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伶嫣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28 06:50 点击:824521

  PPP模式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模式,既能够分担投资风险,又能保障社会投资者的基本收益,已经成为生态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   生态环保类PPP项目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部分项目出现了短期工程化、融资债务化、边界模糊化等问题,导致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部分领域,出现了政府放出的PPP项目数量多,但生态环保企业积极性下降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PPP项目的绩效考核。   PPP项目绩效考核是从政府角度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社会资本(项目公司)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能够促使各方在PPP项目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共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促进生态环保PPP项目的良性发展,加强PPP项目绩效考核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我国PPP项目绩效考核的主体是项目实施机构,即政府方的代表,实践中多数PPP项目也是这样操作的。但是这种由政府方实施的绩效考核模式,也面临着一些尴尬,比如,政府方既是PPP项目袁伶嫣

  编者按:过去几年中,区块链和AI无疑是最热的两个技术词汇。  区块链和AI的融合将为行业带来全新的机会,尤其是很可能会催生新一代终端应用平台,同时以公平、开放的方式解决了数据提供方、AI模型开发方等方面资源的共享问题。  近期,链捕手(ID:iqklbs)向清华大学副教授、MATRIX首席AI科学家邓仰东教授约稿,请他谈一谈对区块链与AI关系的理解。邓教授主攻AI、电子设计自动化、并行算法和图形处理器架构等领域的研究,曾为中国高铁设计及研发了AI预警安全解决方案。  在链捕手2月初推送的《区块链的五大挑战以及AI带来的四大机遇》一文中,邓教授已经探讨了区块链与AI的概念,以及AI能给区块链带来的机会。在本文,邓教授将探讨区块链能给AI带来的机会,以及区块链化的AI云平台。  文/邓仰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过去几年中,区块链和AI无疑是最热的两个技术词汇,相关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资本界也是极受追捧的项目。自从2018年以来,更是有很多关于融合区块链和AI的探讨,究竟这种融合有无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其实关注这样一系列问题:区块链和AI互相能为对方带来什么?二者的融合能否形成1+袁伶嫣

  今年1月底,北京市开展了第四轮的清理规范证明工作,并公布了2019年版北京市保留证明目录,共计61项。第四批证明取消后,本市市级累计取消证明253项,精简比例达81%。   记者了解到,本次共取消49项企业群众创业办事的证明,其中,取消本市设定证明21项,主要涉及企业设立、进京落户、生活补助、生育服务、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就业奖励等等,不仅为企业群众办事减少了几十个“路条”,同时明确了28项国务院部门文件取消证明的落实措施。   此外,针对企业群众担心证明取消后反而办不了事儿的问题,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要求各部门逐一明确取消证明后的办理方式。取消的49项证明中,22项明确改为通过政府内部信息共享或数据核查方式办理;9项改为“承诺+监管”方式办理;10项改为通过提交证件凭证办理;5项改为通过企业征信系统查检办理;3项直接取消。   比如,原来办理建设单位施工许可证时,要求提交银行出具的资金到位证明,今后这类证明取消,改为通过“政府部门告知标准要求+申请人书面承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办理。   再比如,原来企业申请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时,需提交海袁伶嫣

  四川日前发布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提出将集中力量,推动脱贫攻坚资金、重大工程项目、扶贫政策举措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把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的特殊任务,重点聚焦分布在民族地区的4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介绍,四川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还有935个深度贫困村、36.4万名贫困人口。   为此,针对深度贫困地区,文件强调要聚力推进住房、产业、基础设施等“七大攻坚行动”。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就业增收、培养本地人才等方面下足功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注重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机能”。   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唐义表示,在高原藏区,2019年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倒排工期、细化责任、加强统筹,确保年底藏区剩余的16个贫困县、305个贫困村、4.3万贫困人口摘帽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凉山彝区,今年将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基础,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突破,完成14.1万贫困人口脱贫、318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袁伶嫣

民众自发送别“仁医”吴殿华 从医70载16次参加灾难救援  中新网衡水3月7日电 (张帆 崔志平)3月7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吴殿华遗体告别仪式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殡仪馆举行。千余名来自河北各地民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自发前来送别被誉为“大爱仁医”的吴殿华。   2019年3月5日下午2点30分,吴殿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   据了解,吴殿华1935年8月生,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县医院医师、冀县卫生局副局长兼县医院院长,冀州市医院院长,冀州区职工医院院长等职务。离休后,吴殿华又发挥余热,创办平民医院,并依托医院办起老年公寓,有力推动了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吴殿华1949年8月参加工作,从医70年来他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十三次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劳动模范。 吴殿华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谌诗雨 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吴殿华16次参加了包括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九寨沟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活动。2008年,吴殿华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名单;2013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大爱仁医”。 来自河北各地民众自发前来送别袁伶嫣