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10:39 点击:859854

  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景区的许多村庄坐落在群山之中,过去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萍乡市花大力气修建了旅游盘山公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矛盾,既让当地的茶叶、竹笋等农产品得以走出大山,又方便了外地游客来武功山景区游玩。不少外出务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干起了农家乐或种养业,收入连年增长,乡村发展活力增强。(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DF392) 李慧镝

  日前,中宣部新闻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联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至此,县级融媒体中心5项标准规范已全部发布实施。   《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以国家和行业网络安全政策、标准为依据,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统特点,从技术、管理和运维等3个层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网络安全进行了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提出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运行维护范围,包括技术系统、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明确了运行维护及监控的要求,规范了相关应急保障和规章制度。《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从内容安全、技术安全、业务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自我监测系统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功能、系统架构、数据接口要求进行了规范。   这3项规范是继1月15日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后,再次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标准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为指导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支撑。(李慧镝

西北大学有个网红“注册攀树师”老师  “爬树课”火了  “爬树课”火了   西大有个网红“注册攀树师”老师  学生正在饶有兴趣地攀树。(记者 雷伟东 摄)  ■记者 张潇 通讯员 陈尧 陈飞波  春季里百花盛开,西北大学的“爬树课”又火了,任课老师陈超也成了“网红”。据了解,中国共有3名国际树木协会注册攀树师,他就是其中之一,一名西北大学的“80后”教师。  每一项运动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陈超是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助教,是攀树协会的指导老师,也是校定向越野队教练。  定向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瑞典,最初是一项军事体育活动。“对定向越野来说,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在陈超看来,每一项运动都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其中习得的技巧和经验都可以迁移到生活乃至人生中。  制图是定向越野的核心技术所在,没有高质量的专用定向地图就难以组织高水准的训练和竞赛活动。2006年,刚以高水平运动员身份升入华南理工大学的陈超也曾为长时间没有地图帮助训练而苦恼,但很快他决定开始自学制图。刚开始的日子白天顶着烈日拿着小图板实地勘测,晚上到宿舍继续通宵摸索英文绘图软件描绘地图,不时用蹩脚的英语发邮件求助国外制图李慧镝

  现场实验 消防员模拟被困车内 15分钟后车内温度升15℃  钱江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身边不少家长也有过类似的侥幸心理,开车带孩子出去,突然想起要去办点事,嫌带孩子过去麻烦,就把孩子反锁在车内。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行为有多危险。   钱报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把孩子困在车内无非有这几点原因:家长粗心大意,下车时忘记孩子在车上;家长认为暂时离开没有问题,把孩子留在车内;汽车自动落锁,困住了孩子;孩子顽皮偷偷进车内玩耍被困等。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联合杭州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近江中队的消防员,做了一场模拟被困车内的小实验。   参与这场实验的消防员叫李阳,他在场地中央找了一辆白色的三厢小轿车。   实验在下午3点进行,此时室外温度还算比较凉爽,多云,温度计显示:22.7℃。   为了更好测试实验效果,车厢温度调至22.7℃后,实验正式开始。   钱报记者记录了几个时间节点和消防员的感受:   5分钟之后,车内温度为30℃,消防员感觉胸口微闷。   10分钟之后,车内温度为36.9℃,消防员感到有些难受,胸闷,呼吸不畅。   15分钟之后,车内温度为38.4℃,消防员明显感受到车内空气不足,呼吸不畅,还开始微微冒汗李慧镝

左手学习,右手劈柴这里的小学生拜农户为老师  富阳开启“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  左手学习,右手劈柴这里的小学生拜农户为老师  到山上挖笋、采茶,去田里拔草、摘野菜,用乡村土锅灶烧菜……4月12日,杭州富阳富春七小五(八)班的47名学生走进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的农户家,开启了两天一夜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  这是杭州市富阳区尝试把新劳动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开端。昨天,“全国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洞桥镇正式授牌。今后,富阳区将组织近44000余名三至八年级学生,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类似的“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让学生们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体验农事活动、感受民俗民风。  这里的馒头比城里的好吃  有股荷香的味道  “将篾丝穿进去,再拉一下。”在洞桥镇贤德村施家3号,一位篾匠师傅身边围着10个孩子,他正在教孩子们用竹子编蒸架。看了一两遍,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十几分钟后,一个个竹编简易蒸架就成型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竹编,原来这么简单。”13岁的王瑾钰告诉钱报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住到乡村农户家,大家都很兴奋,“主人是一对和蔼的爷爷奶奶,讲了很多传说故事给我们听。我们去他们家的田里帮忙播种蔬菜,还看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老物件。”李慧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