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畅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30 03:59 点击:907329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小组日前表示,其最新完成的检测α-突触核蛋白聚集早期阶段的研究,有望显著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α-突触核蛋白聚集是神经退行性失常的一个标志,可导致人们运动和非运动功能减弱。虽然帕金森病不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但随着症状恶化,其引发的意外可能导致患者离世。目前有减轻该疾病某些症状的方法,但仍缺乏治愈疗法。 帕金森病主要影响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神经元的特定区域,称为黑质。症状通常在数年内逐渐发展。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小组认为,当患者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时,大脑黑质中50%—80%的细胞已经死亡,这可能是α-突触核蛋白聚集导致毒性发展的结果。 特拉维夫大学Sagol神经科学学院负责人乌里·阿希瑞教授说,他和同事找到一种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先进分析来跟踪α-突触核蛋白聚集早期阶段的新方法。利用剑桥大学合作者开发的特殊帕金森病小鼠生物模型,他们能够检测α-突触核蛋白质聚集的不同阶段,并建立了蛋白聚集与神经元恶化和小鼠行为缺陷的关系。 研究小组成员、Sogal神经科学学院达娜·巴-旺博士说,拥有检测α-突触核蛋白聚集早期阶段的能力后,就能够掌握药物对蛋白聚集的影响。事实上,通过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谭畅

许多口服药物会被人体肠道微生物改变,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据英国《自然》杂志4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首次鉴定出了会改变药物活性的细菌酶,确定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该研究结果未来有助于为各种疾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个体对于口服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是因为肠道微生物群包含的基因比人体基因组多150倍,会产生大量有可能代谢药物的酶。这种互作可能会激活药物,也可能灭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产生毒性化合物。 这些被人体肠道微生物改变的口服药,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过去的研究已经暗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对于药物反应差异性的影响,但是背后的作用机制一直不甚明确。 为了系统性地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药物之间的互作,耶鲁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安德鲁·古德曼及其同事,此次调查了76种人体肠道细菌代谢271种口服药物的能力。他们发现,约三分之二(即176种)的药物会被至少一种菌株代谢——这些菌株可以直接影响小鼠的肠道及系统药物代谢。 但是他们还发现,细菌的物种身份并不总是能可靠地预测某物种或群落改变或代谢药物的能力;而直接改变药物的微生物酶通常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些活动。研究团谭畅

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外,尤其需要公众、企业、环保机构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最终落到实处。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引发广泛关注和解读。 在很多人眼里,涉及垃圾的问题是“小事儿”。为何这个“小事儿”却引得习总书记的关注,并针对这一问题两次作出具体指示? 这还要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说起。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达2万多吨,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平均每个人每天至少产生一千克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除了有一小部分被回收利用,大多数都将进入填埋场、焚烧厂进行处置。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健康效益来说,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优先模式。 北京的情况不是个案,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有些地区的垃圾问题甚至更加紧迫。可以说,生活垃圾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件“小事”,而成为了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发展、保护环境和健康的大事。 “垃圾分类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在当下已被一说再说,对公众来说,“共同参与”有时也容易削弱对自我“主体作用”的认知。 但事实上,作为个体的我们也是谭畅

  2019年高考已进入倒计时。高考留下的,有青春的激昂、有奋斗的汗水,还有许多说不尽的回忆,甚至还有些许遗憾。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投票“再参加一次高考,你会继续原有的选择还是要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截至2019年6月5日,共有1.5万人参与。许多网友参与了话题讨论,回忆自己当年高考时的情形。   66.4%受访者表示再参加一次高考,会作出不同选择   调查中,66.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再参加一次高考,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33.6%的受访者表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中青报法人微博投票项目下的评论中,对于“如果你后悔,是因为什么缘故”的问题,有超过150条回复,“专业选择”成了一个被多次提及的词。有网友留言说,自己“不走心地填了志愿”。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填报志愿时太随意,只顾着考虑学校,但最后连学校都是随便选的。   高考的志愿填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情况。   陆彤(化名)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她坦言,每当面临期末考试就觉得头大。“我觉得能读这所大学很幸运,但念商科却又是无奈的选择。我的第一志愿是传媒,然后是创意媒体,最后才是商学院。我其实是很不想学商学的,那些基础课让我觉得很烦”。谭畅

  视频博客简称“Vlog”,也称为“视频网络日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手机、微单,通过拍摄小视频的形式来记录生活、表达想法,并传到网上与人们分享。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4%的受访者看过视频博客。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旅行(61.1%)、美食(57.4%)和爱情(42.8%)等方面的内容。在博主类型方面,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网络红人(66.9%)和娱乐明星(50.8%)的视频博客。   54.4%受访者看过视频博客   山东济南的会计工作者沈小燕(化名)经常看视频博客,她最常看的是旅行、做饭、学习、逛街等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   北京广播电视行业工作人员戴良北,最早看视频博客是为了健身,学习别人的健身计划和动作。“我还会看同城的美食博主的分享,然后去其推荐的饭店。情侣类博主的视频博客我也会看,有一个中韩情侣的,感觉非常甜蜜。我还特别喜欢车辆评测和养猫的视频博客”。   调查显示,29.1%的受访者拍过视频博客,54.4%的受访者看过。   对于视频博客,在内容方面,受访者最感兴趣的是旅行(61.1%)、美食(57.4%)和爱情(42.8%)等方面。在博主类型方面,受访者最感兴趣的的网络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