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德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7 09:40 点击:830373

  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我国农业“谁来种”“怎么种”的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建议,要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减肥增效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均耕地资源少使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处在高强度和超负荷利用状态。万连步建议,开展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支撑耕地资源管理,支持优势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同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倡导“亲土种植”理念,提升全民土壤养护意识,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重视减肥增效技术的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建立示范基地,通过试点作用带动农业绿色投入品的推广;将减肥增效技术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当前,我国亟须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来解决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万连步表示,成立一年的金丰公社,通过上游聚资源,中游建网络,下游做服务的经营模式,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土壤修复、全程作物营养黄维德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4日上午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的三个决议草案,召开主席团第三次会议。   下午,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和外商投资法草案建议表决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张荣顺辞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召开主席团第四次会议。(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DF378) 黄维德

  由于我国加工制造成本持续提高,国际纺织产业投资及国际采购订单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的纺织加工能力近年也有迅速增长趋势,从长期来看必然与我国纺织产业形成竞争关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9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谈道, 我国纺织企业通过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纺织产业新布局,有利于保障我国纺织产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并与国内纺织产业升级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孙瑞哲表示,新一轮全球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主要是一种自我发展型崛起、工业化崛起,而非对外扩张型崛起。中国纺织工业的崛起,也是一种在内生驱动力作用下的“自我发展型崛起”。根据商务部统计口径,2003~2018年,中国纺织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97.96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5.6%,占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5.2%。   孙瑞哲认为,纺织产业是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以及提供大量就业的首选民生产业。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化黄维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在3月9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今年要全力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在海南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国际航运、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开放,支持医疗健康、国际会展等产业加快发展。   2018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迈入新阶段的一年。这一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部的“1+3+7+1”的发展格局。数据显示,11个自贸试验区(不包括海南)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达12.1%。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2019年要聚焦重点任务,积极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试验区,这块肥沃的“试验田”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去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试点布局,深入海南“全覆盖”调研,制定总体方案,发挥全岛试点优势,推进整体开放和系统改革。海南省积极推进总体方案黄维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发展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发展目标。2018年全国农民工已达2.88亿人,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相当于欧洲劳动力的总和。在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困难企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就业更容易受到冲击,保农民工就业更需各级政府精准发力,使外部环境的宽松和自身技能的提升,形成扶持农民工比较充分就业的合力发展态势。   稳定民营企业的农民工就业。民营企业是农民工就业主渠道,也是农民工就业受影响最重的地方。要将大规模减税降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含金量”高的攻策落地、要加稳岗位给予上年失业保险金50%返还、较大幅度降低社保费率和增加中小微企业货款等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的“真金白银”力措尽快落实到位,大幅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更有能力少裁员、不裁员、多吸纳就业。   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目前农民工就业出现“三增三降”的新变化,即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增加(中部地区增长0.9%,西部地区增长1.3%)、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下降0.2%;省内农民工就业增加增长1.7%、省外农民工就业下降1.1%;第三产业农民工就业增加5.7%、第二产黄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