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情诗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04 点击:896590

不少人在锻炼时为了解闷戴上耳机听听音乐。不过近日美国德州科技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锻炼时听动感音乐确实能提高人的耐力。 研究人员让测试对象在跑步机上进行高强度负荷跑步测试。受试者共127人,平均年龄53岁,其中一半人戴着耳机边听动感音乐边跑步,另一半则不听音乐。测试结果发现,同等速度下,听音乐的人平均能在跑步机上跑8分30秒,比不听音乐的人多坚持接近1分钟。 研究人员的分析指出,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因素,能改善人的情绪,从而在大脑中触发舒适的喜悦感并提高产生能量的化学物质。人们一直从直觉上感到音乐是锻炼时的好伴侣,这项新研究则以科学实证说明其确实能起到增强耐力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健步走、骑自行车等适当强度锻炼或75分钟的跑步等较高强度锻炼。不过,相当一部分人不能达到上述锻炼要求。研究人员提示,音乐能起到鼓励人多运动的作用,下次锻炼时如果感到疲惫,不妨听听音乐吧!(赵乾铮)现代情诗

河南省中医药协会养生保健分会副会长 吕沛宛 宋代养生家陈直著有《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老年病学专著。其中一篇文章名为《述齐斋十乐》,简述了老年人的10种保健方法。虽然其中一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现代人,但基本精神仍具有指导意义。 1.读义理书。宋朝讲求儒家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为“义理之学”。放在当今,就是要读给人启迪、有指导意义的书,心中有正确的方向,才不会被错误的事情迷惑。比如,读高质量的医学、养生书报,才不会“病急乱投医”。老人经常读书、看报,不仅增加知识,还可使思维敏捷,延迟大脑衰老。 2.学法帖子。即学习书法,临摹名帖。写书法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从汉代至清代,人类平均寿命25~40岁,而著名书法家平均寿命都在80岁左右,比如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写书法时,人全神贯注、身体正直,整个上肢及腰腿都会自然配合协调用力,使精气神都贯注到手上,力量运用到笔尖,就像气功导引,能使气血顺畅。 3.澄心静坐。俗话说“心静则神安,气调则血流”, 老人每天静坐半小时,能使头脑清醒,身体得到充分休息,精神得到有效放松。具体方法是:取盘腿姿势(单盘或散盘均可),闭上眼睛静坐,进现代情诗

  青春期发育开始的年龄会受遗传、环境、体质和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决定青春期早或迟最关键的因素并非遗传,而是儿童与其父母的“身高差”。   这项研究由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耶胡达·里默尼、迈克尔·弗雷格博士和波兰科学院斯拉沃默·柯泽尔博士共同完成。为了弄清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身高差和生理青春期开始年龄之间的具体关联,研究人员在2004~2015年里,对170名以色列儿童(其中女孩60人)和335名波兰儿童(其中女孩162人)的青春期前后成长状况展开了追踪调查,即其在8~ 18岁的身体发育状况,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与其父母的身高差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取决于身体对个体生长需求的反应。当“身材高大”的儿童超过父母身高时,其青春期可能比同龄孩子来得更早。这是为了减缓其成长速度,确保他们最终成年身高处于“目标”范围之内。反之,当儿童身高比父母更矮时,进入青春期相对较晚。这是为了加快成长速度以确保最终成年身高达到父母身高的标准。   研究表明,身高超过父母平均身高的孩子,青春期相对较早。里默尼博士表示,如果孩子青春期开始较早,同时与父母间的身高差属于正常身高标准,现代情诗

  “人体除了毛发和指甲之外,各个部位都可以生长肿瘤,但是癌症这么多,千万不要感到害怕,因为癌症是可防可控的。”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卢伟说,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45%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它们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果对早餐、运动程度等生活细节进行调整,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以下6种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吸烟   吸烟是引发癌症的最主要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以诱发多种癌症,有专家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险性增加1.78倍。另外,吸烟也会导致肝癌。   肥胖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研究表明,肥胖与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13种癌症发生有密切关系。   衡量肥胖的标准有很多,最常用的是BMI,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我国人群的标准BMI范围是在18.5~24之间,24~28之间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从防癌的角度上来看,体重应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运动与体重指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经常运动的人相比,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变胖,新陈代谢缓慢,免疫力低,更现代情诗

有长期饮茶习惯的女性骨密度更高,每日饮茶能降低因骨折住院的风险,饮绿茶者以及饮茶超过30年的个体发生髋骨骨折的风险也降低。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最近分别在《营养素》和《国际骨质疏松症》上发表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最新科研成果。 论文责任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吕筠教授介绍,既往研究提示,在绝经女性中,饮茶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研究人员重复调查20643名中国成年人的跟骨骨密度数据发现:在女性中,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有长期饮茶习惯者骨密度更高。进一步分析茶叶冲泡量与骨密度的关系,每天茶叶冲泡量少于6克者的骨密度高于从不饮茶者,喜饮浓茶者(每天茶叶冲泡量多于6克)的骨密度与从不饮茶者没有差别。 研究人员分析453625名成年人平均随访10年的数据发现,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每日饮茶者骨折住院的风险降低12%;对于髋骨骨折住院,饮绿茶者的风险降低了20%,饮茶超过30年者的风险降低了32%。饮茶对骨折入院风险的保护作用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一致。 吕筠认为,该研究结果除提示长期饮茶对骨密度的可能影响外,也可能是饮茶提高了个体的警觉性,从而降低发生严重伤害的风险。 (敏稳)现代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