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君平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10:06 点击:907323

近年来,减重代谢手术的热度越来越高。近期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研究表明,肥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健康问题有可能通过接受这项手术解决。 切胃减肥手术如何减重,是否会反弹?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进行切胃减肥手术?为减重“在肚子里开一刀”会有哪些后遗症,有没有办法解决?带着相关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刚。 为减重限制胃容量 手术减重,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说起,随着和平的到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肥胖人群日益庞大。欧洲和美国的医生发现,除了肥胖本身,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心衰、关节炎、腹外疝及肿瘤等也严重威胁着肥胖人群的生命安全。欧美国家逐渐开始采用手术方式减重,并得到推广。 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术式是袖状胃切除术,通过限制胃容量而减轻体重,进而达到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目的。“减重代谢手术,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食物摄入量,控制食物的吸收,进而降低合成代谢水平,让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并在较低的体重再次达到平衡。”赵刚告诉记者。 据介绍,减重代谢手术的术式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选择手术谭君平

  近日,由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牵头搭建的“卒中云桥工程”在渝正式启动。   据该项目负责人、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介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临床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脑细胞都以百万级的数量死亡,在发病4.5小时内实施静脉溶栓,24小时内评估后动脉取栓是脑卒中急性期救治的主要手段。但此前全国的溶栓率约为1.6%至2.4%,取栓率约为0.4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仅有3.3%的患者能够意识到发生卒中需要及时就医,9.2%的患者能通过120送入医院。   当患者突发脑卒中,在被送往距离家最近的协作单位基层医院时,医生为患者进行的问诊、检查等病历信息会第一时间上传到“卒中云桥工程”网络,上级医院医生可远程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如果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其病历信息也会第一时间送达接诊医院医师工作平台,上级医院医师能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医生救治通道先行。不仅如此,该平台还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各项检查、检验结果、手术记录、术后护理记录等等信息都能在该平台记录,做到了对卒中患者的全流程监控。   2018年5月,为给脑卒中患者提谭君平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公众支持无烟环境政策比例进一步上升。   据介绍,此项调查是针对15岁及以上非集体居住居民的一项入户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控烟目标——“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0%”仍有较大差距。   调查显示,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二手烟暴露最严重的室内公共场所为网吧、酒吧和夜总会和餐馆。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二手烟暴露情况整体有所改善。   调查发现,公众支持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超九成的公众支持在医院、中小学、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和大学全面禁烟。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有所增高,但对于低焦油卷烟的危害缺乏正确认知,对“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的正确认知比例仅为18.1%。与2015年相比,该比例有所下降。   调查结果提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仍广泛存在。一是卷烟变得越来越“便宜”;二是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仍是青少年尝试吸烟谭君平

喝酒伤肝如何治疗?近日,记者从广西医科大学获悉,该校第一附属医院何松青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补体成分3靶向抑制剂CR2-Crry和Gly-tRF反义链抑制剂可能是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的治疗方法,利用两种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对酒精性肝损伤和脂肪变性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细胞研究》在线发表。 团队成员钟伏弟博士介绍,酒精性肝病是全世界肝脏相关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性脂肪肝病或为过量饮酒的结果。当患者持续饮酒时,酒精性脂肪肝病会发展为更严重的肝损伤形式,如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然人们对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 为此,研究人员探索了补体成分3促成酒精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的潜在机制,并且评估了靶向补体抑制剂CR2-Crry在酒精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中的治疗效果。此外,研究人员分析了Gly-tRF的作用及其与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模型中补体激活的关系,并使用Gly-tRF反义链抑制剂评估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大量饮酒会造成酒精性肝损伤和脂肪性变,同时伴随肝脏炎症。损伤的过程是大量酒精使人体免疫系统防线的补体系统被激活,就会调控转谭君平

日前,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传来好消息。会议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这是世卫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组历时10年努力的成果,体现了世界对中医药的认可。”项目主要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与评价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窦丹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传统医学病证,为何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被纳入之后,影响几何?中医药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打破传统医学“信息孤岛”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以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系统性。 “国际疾病分类使得疾病名称标准化、数字化,从而成为医疗、行政管理以及医疗经费控制的重要依据。”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怀琼说。 作为权威的国际标准,ICD是各国政府在医疗、谭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