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园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04:51 点击:882179

人人都怕高血压,56岁的陆女士却为自己的低血压担心。心血管专家提示她,低血压也可能是疾病信号。 陆女士是今年2月做完胆囊手术后发现血压低的,血压一直只有90/40mmHg,精神也不好,头晕少动。以为术后慢慢调理能恢复正常,不料血压3个月来仍“居低不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戴阳阳副主任医师了解陆女士病情后,发现其术后因惧怕胆囊功能差,每天只喝点白粥吃点青菜,基本能量要求都达不到。经检查排除了各种器质性病变后,戴阳阳为她开出了“增强营养”的处方。 戴阳阳说,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一些人血压测量值已达低血压标准,但无症状不影响生活。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低血压病,一是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另一类严重的是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此外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低血压。 医生建议陆女士,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加强锻炼;在增强高蛋白营养食物的同长青园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个新的“肥胖因子”,它通过上调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而利用抗体中和血液GPNMB对肥胖和糖尿病有良好治疗效果。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代谢》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同期杂志也发表预告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论文题为《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脂质合成、加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肥胖可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它不光影响体型,还是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生命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脂质代谢过程除了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调控之外,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也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宋保亮前期研究发现,在肝脏中特异敲除泛素连接酶gp78(L-gp78-/-)可导致SREBP通路抑制。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在肝脏合成脂质能力下降的同时,脂肪组织脂质合成能力会代偿性上调,这表明肝脏分泌某种“肥胖因子”,促进脂肪组织脂质合成。 从这个现象出发,研究人员发现了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能显著加重肥胖程度,增加脂长青园

人体生物钟(昼夜节律)是人类为了顺应大自然周期性规律而产生的一种适应循环。近日,来自美国、英国的研究表明,按点吃饭可防多种疾病。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员大卫·贝克托德博士及其研究小组以小鼠为对象,展开了生物钟对新陈代谢和消化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在“错误”的时间进食(如深夜进食)会导致生物钟紊乱,随即触发胰岛素释放,刺激体内蛋白质在不必要活动的时候变得更加活跃,这使得糖尿病、肥胖、代谢紊乱和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遗传学教授本·J·格林威尔博士则对一组小鼠进行有节律的喂食,另一组小鼠随意进食。5周后,研究人员检查小鼠肝脏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基因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与按点进食的小鼠相比,无规律进食的小鼠70%的肝脏转录循环失去节律性。格林威尔博士表示,人体内的节奏性基因表达可确保新陈代谢等生理行为的运行周期。当昼夜节律正常、进食规律时,肝脏中的大多数基因表达会保持节奏,预防肝脏病变。美国预防医学专家迈克尔·克鲁帕恩针对上述研究表示,“与太阳一起吃饭”(顺应生物钟进食)可以提高身体的工作效率。长青园

体重是衡量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老人的健康体重需采用体质指数衡量,其计算公式是: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中国营养学会建议,老人的体质指数最好在20~26.9公斤/(米)2。 如果老人的体质指数小于20公斤/(米)2,说明体重偏低,易出现营养不良、体虚乏力、跌倒等风险;如果体质指数大于26.9公斤/(米)2,说明超重或肥胖,存在“三高”或心血管疾病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动平衡”。“吃”是能量摄取,“动”是能量消耗。如果二者相当,体重基本平稳;摄入大于消耗,体重就会增加;摄入小于消耗,体重下降。根据这一原则,老人可视自身情况合理调节进食量和运动量。 老人膳食应提倡多样化,保证充足营养。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日3~5餐,每餐六七分饱,细嚼慢咽。老人运动讲究量力而行,舒缓自然,保证安全第一。每天不妨锻炼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的强度为宜。 如果要更精细地管理体重,首先需做人体成分检测,看体内脂肪、肌肉、骨骼、水分等的分布是否合理。有的人即使体重在健康范围,但分布未必合理,常见的是脂肪占比多,肌肉占比少,就要靠科学运动调整。近年来,老人的“肌少症”问题广受关注,及长青园

老人保持干净整洁的外表,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愉悦感,也能使自己身心健康。近日,美国“每日健康网”刊出多位专家总结的“老来俏的小妙招”,值得老年朋友借鉴。 保持体味清新。皮肤上的细菌、汗液以及皮脂相互反应会产生气味,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更为明显。要使体味清新,用有香味的沐浴液清洗身体很重要,汗多的老人还可适当使用止汗剂。另外,减少吃洋葱、大蒜和辛辣菜肴,也有助于避免尴尬体味。 注意润肤保湿。年纪大了,皮肤容易干燥。老人要记得给皮肤保湿,尤其是腋下和腹股沟等重点部位清洗后,最好涂抹滋润霜。头皮太干可能带来头屑烦恼,请药剂师推荐几款去屑洗发水是不错选择。 胡须也可美容。一些老人留有胡须,显得时髦、有范。胡须需要精心梳理清洗,上油养护。保持胡须柔软、发亮,自然风度翩翩。 修剪鼻毛耳毛。步入老年后,鼻毛、耳毛等体毛的生长似乎更凌乱。要给他人留下整洁、精干的形象,最好定期修剪鼻毛和耳毛。当然,修剪时切勿太过彻底或使蛮劲,否则影响鼻毛阻挡灰尘细菌的功能,甚至导致毛囊炎。 注意消除口臭。与体味一样,口臭很难被察觉。老人的口干、牙病和胃食管返流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口臭。因此,建议老年朋友半年看一次牙医,长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