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9 04:52 点击:883313

  男子为宣泄情绪击碎地铁站玻璃   本报讯(记者 董振杰 通讯员 郑学鹏)几天前,地铁15号线顺义后沙峪站玻璃幕墙接连出现“弹孔”,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联合俸伯站派出所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经过侦查员数日蹲守,终于在5月10日晚将作案男子抓获。目前该男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这种特制的玻璃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并不容易破碎,而且现场发现了散落的钢珠。”公交总队刑侦支队赵警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接到报案后,刑侦支队抽调精干警力,联合俸伯站派出所成立了专案组,派出多名侦查员展开调查。   5月11日晚9点50分许,一名侦查员发现,一辆封闭式小货车经过后沙峪地铁站外侧的京密路时,司机摇下车窗并拿出一把弹弓,对着玻璃幕墙“射击”,击碎玻璃后迅速逃离。随后警方很快在后沙峪的一个小区内找到该男子并将其抓获。   “我们在车内起获了90多枚钢珠,还有11颗泥珠以及一把弹弓。”赵警官说,看到民警到来,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击碎玻璃为发泄不满,现在后悔死了”。   嫌疑人安强(化名,北京人,32岁)说,他是送水工,几天前因为和家人发生矛盾,导致心情不好,为了发泄情绪,“走到后沙峪赠与合同

通话9小时 女子被骗向各平台借款损失数十万  通话9小时 女子被骗向各平台借款损失数十万   东莞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银行:骗子可能电话挂失事主银行卡造成吞卡   5月9日,东莞的刘慧慧(化名)在微博上记述了自己遭遇电话诈骗的经历。刘慧慧称,4月27日,有人打来电话称她名下的银行卡涉及“洗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刘慧慧在对方9个多小时的语音通话指导下,通过多个贷款平台借款向对方的“信用账号”共汇去了40余万元,加上被盗刷,刘慧慧共损失50余万元。5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警方已介入调查。   经过   遇到“警方”查资金状况   通话9小时损失50余万元   刘慧慧是广东东莞人,4月27日下午4点多,她接到了一通自称是“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准确报出了刘慧慧的身份证号,对方称刘慧慧名下有一张电话卡,涉嫌群发垃圾短信。   “他说会在一个小时以后停用我现在使用的手机。由于着急打车回家,如果电话不能使用,会很麻烦,所以我一下子变得很着急,想要赶紧处理完这件事。”刘慧慧告诉北青报记者,“随后,对方帮我转接了一名‘警察’,说是北京警方的,却操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口音。对方说在我的身份证下,除了有一张电话卡涉嫌群发垃圾短信赠与合同

退休后的“逃跑计划” 旅居养老的幸福体验  退休后的“逃跑计划” 旅居养老的幸福体验 【关键词】   候鸟式旅居养老、疗养式旅居养老、文艺鉴赏式旅居养老、田园式旅居养老、社区式旅居养老   2018年,一部以旅居式养老为题材的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被广泛传播。这部电影贴着公路片的标签,旅途不确定性的生命体验,自然而浪漫。一对耄耋夫妇,背着儿女偷开房车出去旅行。“逃跑计划”阐释了老年题材电影的爱情真谛。老先生和《都挺好》的苏大强一样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老太太也身患重病命不久矣。他们这种旅行,属于国内新的养老方式——旅居养老。   国外旅居养老流行已久   旅居养老,虽在中国兴起不久,但在西方却有悠久历史。早在18世纪,西欧各国的贵族和艺术家就热爱回归自然的旅行。一家人到乡下避暑,属于欧洲社会早期的旅行风尚。而在中国,旅居养老是在旅居的基础上,衍生的新型养老模式,特点是将“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相结合。   近年来,跨国养老产业在欧美等国流行,挪威等国家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大型养老公寓。西班牙低廉的房租、充沛的阳光和优美的风景,吸引着欧美许多老年人旅居。不仅如此,我在澳大利亚旅游时,也碰到许多旅居的老人。   国外老人的生活赠与合同

多配护理员 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多配护理员 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发生地点】   海淀区苏家坨镇台头村双缘敬老院   【发生事件】   不能自理的老人入住率占三分之一,为这一人群多配备护理人员   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台头村的双缘敬老院建于2007年,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从有第一位老人入住到现在,已入住130余位老人,我们靠的是老年人之间的口碑相传。这些年来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也要求我们的服务要继续不断提升。” 敬老院院长曹晓红介绍,目前敬老院内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所占比例为各三分之一,日常护理中,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会着重多配备护理人员。   开设兴趣班 老人们每月欢乐小聚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几十位老人整齐地跳起了拍手操,伸展、跳跃、弯腰、摆动、拍手……老人们在敬老院内的小广场上锻炼,脸上洋溢着笑容。每天早晨九点的拍手操是老人们必做的功课,这是一种全身运动,每次约40分钟。除了护工和老人们一起跳拍手操,还吸引了附近的村民,“我在附近住,经常来这里跳操,与大家在一起特别高兴。”台头村一位70岁的老人说道。   除此之外,敬老院还为老人开设了书法、唱歌、跳舞等兴趣班。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就是老人集中小聚的欢乐赠与合同

  翻网站评“中小学百强”:不靠谱排名该消停了   ■ 来论   最近,一个叫“2018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的排名在一些家长的朋友圈刷屏。据新京报报道,这份榜单的来源指向了一家叫做“校长会”的机构,主办公司工作人员称,该榜单是从各中小学校官网采集数据换算得来。据了解,该榜单发布后即被叫停。   对此,教育部回应称,从未授权任何组织或者机构开展面向全国中小学的此类评选排名活动,并称一些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教育评价“标准不科学,操作不规范、过程不公开”。   禁炒学校排名,已是教育部三令五申的问题。饶是如此,总有些机构瞄准了家长们的名校情结,借机炒作中小学名次,到头来,这也加深了处于择校期的家长的焦虑。   以这次刷屏的榜单为例,按照“校长会”工作人员的说法,榜单排名是用量化的数据维度进行评比,比如优秀教师数量、发表论文数量、获奖情况等。   乍一看,拿多重数据作对比,各家学校孰优孰劣尽在眼下。但其实未必,因为其指标未必合理。在评价学校质量时,历史底蕴、文化积淀、教学氛围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未必是可以量化呈现的,也未必会在官网用数据呈现。更何况,那些学校官网披露的赠与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