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旅游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6 14:53 点击:870026

  4月23日,上交所披露称,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企业微芯生物已回复上交所问询。   在问询函中,上交所连发41问,涵盖发行人股权架构、董监高等基本情况、发行人核心技术、发行人业务、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风险因素、其他事项等七大项内容。其中,微芯生物的股权结构、经销商模式以及现金流向、专利技术授权、持续性经营能力等问题被重点问询。   专有技术出资是否合理?   根据微芯生物招股书(申报稿),2001年微芯有限设立时,博奥生物以9项生物芯片专有技术的独占使用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35%。但在2006年,博奥生物撤回原投入微芯有限的4项专有技术出资,并相应减少注册资本出资额。此后,仅有5项专有技术的独占使用权保留于微芯有限。并且,截至2018年末,微芯生物账面存在对博奥生物的其他应付款481.89万元。   在公司股权结构、董监高基本情况方面,上交所重点问询以专有技术进行出资的问题。上交所要求微芯生物说明,在历史股权变动中用以出资的专有技术具体情况、以专有技术进行出资的原因,股东博奥生物用与清华大学共同所有的技术用来出资是否合理,2006年博奥生物撤回原公司旅游

  新三板向左,科创板向右?   本周,某家大型券商科创板主题论坛的现场热闹非凡,大部分会场都座无虚席,甚至连站着听都要提前卡位。   论坛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碰到了一家曾在新三板市场投资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的投资负责人,寒暄间试图了解一下该公司目前在新三板市场的近况。   该负责人打断了记者:“忘记新三板吧。我们过去两年虽然投成了几单 IPO,但剩下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处理在新三板踩的雷。科创板出来后,我们有了新的投资方向,之前一些基金也转到科创板,有一些私募也希望借我们的通道投资。我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各地飞,看科创板的项目。”   一位在新三板市场摸爬滚打六七年的券商人感慨,如今在科创板活动上能碰到不少新三板圈的熟面孔,只不过大家对新三板都闭口不谈了,科创板是新的追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资本市场发展总有周期,在科创板有多少曾经的“三板人”重新上路。   分析师换轨   2018年各家券商在新三板领域研究供给大幅下滑,而2019年券商新三板研究已经近乎停滞,数月以来再未有出现过一篇有关新三板公司的报告,更多都是新闻摘录和数据汇总。   “一公司旅游

科创板跟投江湖:投行、另类子公司与企业的拉锯战   科创板筹备衔枚疾进。配套规则陆续出台,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及相关业务规范在近一周纷至沓来;企业审核进展也再攻下一个环节,首批3家IPO企业在23日回复监管层问询。   随着规则逐渐明晰,跟投玩法成为投行圈内关注热点,比如如何争取优质项目更高的跟投比例,如何减小跟投赔本的风险。   “一些拟上市企业想蹭科创板概念,实现快速上市目的。对于这类过度包装的项目,我们会比较谨慎。”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24日向记者表示。   一场承销商、另类子公司、发行人之间的博弈大战即将上演。   保荐机构甜蜜的烦恼   近期出炉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规定,另类子公司在首发战略配售环节时参与跟投,比例依据项目发行规模分四档确定,在2%-5%区间;规模越大对应的跟投比例越小,配售后要锁定2年。   跟投制度的引入,无疑将加剧利益多方博弈的激烈程度。   首先在承揽环节上,券商跟投制度实质上提高了科创板的准入门槛。“强制跟投抑制了投行盲目扩张业务规模的冲动,毕竟强制跟投意味着股份未来要锁两年。”上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优质企业不愁保荐机公司旅游

一季度政治局会议释放新信号 实行预期调控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分析和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从会议公报看,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形势分析会,这次有不少新的提法和判断,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去年第四季度没有强调“房住不炒”,而这次再次被提起。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房地产板块在4月21日的交易中集体出现大跌,龙头股万科等均下跌超过5%。   我们认为,房地产炒作和房地产市场出现趋势性调整,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2018年10月底和12月13日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只字未提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判断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取向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典型的相机决策。传递出中央关于房地产市场回暖,多项指标走势超预期   中央之所以再次强调房住不炒,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趋势性下滑,因此,有关部门放松了对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变化。2018年前三季度的按揭贷款控制是相当严格的,但今年一季度各家银行办理按揭贷款的速度大大加快。信贷环境显著改善使开发企业的资金紧张得以缓解。另外,减税降费、股市回升等等因素都对楼市回暖起到了一定作用。   从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传导看,首先是信贷放松,由于按揭贷款公司旅游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近40位外方领导人、共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参加本届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一带一路”理念比较宽泛,需要更好地向其他国家阐释。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可更好地从“经济角度”对外阐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框架下,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够有力拉动投资、消费、进出口,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也能通过国际产业合作,使未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国家融入,产业链的全球扩展对各国都有好处。   合作应进一步体现“多边性”   《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进入第六年,在你看来,有哪些成就与不足?可在哪些方面改进和提高?   胡必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日前谈到了四个方面:发展规划和政策对接不断展开、全球互联互通不断公司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