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di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9 11:51 点击:833788

  科创板正点燃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热情。近日,申联生物医药拟变更申请上市交易所板块为科创板,辅导机构为国信证券。这是继启明医疗、复旦张江之后,又一家申报科创板的生物医药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作为科创板的重点面向行业之一,可以预见,未来将有一批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生物医药企业获得流动性更佳、成本更低、准入机制灵活的融资环境。随着众多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领导者陆续登上科创板,生物医药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投资热。   3家企业申报科创板   近日,上海证监局官网发布了申联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工作进展公告,申联生物决定将拟申报上市的板块由上交所主板变更为科创板。对于申请板块变更的原因,申联生物仅表示,“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原因并未多提。   申联生物官网介绍,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合成肽疫苗生产企业,是一家坚持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市场,申联生物销量一直领先,市场遍布全国30个省市,产品和服务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证监局也于近日披露了启明医疗辅导备案公示文件,启明医疗上市辅导计划主fandi

  科创板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全面加速,上市审核系统也将正式“开门迎客”。来自上交所的最新消息显示,3月16日,上交所举行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会员准备工作座谈会,近百家会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大会。座谈会围绕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通报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听取会员单位意见建议,重点就强化会员单位责任,全面做好市场准备尤其是风险防范提出新的要求。   上交所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大事,大事要办成好事,防控风险是第一要旨。会员单位要“严把七道关”——交易权限开通关、企业选择关、发行定价关、材料申报关、上市初期交易监管关、系统安全运行关和廉洁关,按照“高标准、稳起步、严监管、控风险”的基本要求,共同做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此前上交所向各保荐机构发布了《关于组织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集中测试演练的通知》,根据通知的内容,本周一(3月18日)起,科创板上市审核系统将正式进入生产状态,所有通过审核系统提交的文件将被视为正式的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文件。科创板实行申报全程电子化,从项目申报、受理、反馈、再反馈fandi

  3月15日晚间,全国关注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十大问题,其中的智能骚扰电话、电子烟隐患、售后服务套路、网贷黑幕等,背后涉及了部分A股上市公司或新三板挂牌企业。   晚会播出后,相关公司做出了说明或回应。沪深交易所、股转公司等监管部门也反应迅速雷霆出击,发函关注就涉及3·15问题提出问询。 公告信息显示,深交所于3月16日、3月17日向蓝色光标、麦达数字和亿纬锂能等公司发出问询函,督促公司及时、准确向投资者释疑。部分上市公司也第一时间回应市场关注,主动披露、澄清相关情况。   3·15晚会曝光璧合科技涉嫌利用“招财喵”产品,通过探针盒子获取用户信息。璧合科技的股东包括蓝色光标及科大讯飞。深交所第一时间向蓝色光标发出关注函,对公司参股的璧合科技涉嫌通过探针盒子获取用户信息表示关注。   深圳萨摩耶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萨摩耶金服”)被曝光涉嫌使用“探针盒子”收集用户信息。萨摩耶金服3月16日发表公开声明,公司未购买使用探针盒子,未违规获取个人信息。萨摩耶金服涉及三家深市上市公司。爱尔眼科、汤臣倍健、电广传媒分别间接持有萨摩耶金服少数股权。   被点名fandi

  据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表示,已经成功下载了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中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的数据,并已转交给埃塞俄比亚调查小组。   BEA官员表示,BEA并没有听取录音文件,录音有待埃塞俄比亚方面公布。BEA仍将继续研究飞行数据记录仪(FDR)的数据。   3月10日上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机在埃塞俄比亚德布雷塞特附近失事,机上有157人,包括8名机组人员。这是该型号飞机近5个月以来发生的第二次空难。   3月14日,依照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请求,失事客机埃航ET302的两个“黑匣子”已送抵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即将接受事故分析调查。与此同时,有知情人士披露了一段ET302坠机前驾驶舱内的录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5日称,在失事航班的通信记录正式对外公布前,已有匿名“消息人士”向《纽约时报》提供了坠机时的录音资料。“断开,断开,请求返航!”从ET302机长格塔休的语气当中,能够听出明显的恐慌。“断开”是飞行术语,通常是在沟通环境较为嘈杂忙乱的状态下,提醒接收方优先处理的信息——这往往是由于指令发出者已经遭遇到了紧急状况。   知情者透露,ETfandi

新发现!棕榈叶片化石将青藏高原抬升史推后千万年  棕榈叶片化石将青藏高原抬升史推后千万年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一份距今约2500万年的大型棕榈叶片化石的发现,为青藏高原抬升史提供了新证据。这是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考察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苏涛研究员、周浙昆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采集到了这件大型棕榈化石。“它的叶脉非常清楚,叶柄非常长,整个标本长度达到1米,是目前青藏高原地区最年轻的棕榈科化石记录。”苏涛研究员说。   周浙昆研究员介绍,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仅有部分种类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高海拔的地区,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研究人员利用古气候模型模拟了13种不同地形地貌情景,表明在2500万年前,生活在西藏中部的棕榈分布海拔高度不超过2300米,生活地形地貌极有可能是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两侧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这一峡谷地貌直到约2300万年前才逐步消失,隆起成如今的高原。此次发现,将青藏高原f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