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毛尖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36 点击:907334

  不管在大街上,还是在地铁和公交车里,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人。过度依赖手机,正减少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有时即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也都各自刷手机,没有了往日的亲密和热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坦言过度依赖手机让自己与亲人交流的时间变少了,78.9%的受访者因此感到愧疚。   89.5%受访者认为过度依赖手机阻碍家庭成员沟通   来自湖南长沙的赵先生平时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因此引来了家人的埋怨。“特别是到了吃饭时间,我用手机回个信息都会挨骂……”   陕西西安的22岁大学生陆瑶(化名)感到,手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她和家人的关系,“就拿过年来说,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应该有很多话要聊,可饭桌上大家都低头玩手机,尤其是年轻人,对家长说话都很敷衍”。   调查中,84.9%的受访者坦言依赖手机让自己跟亲人交流的时间变少了,89.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阻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互分析发现,80后受访者对此感受更强,87.4%的受访80后表示依赖手机让自己与亲人交流时间变少,91.4%的受访80后感到这影响了自己与家人的沟通。   “覃塘毛尖

  吃饭刷手机、走路刷手机、上厕所刷手机……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少人玩手机甚至到了“见缝插针”的程度,身边没有手机就无所适从,晚上睡觉也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出现了“手机上瘾”的现象。你过度依赖手机吗?这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感到如今人们“手机上瘾”的情况严重,84.7%的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累计超过3小时。减轻手机依赖,65.4%的受访者认为要自觉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受访者主要用手机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   家住湖南长沙的赵先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上班时,我用手机的情况就很多,下班了手机更是我办公的替代品,一天下来解锁不下80次。用手机填充碎片化时间最为方便”。   “零散的时间里,我都在用手机。”24岁的硕士研究生徐娇露(化名)说,她喜欢用手机刷微博、玩微信,其中微信使用时间最长,与亲人朋友聊天、视频,刷朋友圈,甚至学习交流基本都通过手机进行,她还经常趁吃饭时间看综艺视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加起来至少有四五个小时。   调查显示,93.4覃塘毛尖

广西放生被救护中华穿山甲 将划定中华穿山甲保护小区  中新网广西都安6月6日电 (黄令妍)6月5日,广西在野外放生一只被救护的中华穿山甲。这是2000年以来广西首次放生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省区,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逐渐成为濒危物种。广西曾是中华穿山甲资源分布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在2000年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广西穿山甲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近十年来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难觅穿山甲野外踪影。   今年5月22日,广西都安县村民王乃忠在村庄附近道路旁发现一只身体蜷曲的穿山甲,随即主动联系当地林业部门。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接收了该只穿山甲。   救护中心技术员何梅红介绍,这只穿山甲为雄性,体重超3公斤,被接收时较为虚弱,疑数天未进食。救护中心对穿山甲进行健康检查和康复治疗,使其体况逐渐恢复,体征无异常,达到野外放生条件。 广西在野外放生一只被救护的中华穿山甲。 杨海健 摄   此次放生穿山甲后,广西林业部门将对放生区域开展持续监测工作,20处红外线监测设备已设置完毕。广西林业局保护处负责人蒋迎红表示,根据对放生区域穿山甲资源调查的结覃塘毛尖

四川巴中“环保卫士”刘永涛30年守护绿水青山  中新网巴中6月6日电 题:(爱国情 奋斗者)四川巴中“环保卫士”刘永涛30年守护绿水青山   作者 何美锟 苗志勇 施政   “我是一名环保工作者,我的使命就是干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生态环境局从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刘永涛是一位“环保卫士”,他30年如一日,从事环保工作,只为守护绿水青山。如今,身患恶性肿瘤的他,想到的还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尽快投入到工作中。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一条喜讯在四川巴中市通江生态环境局传开:刘永涛,荣获2019年“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此项殊荣获得者全国共60名,四川省仅两人获得,四川生态环境部门仅此一人。   自2013年以来,刘永涛手上所办理的案件共有68件,处罚金额达200多万元。这些环保执法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败诉案件。   刘永涛初始文凭并不高,为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他先后学习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方面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先后在国家、省、市媒体上共发表法制调研文章及新闻稿件300多篇。自1999年以来,连续19年的年度考核均被通江县环保局、人社局评为环保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等覃塘毛尖

本职做科研业余写小说 浙江一大学教师出版近十本书  中新网杭州6月6日电(谢盼盼 毛瑜 程振伟)傅力是一个戴着小圆眼镜,看起来很文气,讲起话来轻声细语,乍一看像人文研究者的大男孩。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已小有成就,目前已经发表SCI期刊论文30多篇,总引用1400多次,H因子21,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系副研究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沉迷于实验的科研工作者,名下已经有《新世界的猫》《十七年蝉》《菌物志》《十三月的旅行》《澳大利亚简史》《不可不知的日本史》等近十本公开出版书籍。   这些书的内容跨度很大,有青春长篇小说,有怪异短篇集,有通俗国别史,也有轻松科普文。据了解,这些书大部分在高校图书馆都能借到,借阅量还不错。   “佩服作者的脑洞,故事短小精悍,信手拈来。”“故事的发展走向相当出乎意料,一点儿都不俗。”这些都是豆瓣读者对傅力小说的评价。   据傅力介绍,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养小动物,养过猫、鱼、乌龟和各种昆虫。“我小时候养成的对世间万物都好奇和长期观察小动物的习惯,和后来文学创作形成的极致细节处理能力,为我现在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工具。写小说虽是副业,但与我的科学研究相覃塘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