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李炜事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1 21:53 点击:908655

  纵深话题  乐见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熊丙奇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教育部门实施多项举措,维护考试安全,治理考试环境,整肃考风考纪,保障了高考顺利进行。  其实与10年前的高考相比,如今的高考已大不相同。2008年的高考升学率只有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3.3%,而今年加上高职扩招,我国各地的平均高考录取率可超过85%,同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高考已经不再一考定终身,社会舆论也要转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观念,让高考回归平常。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可从两个方面看。一是考生的高考选择,已经逐渐变得多元。除统一普通高考招生之外,还有分类高考(知识+技能的技能型高考),高校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除选择国内高考之外,部分有条件的学生还可选择境外高校。近年来,认可我国高考成绩的国外大学也越来越多,为学生申请国外大学创造了便利;除6月7、8日的集中统一考试之外,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还给考生提供了多次考试机会,如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另苏醒李炜事件

高考开锣 北京5.9万名考生上考场  高考开锣 北京5.9万名考生上考场   北京设89个考点、1790个考场;考试中心新增智能识别追踪器对考卷位置实时监控 昨日,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运送考卷的车辆驶出。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2019年高考昨日正式开始。据了解,今年北京共有59209人报名参加高考,全市共设17个考区、89个考点、1790个考场。海淀区仍然是全市考生最多的区,共12565人报名参加高考,占全市考生总数的21.22%。   1 取卷   设追踪器实时监控考卷位置   昨日,新京报记者到达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探查高考试卷领取与押运。清晨5时57分,第一辆考点车到达考试中心,领取试卷。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对送取试卷的考务人员采取人脸识别技术,并新增智能识别追踪器,对考卷位置实时监控。   在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门前,记者看到,试卷押运车进入考试中心后,车内两名民警下车进行安全检查,配有考务人员和民警。试卷被装在多个黑色的铁皮箱中,由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统一调配装箱。每辆取卷车内除司机和两名考点工作人员外,另有两名佩戴执法记录仪的民警跟随护卫。 一零一中学,一名穿着旗袍的家长看着孩子进入考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苏醒李炜事件

  “捡垃圾作秀”女网红:自导自演不为炒作为环保  日前,一女子在微博“反向宣传”环保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6月5日,当事人郑女士发布环保照片被质疑造假,随后郑女士发微博表示整个事件是其自导自演的“反向宣传”。6月6日,郑女士回应《紧急呼叫》,称此事件并非为了炒作自己,“真的是为了宣传环保”。郑女士的家属称,相关监控截图是后期制作,拍照片的日期实际是在6月4日。郑女士表示因为“忽悠”了大家,所以要向大家道歉。苏醒李炜事件

  经理实名举报做假账,粮库“硕鼠”能否现原形  ■ 来论   粮库亏空不是小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如今仍是“硬道理”。   一封实名举报信,掀起了河南潢川县粮食系统做假账以及占用粮库用地建商品楼问题的一角。据新京报报道,潢川县伞陂粮油有限公司经理李太生,实名举报伞陂粮油一批稻谷库存与账面不符,凭空产生在账面上的83万公斤稻谷,为该公司带来了200多万元的收购和保管费用,而当地多个乡镇粮管所的国有划拨土地被违规建起了门面房、住宅楼,并公开发售。   又见粮库巨亏,在国家年复一年强调有粮必查、有账必核、在地检查的背景下,“粮耗子”还能如此猖獗,令人震惊,也让人疑惑。此事为何要等到粮库经理这样的“内部人”实名举报才引起关注?   其实,伞陂粮油亏空并非新鲜事。早在2018年,监管单位中储粮在准备出库时已发现粮食短少并要求整改,其整改通知书显示,短缺稻谷是2013年、2014年在伞陂粮油入库的,2018年出库检查时发现短少了“1247490公斤”。李太生解释,其中83万公斤是根本不存在的粮食,其余约40万公斤则是正常损耗所致。但粮库前任经理姜发科称并不存在亏空,主要是“损耗”——也就是说,一个粮库耗损了120万公斤粮食。  苏醒李炜事件

  监控抓拍违禁吸烟者,也得守住隐私的边界  担心隐私被泄露和二手烟侵害,你更害怕哪个?   浙江宁波舟山近日上线了全国首个违禁吸烟抓拍系统。公众若在相关区域内违禁吸烟,系统立刻进行抓拍取证和语音提醒。但此举也引发了对侵犯个人隐私的担忧。   中国疾控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控烟调查报告显示,经过三年努力,吸烟率终于从2015年27.7%下降到26.6%,但依然远高于全球20%左右的水平,控烟之难可见一斑。为此也早有提议抓拍执法。   虽然目前部分地方出台了控烟或禁烟条例,但要么缺少强有力的部门牵头,要么囿于执法人员编制有限、经费不足的窘境,导致条例缺少刚性约束力。上线违禁吸烟抓拍系统,显然有助于以技术手段破解上述难题。   有了违禁吸烟抓拍系统,就算没有执法人员在场,也会形成威慑力,让许多烟民有所忌惮。更关键的是,无需抓现行,监控信息就可以作为是否吸烟的重要证据,避免了线下执法取证难的问题。   但也得看到,控烟本身就是不同群体利益的博弈,很多忍受二手烟荼毒、苦二手烟久矣的民众,或许愿意为了免受公共场所二手烟的危害,而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时刻暴露在监控之下,但这不意味着隐私泄露的风险无需担心。   道理很简单,不苏醒李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