归”,钟情于古典文学的袁岚峰,网名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通过网络做科普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