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讯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00 点击:913393

  6月12日,央行继续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交易量仍不及到期规模,维持净回笼态势,但利率2.85%。数据显示,当日有6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故央行仍将净回笼250亿元,公开市场操作保持了6月以来的净回笼格局。   5月下旬以来,央行持续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过,仔细观察,5月下旬,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呈现净投放格局;6月以来则呈现净回笼格局。统计显示,5月下旬,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资金净投放5300亿元;6月至今则净回笼了408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变化,表明在经过前期大力度投放及月末财政支出之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得到了补充,央行因此减少了资金投放。如此,也可以避免进一步增加月内央行资金到期压力。6月12日,28天期央行逆回购重启操作则进一步标志着央行流动性操作的重心正转向提供跨季资金支持。   从货币市场交易来看,近期机构对跨季资金需求增多,相应期限资金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可控   目前来看,下周央行适量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没有太大悬念。理由主要有四点:一是下周有2650亿元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其中6月19日有一笔2000亿元的MLF到期。二是下周声讯

  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今年1月至5月,我市进出口总额达3621.2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进口额为1318亿元,同比增长8.5%,出口额为2303.2亿元,同比增长10.5%。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全市进出口主力,进出口额分别为2389.8亿元、9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5%。民营企业仍然发挥“稳外贸”作用,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6%,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   前十大贸易伙伴除美国外,进出口额保持增长。其中,对欧盟、东盟进出口额分别为739.8亿元、38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22.8%,对美国进出口额为534亿元,同比下降8.6%。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市对亚洲地区的外贸表现优于欧美地区,不仅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较快,而且对日本、韩国等亚洲传统贸易伙伴也保持了稳定增长。此外,得益于成品油、铁矿砂等大宗资源类商品的进口增长,我市对俄罗斯和巴西的进出口额增势抢眼,同比分别增长44.1%和47.6%。同期,我市与中东欧17国进出口额达110.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八成。   机电产品出口小幅增长,出口额为1287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期,声讯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已远超2100余年前张骞抵达的边界,中东欧是其中重要一环。   它是又一个撬动梦想的支点,让中国梦与世界梦融通。   “中东欧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大陆和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院长闫国庆说,中东欧国家地处欧洲中心,可辐射整个欧洲大陆。此外,中东欧不少国家的创新研发能力也很强,较之西欧国家,这里的人力资源也颇具优势。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进入中东欧就相当于进入了欧盟市场,可以享受很多税收减免等政策”,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境外工程领域大有可为。   比如,不少中东欧国家正在承接西欧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尤其在汽车制造领域,世界汽车零部件厂商50强中有一半在捷克投资;而匈牙利等国家,已经吸引了许多跨国制药公司的投资,中国企业也可以考虑在中东欧国家设立药品研发中心。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事实上,不少宁波民营企业正以中东欧为跳板,抢滩欧洲大陆和“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宁波均胜集团在罗声讯

  到本世纪末,气候变暖或使海洋生物减少17%   科技日报联合国6月11日电 (记者冯卫东)一个国际海洋生物学家团队进行的新研究表明,如果气候变化继续沿着目前的趋势不变,那么到本世纪末,世界海洋可能会损失大约六分之一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根据这项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综合研究,海洋温度每升高1℃,海洋动物的总质量预计将下降5%。报告指出,如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意味着到2100年,海洋生物量的损失将达到17%。但如果世界减少碳污染,损失可能仅限于5%左右。   虽然水温变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气候变化还会导致海洋酸性更强、氧气更少,这也会损害海洋生物。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预测损失的潜在后果是巨大的,不仅仅在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在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依赖海洋资源。随着本世纪人口的持续增长,气候变化有可能对海洋资源利用和全球粮食安全造成新的严重冲击。”   联合国世界保护监测中心海洋生态学家德雷克·蒂滕索尔认为,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气候变化正在食物链中发挥作用。   该项研究使用了6种不同的最先进计算机模型,来观察研究海洋生物流失与气候声讯

  受食品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在解读数据时表示,5月份,鲜果价格环比上涨10.1%,影响CPI上涨约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   不过,猪肉价格涨势已经放缓。据统计局数据,5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3%,但同比涨幅仍在继续扩大,涨幅超18%。   “猪肉价格上涨周期已经形成,将成为年内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交行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称,目前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快速下降,未来生猪供应量减少将导致猪肉价格存在继续上涨的压力,部分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会高于3%。   尽管部分月份CPI面临“破3”的风险,但多数分析人士都表示,通胀整体走势仍温和,全年CPI涨幅仍会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之内。   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刘学智认为,6月之后进入新鲜水果供应旺季,鲜果价格有望回落。下半年CPI翘尾因素明显下降,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涨势平缓,不存在显著的通胀风险,全年CPI平均涨幅有望落在3%以内声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