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号查询 今天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4:45 点击:896500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近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获悉,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我国政府与中医专家历经十余年持续努力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ICD-11 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 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它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使我们第一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测量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质量、结果及费用,并可以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和科研及制定政策中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 据了解,2007年WHO启动ICD第11次修订工作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中医药系统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形成了国内知名专家牵头的起草组织方案,并派出专员担任WHO项目顾问组成员,积极参与确定项目工作方向,搭建总体架构,制定实施计划,并提供资金支持和限号查询 今天

“我们统计过猝死量,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发生在家庭。”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张文中近日介绍,现在北京地区有208个急救站,花在进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北京急救中心计划在三年内一个街道争取有一辆救护车,将覆盖到340个人员密集的街道。 猝死被认为是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但如果患者发病后能及时得到科学急救,就有望终止死神的脚步。为此,北京、广州等城市纷纷在公共场所配备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 绝大多数猝死发生在家庭,对此该如何应对?2016年5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等机构启动了“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我爱我家工程),计划5年内普及心肺复苏两亿人,即每位培训者普及5户家庭。启动该工程是应对在家猝死的有效举措之一,如果相关目标任务能如期实现,很多家庭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就能大大减少家庭猝死量。 此外,北京急救中心计划在三年内争取一个街道有一辆救护车,也是应对在家猝死的良策。目前花在进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而专家认为,15分钟平均急救时间是不够的,如果每个街道都配备一辆救护车,急救人员能及时出现限号查询 今天

6月7日是端午节,目前本市粽子生产已经进入旺季,不少超市、老字号开始将各式各样的粽子摆上了货架。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保障端午节令食品粽子质量安全,近几日来,该局市场监管人员深入厂家对粽子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从生产源头上把好粽子产品质量关。 日前,执法人员走进北京稻香村食品厂粽子生产车间,对粽子生产过程、出厂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执法人员重点查看了粽叶有无染色等原料购进验收情况。同时从该企业的成品库现场采样,本次采样将重点检测粽子产品铅、甜味剂、着色剂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检测结果出来后将向社会予以公布。(记者 王薇)限号查询 今天

昨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网售婴儿床比较试验结果。在20件样品中16件婴儿床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占到了样品总数的80%。babycare、可优比、蒂爱等售价千元以上的婴儿床上榜。 市消协表示,本次比较试验涉及20个品牌的20件婴儿床,购买价格从129元到2689元不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中部分孔和侧翻旁板不符合要求、床铺面有不符合标准的间隙以及床铺面冲击强度不够、旁板和床头不符合标准要求、框架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够等。 婴儿床的结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婴儿的安全。经测试,6件婴儿床样品的结构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为了发挥不同功能,婴儿床的床铺面一般是可调节的。通常有上、中、下三个挡位,不同挡位都有安装所需要的孔。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孔,婴幼儿的手指可能会被卡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经测试,本次比较试验中有5件样品的安装预留孔不符合标准要求,包括产品外包装显示为南极人的品牌和babycare、可优比、蒂爱、Farska等品牌的样品。 此外,部分婴儿床为了使用方便,会将旁板设计成可以下放,标准要求这种侧翻旁边在提起时是可以自动啮合的,婴儿床使用者比较特殊,若侧翻旁板提起时无法自动啮合,可能导致侧板意外打开,存在婴幼儿意外跌落风险限号查询 今天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5月24日举行的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创制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被称作养猪业的“头号杀手”,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防治药物。 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组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目前科研团队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取得五项进展: 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在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完成限号查询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