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2:02 点击:895585

  青海一面包车与大巴车相撞致6人死亡   新京报讯(记者马骏 张熙廷)新京报记者从青海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及海南州政府获悉,5月25日13时许,国道109线青海共和县境内,一辆微型面包车与一辆大巴车迎面相撞,微型面包车车头损毁严重,大巴车前挡风玻璃破损,失控行至路基下,当地交警、消防到场处置将微型面包车人员救出。   新京报记者从海南州政府获悉,事故导致微型面包车内5人当场死亡,1人送医院途中死亡,大型客车内无人员受伤,事故善后正在进行中。   青海省公安厅第一时间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督导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抢救伤员、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小儿手足口病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开始今年考察任务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了解到,近日,考察队员抵达北极斯瓦尔巴地区的中国北极黄河站,开始执行我国2019年北极黄河站业务化观监测及科学研究任务。 △气象学家架设自动气象站 △气象学家架设气象涡动协方差系统 △冰川学家利用蒸汽冰钻钻冰 △冰川学家进行采集样本的准备工作   据悉,中国北极黄河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也是北极地区的第8座国家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为一栋两层楼房,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可供20-25人工作和居住。重点开展极区高空大气物理、冰川海洋、生物生态、气象地质等学科的观测和研究。(央视记者 郑天皓)小儿手足口病

“套现”童年情怀 浙江“80后”果农将回忆进行到底  中新网宁波5月25日电(记者 林波)5月25日,天微亮,枝叶上还带着些许露珠,将一个个如硬币大小的覆盆子摘入篮子内,浙江省宁波市小米果园创始人周科斌开始了一天的果农生活。   每年五月份,长在山间的覆盆子开始挂出鲜红的果子,摘一颗放进嘴里,酸甜感刺激着整个味蕾,这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五月末,漫山遍野的覆盆子开始“隐退”下市,但在小米果园内,覆盆子却迎来了成熟高峰期。   “近期光照足,产果量大,但订单量更大。”周科斌解释道,随着网络销售市场的打开,覆盆子订单疯狂涌入,“昨天安排了7个阿姨采摘覆盆子,但仍满足不了订单,已爆单。”   眼前的“爆单”场景是周科斌五年来耐心深耕覆盆子种植的“红利”。 图为周科斌。 受访者提供 摄   2014年,瞄准童年乐趣,“80后”大学生周科斌将回忆“套现”,放弃城市安逸的工作环境,扎根山区,把散落在山间的野生覆盆子挖出,集中种植管理,“这是我们‘80后’的童年回忆,如今没人种这个,是机遇也是挑战。”   创业之初,周科斌与当地村民上山寻找理想的野生覆盆子苗,“一株一株找,找了近万株,种植了6000多株。”   2016年,周科斌收获了第一批覆盆子。   如今,小儿手足口病

  德兴一村民见义勇为被烧成重伤   当地红十字会发出募捐倡议   本报德兴讯 (记者徐黎明 通讯员程志强)“我们倡议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见义勇为的英雄奉献一份爱心……”这几天,德兴市红十字会为见义勇为村民程学谦筹集善款的倡议书,刷爆了当地市民的朋友圈。   事情还得从几天前说起。5月21日8时,家住新岗山镇新建村的程学谦干完农活准备回家吃早饭,刚到路口,听到邻居董春莲大喊:“齐正龙家厨房的液化气漏气了,有爆炸的危险!”程学谦顾不上多想,赶紧往齐正龙家的厨房跑去。   此时,厨房时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程学谦跑进厨房,伸手去关煤气瓶上的阀门。突然,液化气瓶发生爆炸,熊熊大火瞬间包围了程学谦。在坚持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把液化气瓶阀门关上之后,程学谦昏倒在地上……   闻讯赶来的村民们立即把程学谦送往德兴市人民医院,经过补液及创面处理后转往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在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下,程学谦终于度过了危险期。经确认,他全身烧伤率达87%,治疗费用将达100万元。   了解情况后,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上户慰问,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市民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截至发稿时,已筹集善款11.7万元,爱心接力小儿手足口病

“华北瓷都”传递“千年窑火” 冀传承中国陶瓷文化  中新网晋城5月26日电 题:“华北瓷都”传递“千年窑火” 冀传承中国陶瓷文化   作者 杨杰英   千年窑火,薪火相传。26日,“华北瓷都”山西阳城在后则腰村“乔氏古窑址”举办第二届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会圣火采集仪式,意在传承和发扬中国千年制瓷文化。 中共阳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崔书林共同点燃圣火盆。 杨杰英 摄   山西阳城,是中国重要的陶瓷产地之一,制瓷技艺萌芽于西汉、兴起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自古就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之说,后则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陶瓷村”。 中共阳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原天信致辞。 杨杰英 摄   “古老的阳城乔氏琉璃传统烧制技艺要代代相传。”今年74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崔书林在仪式现场采集“琉璃圣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琉璃”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崔书林在仪式现场采集“琉璃圣火”。 杨杰英 摄   崔书林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琉璃烧制技艺。他告诉记者,阳城琉璃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从成熟走向兴盛。明清时为北京故宫、明十三陵制作琉璃制品,当时在全国已享有盛誉小儿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